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张六华

泰兴市鼓楼小学 江苏省 泰州市2254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教师可以充分的通过分析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与优势,并且要结合小学心理课堂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提出了在小学心理课堂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基于此,接下来文章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并对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小学心理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运用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小学心理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阵地,其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尤其是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体验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引入到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更是有效的打破了以往传统生硬的教学弊端基于此,接下来本文旨在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小学心理课堂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特点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展现出其独特而富有成效的特点。基于此,可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在成长,以及能够使得心理课堂成为学生情感交流、自我认知与成长的平台。

首先,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在小学心理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参与到各种心理体验活动中来。这种参与不仅限于行为上的投入,更包括情感上的共鸣和思维上的活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游戏、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亲身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1]

其次,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在成长。心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体验和内在的成长。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思考,从而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和心理需求,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再者,体验式教学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心理教育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体验式教学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心理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同时,这些活动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体验式教学还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总结。在参与体验活动之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体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由此可见,这种反思和总结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二、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真实的心理情境

在小学心理课堂中,创设真实的心理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心理变化,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心理知识。基于此,为了营造这种情境,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模拟场景[2]

认识压力的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模拟一个考试日的真实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布置一个模拟的考试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设置一定的时间压力和难度,以模拟真实的考试场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来自时间、任务难度等方面的压力,从而体验到压力的存在和感受。在考试日情境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反思自己的压力反应。比如,学生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也可能会表现出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等生理反应。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询问,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压力反应,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反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除了观察和反思,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来缓解压力。比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深呼吸、放松肌肉等放松技巧,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时间管理、任务分解等,以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基于此,在创设真实心理情境的过程中。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情境要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收获,情境要具有可控性,教师要能够对情境进行适时的引导和调整,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开展情绪表达训练

情绪表达训练是小学心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开展情绪表达训练[3]

例如,在情绪脸谱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一系列表情丰富的脸谱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表情来猜测对应的情绪,并用语言来描述这种情绪的特点和感受。这种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识别不同的情绪,提高情绪识别的准确性。除了识别情绪,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表达。在情绪日记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包括情绪的来源、感受以及应对方式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开展情绪表达训练。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家庭冲突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在冲突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开展情绪表达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训练要循序渐进,从简单的情绪表达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其次,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体验;最后,训练要注重反馈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在小学心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至关重要。通过自我认知,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我的五面镜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准备五张白纸,分别代表自己的五个不同方面:优点、缺点、兴趣爱好、梦想和愿望。然后,学生在这五张纸上分别写下自己在这五个方面的描述和反思。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除了我的五面镜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比如,在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或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记录自己的行为和感受,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发现。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如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我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等,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小学心理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促使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验,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基于此下面,我将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详细阐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会合作为主题的心理课堂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对合作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整个合作过程,思考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在团队中的行为、思考和感受,来展现自己在合作中的表现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自己的表现,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合作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学生可以从团队合作的目标、分工、沟通、协调等方面入手,分析导致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理解合作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合作中的收获和感悟。学生可以从技能、情感、认知等方面入手,总结自己在合作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收获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应对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合作方式和策略。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沟通障碍、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和感受,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反思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最后,要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将反思结果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合作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小学心理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通过创设真实的心理情境、设计多样化的体验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等方式,以此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基于此可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活动的安全性和适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反馈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注治.情境体验 体悟践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教师,2023(21):27-29.

[2]顾立波.“四步体验: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小学心理课范式创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08):21-24.

[3]冯成芳.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规则教育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02):242-245.

[4]苏玉静.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 2021, 000(003):P.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