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专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索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马龙川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

在新形势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大专院校以思政课堂教学为载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因此,思政课已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政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需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为此,文章基于新形势背景,探讨大专思政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分析人文素质教育在大专思政课教学中的意义,并对当前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剖析,探索切实可行的人文素质教育策略,以提升大专思政教育效果。


关键词

新形势;大专院校;思政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正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对综合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为大专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大专院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专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文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为教育目标,思政教育注重学生价值观念和政治素养的培养,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能够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加强思政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教育路径与策略,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一、现阶段大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从目前来看,大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存在一定的困境,导致教学效果降低。一方面,大专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度比较欠缺,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较多学校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未能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思政课程教学的课时安排较少,人文素质教育未能有效落实。另一方面,思政课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从而降低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经验,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在教学中采取填鸭式、说教式教学方法,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缺乏,阻碍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落实。而且,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但由于教师缺乏重视,以及未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停留于表面,学生未能将其内化而体现与实际生活与学习中,其教育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出来[1]。除此之外,人文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意识,重视思想建设,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但大专院校部分学生因学习能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不足或缺乏重视等,在思政教学中学习积极性缺乏,教学效果较差。而且,学生学习活动往往受到外界环境和多种因素得以信息, 当前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学生注重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发生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人文素养培养意识,导致缺乏人文素质,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二、大专思政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

(一)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思政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思政教学效果的提升。新形势下,互联网逐渐普及,学生借助电子设备能够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往往良莠不齐,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外来文化的诱导,不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而大专思政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缺乏兴趣,思政教学未能得到学生充分地重视,无法发挥其价值观塑造和引导的积极作用。部分学生因较多接受甚至盲目崇拜外来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自信与自豪感,信仰不明确,学生思想水平和人文素质有待提升。大专院校为落实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加强思政教学,纠正学生错误观念,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2]。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将人文资源、人文知识等引入课堂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认同感,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针对当前学生对思政课程重视度的问题,教师在思政人文素质教育中引入中国文化元素,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人文素质教育引入中华文化,能够发挥文化的引导教育作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推动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

(二)培育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思政教学中对大专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培育综合型人才。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力量不断强化,与此同时也面临着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缺乏的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3]。因此,国家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但从目前大专院校教育工作来看,普遍存在注重技术培训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重技能而轻人文成为职业教育的普遍问题,与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所偏离。现阶段,大专院校应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思政教学工作,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在增强学生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应用于大专思政教学中,与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相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三)符合现阶段大专院校发展要求

当前大专院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技术技能教学培训,而轻视人文教育的问题,无法满足新形势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也注重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缺乏思政课程学习积极性,导致思政课程教学处于边缘化,教师和学生重视度不足,对于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也缺乏关注评价,导致思政教育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与价值。而在当前新时期背景下,需要学生具备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关注个人的综合素养,这些素养需要通过思政教育来培养,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符合当前教学发展要求。

三、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人文素质资源,丰富思政教学内容

大专院校思政课教学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积极挖掘人文素质资源,合理融入人文素质因素,以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当前大专教学中,思政教育工作以思政课堂为主要阵地,思政课教学发挥着指导性、政治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借助人文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思想政治意识,树立爱国精神,提高思政教学的时效性。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挖掘人文素质资源可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态度等方面入手,在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等方面体现出来,积极落实人文素质培育工作,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格素养,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进步[4]。因此,思政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方面知识,既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又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思政课程教学中以创新创业教学《认知创新》内容为主,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关于创新的名人语录、名人事迹等,如“穷则变,变则通”“日新之谓盛德”等等人文知识内容,深入挖掘人文素质资源,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开展思政课程教学。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与其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认知与理解,同时实现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基于此,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创新”的认知,激发创新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提高思政教学成效,进一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开展人文素质活动,拓展思政教育载体

大专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可将活动作为载体,合理利用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对思政教育环境进行优化,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强化人文精神的引领和熏陶作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影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内涵,提高思政教育效果[5]。借助人文素质活动,在活动为学生传播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丰富活动的形式,如艺术类、文娱类、思想政治类活动等,将德、智、体、美等融入活动中,通过隐性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建立全面的教育培养制度,强化思政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念与良好的品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思政课程教学中以创新创业教学《认知创业》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创业的概念、要素、能力以及过程等知识,加深对创业的认知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创业活动,要求学生写一份创业计划书,确保创业计划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在校园小范围开展创业尝试活动。组织开展创业活动,如开展艺术作品出售等活动,体现人文素质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意识与观念,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促进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人文素质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思政教学方法,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新形势下,对大专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应对教学方法做出创新,同时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进行人文素质内容的传授,强化思政教学效果。尤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们对新媒体的应用较为熟练,且接受度更高,通过新媒体技术能够获取丰富的知识内容,但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也容易被互联网中的一些不良信息诱导,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6]。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对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与提炼,为学生传授积极正确的资源内容,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成果。

以教学《认识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例,思政与创新创业结合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一些创新创业的案例,采取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师借助互联网查找一些名人的创业经验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成功人士所具备的创新意识、不怕困难的精神等等,进行人文素质内涵分析,同时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手段采取案例教学法,教学中具有人文素质元素,促进学生良好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四)提升教师人文素质,强化人才培养效果

大专思政课教学中,思政教师是教学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思政课人文素质教学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有助于强化人才培养效果。教师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从言行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与引导作用,与传统灌输式教学相比,教学效果更加显著[7]。因此,大专院校应给予教师人文素质培训机会和平台,教师也应增强学习意识,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思政课堂,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此基础上,有助于人才素养的提升,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也满足新形势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政课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和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思政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前者以培养学生价值观念为目标,后者注重学生基本素质、人文素养的培养,均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因此,思政课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思政教师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以促进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波. 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思考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 22 (14): 220-221.

[2]高宏涛. 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2, (07): 84-86.

[3]赵旭.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大学:思政教研, 2022(4):181-184.

[4]刘志艳,纪静,刘瑞华.基于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区域治理, 2023(28):0231-0233.

[5]张怡涵.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7):3.

[6]陈旭艳,马利丽,林冬梅,等. 课程思政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临床教学的探讨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 13 (09): 42-46.

[7]周娟.浅议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科学咨询, 2022(15):188-1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