巧用主题班会,规避抄作业现象
摘要
关键词
抄作业 动机 主题班会 情境模拟
正文
一、抄作业风波
“终于结束啦”,一天班主任工作的疲惫感将和我说再见。17点20分,当天值日组长报告值日完毕,我随即去班级检查。
从教室后门走入,何同学奋笔疾书的身影蓦然映入眼帘。“平时没见他这么认真啊?”内心泛起一丝疑问,便悄悄走近他身后。
眼前的情景瞬间让我火冒三丈——好家伙!在抄另一个同学的英语回家作业本!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藏在下面的作业本选择题抄上,字迹龙飞凤舞。我顿时恼火。其他同学看见我来了都走远些,唯独他还沉浸在自己疯狂的世界。
终于,他发现身后的异样。至今记得那转向我的眼神中,闪烁着惶恐与讶异,夹杂着不安。
一把抢过他下面的本子,定睛一看。竟会是他——周同学?!他是班里的“男一号”,无论成绩还是人品在我眼里都无可挑剔。他竟会给别人作业抄?!
我冷峻地朝周同学看了一眼。他身子微微前倾,嘴唇翕动,仿佛要说什么,却终又低下了头,默默立在原地,脸颊绯红。
二、挖掘“抄”与“被抄”的动机
严厉批评抄作业者,却对被抄作业者不闻不问,这种处理方式有失偏颇。抄作业,无论是抄与被抄者,班主任都应密切关注,掌握其“抄”与“被抄”背后的动机。分别与何同学、周同学谈心,我发现,“抄作业”不一定全是后进生的行为,中等生甚至优等生也可能抄作业,其动机往往不同:
后进生,本身基础薄弱、意志力欠缺,面对初中学习压力剧增、任务难度加强的负担,愈发丧失学习兴趣、动机。于是只好借抄作业敷衍塞责老师,欺骗自己,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
中等生,因成绩一般而不易被人关注,也就故步自封,永远停留在原地踏步不肯勤勉努力,自然面对难题不肯钻研。优等生怎么写,看一眼,自己便也写上去。实则也是抄。
优等生,一则碍于脸面[],自尊心、虚荣心在作祟。“好同学”的光环禁锢自己,题目岂能出错?难题必须做出来!做不出怎么办?抄。二则因为自傲自满。自我感觉良好,看一眼题目,觉得简单,自己都会,不用再做,于是抄别人的,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
被抄者往往是优等生,或是与抄者关系亲密的好朋友。他们并非不能明辨是非,却碍于“好朋友”“好学生”的情面,不得不给对方,以防对方在同学面前说自己坏话,甚至和自己绝交,在班级中孤立自己。
三、巧用主题班会,预防影响蔓延
班里一定不仅只有两位同学如此。预防抄作业不良现象的持续蔓延,开展主题班会是明智的选择。为建立规范的作业制度,让每位同学对待抄作业有正确的是非观,我在周一开展一堂主题班会。
实践表明,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满堂灌,苦口婆心地说教,教育意义实则不大,因为学生长时间端坐听讲,容易产生疲倦感,自然渐渐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没有切实深刻的印象。
笔者认为,班会课想要发挥优良的教育作用,必须要让学生的整个身心、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究。陶行知指出探求真理的五条道路:体验、读书、求师、访友、思考[]。我以为,体验与思考最重要,二者的重要来源便是行动。行动强于空谈,由行动而体验、思考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利于将知识迁移,运用实际生活中。
班会活动,形式多样,模拟扮演式、咨询答疑式、成果汇报式、话题辩论式、专题报告式[]等。若运用恰当,育人的同时更抓住了学生的心。本次班会,我选用情境模拟式。情境教学是重要的课程教学方式,李吉林先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提倡以任务为导向的体验式训练,能够使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发展心智机能[]。情境模拟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对某一问题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感性的体验,更有切实的活动让其探求真理。
(一)情境模拟:反思下的重新抉择
首先,笔者投影出示文字对话,要求学生根据投影呈现的对话,角色扮演,表演时可自由添加神态、动作、语气,横线空缺处则由学生自己发挥,说出相应的话语。如此设计的目的是考验不同学生对待抄作业的态度。
情境一
学生:学霸,你的作业能借我看一下吗?
学霸:不借。
学生:切~真小气,不就是作业吗,这也算帮助同学,还好学生。
学霸:
情境二
好友:这道题我不会,作业借我看一下。
学生:不行!老师说过不能抄作业!快把作业还给我!
好友:如果你今天不给我抄,我们就绝交!
学生:
何同学经过沟通教育后,擅长表演的他待我话音刚落,立马将手举高高,自告奋勇地要表演情境一的“学霸”。待说最后一句时,他面向大家,正色道:“我知道是非善恶,决不能给同学抄作业,这是我的原则,也是我的底线。‘小气’一词就让他们说去好了,我要走我自己的路。”说完,朝我看。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勇于改正,向班级同学重新播洒正能量,这是我给予何同学改过自新的机会,欣慰的是,他把握住了。表演情境二时,周同学举起了手,用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凝视着我,似乎想要证明什么,最后提高嗓音道:“请去找所谓的好朋友去吧。不过,究竟谁在害你,谁是真心为你好,请想想清楚。”我想,他已懂得我的言外之意——真正的好朋友之间是绝不会抄作业或给他抄作业的。虚伪的朋友才会互相迁就,从不真心为对方着想。
借助情境模拟,两位犯错误的孩子重回问题情境,对话的过程就是对之前自己行为的反思,这次他们会如何选择呢?经过谈心时我对二人的批评教育后,他们已然明晓自己的错误之处,因此借这个表演机会重新表明自己应有的态度,最终改过自新。同时,他们也为班级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含蓄委婉式的教育方式像涓涓细流,润泽孩子惶恐无助地内心,也诉说着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与殷切希望。
(二)签订承诺书,营造仪式感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学生心中有“方圆”还不够,没过多久就会将其彻底遗忘。教师要把学生此刻强烈的良知转化为实体,形成班规,敦促其铭记在心,不时翻看,以此规范其今后的言行举止。情境模拟结束后,我向全班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1.坚决不抄作业、不拿别人作业、不给别人抄作业。
2.明辨是非,坚守正确的立场,别人的议论让他说去。
3.班干部、课代表、优等生树立榜样,不能触碰第一条中任何行为。
之后,我将印有这些文字的承诺书下发,让全班同学起立宣誓,齐读规范,继而在右下角签上自己的姓名,如若今后违反,则主动接受相应惩罚。目的在于营造班会课的仪式感。班会课仪式感的营造,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以一种象征的形式,向同学重申传递应有的价值、精神、信仰,即表明自己对此事的重视态度,向学生强调老师的鲜明立场和这一问题的原则性,警示学生坚决不能触碰这一条“高压红线”;对于学生来说,集体宣誓、集体签名这种庄重的气氛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的道德敬畏感,灵魂得到唤醒,再者促进学生将道德敬畏转化为道德自觉,铭记这一历史时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作业。
(三)学科融合,畅谈危害
德育在班会课上除了一人唱独角戏,还可以与学科知识相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思想教育中渗透学科知识,不仅增强了德育方式的新颖性,容易吸引学生的心,又能转变枯燥的说教,于寓教于乐中启发学生。班主任可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在班会课上,将学科知识与德育渗透融合,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本次德育中增添一剂文学的佐料,出示自创诗歌:
观抄作业有感
曩昔扬言考高中,今朝可悲抄作业。
沉迷抄袭一时爽,身陷囹圄却不知。
抄来抄去仍不会,假作真时真亦假。
可悲成绩愈发差,可怜考试心发慌。
一遇难题求他人,自我思考永丧失。
紧跟别人步伐走,宛然变成哈巴狗。
骗师骗亲更骗己,中考一击终见晓。
我让学生齐读,讨论从诗歌中发现哪些抄作业的危害。学生总结出:抄作业,是以一种虚伪的假象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抄作业,是三重欺骗,欺骗老师,欺骗父母,更欺骗了自己,到中考那一日,终会暴露真实的满目疮痍的自己。抄作业,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丧失独立思考、钻研难题的能力,自己会变得更加懒惰,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四、结语
抄作业,无论是“抄者”抑或“被抄者”,班主任皆应关注,探究其背后的动机。不急于厉声责骂,利用主题班会,借助情境模拟、专题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当事人身临其境,重新反思抉择,并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规避抄作业的现象,班主任还应在确立作业规章制度,营造仪式感,培养每一位孩子心中的道德敬畏与道德自觉。同时,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将学科知识与思想教育互相渗透融合,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卞洪树,屠金华,曹继跃.初中生抄作业的心理分析[J].健康心理学,1997,3.
[3]李玉明,梁秀香.我国中小学班会课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5,1.
[4]丁宁.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功能定位和实现[J].高教探索,2018,2.
[5]蒋红斌.学校德育的仪式感及其限度[J].中国德育,20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