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刘娜

东乡区第六中学 331800

摘要

随着国家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其中折射出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旨在探讨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个体差异未得到充分关注等。因此,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三方面来探讨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理念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种教学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但是教学观念落后,严重阻碍了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对这种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此外,在实际的教学中,分教师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把学生作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不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体育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教学,不管学生的兴趣如何,也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新课改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内容与学生兴趣的结合

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或个别访谈等方式实现。了解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体育活动,如将流行的舞蹈动作融入热身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比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来教授体育技能。例如,通过“接力跑”来教授团队合作,通过“抢旗子”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敏捷性和速度。这些游戏化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和巩固体育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也可以利用 VR 技术进行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的运动情境,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通过虚拟现实(VR)等技术,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各种运动项目,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体育教师还可以穿戴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优化训练效果。

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侧重于技能的传授和体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使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游戏化教学是提高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活动,如接力赛、障碍赛等,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此外,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运动的乐趣。其次,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野外探险”的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体育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如何使用地图、指南针,以及进行基本的自救技能。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除此之外,合作学习是另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体育任务,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还能够培养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个具备高度专业素养的体育教师,不仅能够准确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运动习惯。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体育教育知识。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应通过参加专业培训、阅读最新的体育教育文献、参与教育研讨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不仅包括体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还包括对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解,以及对当前体育教育趋势的把握。其次,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术,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体育课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示范能力,能够准确展示各种运动技能,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注重夯实体育知识基础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扎实的体育知识、技能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对基础性的体育动作、技能进行有效的掌握,才能在后续的训练、比赛中对其进行实践性的运用,进而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优化教学形式,进一步提升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的传授效率,实现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基础的夯实。体育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教学课程,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基础的夯实,不仅需要理论性的讲解,更需要实践性的训练与运用。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积极实施“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运动能力基础的夯实。如,在“跑”这一节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将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发布到电子学习平台,使学生在教学视频的观看中,自主地学习“跑”这一基本动作,对这一动作的要领及注意点进行有效的把握。其次,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跑”这一基础动作,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为其设计丰富多彩的跑步类体育训练游戏,使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开展有效的跑步训练,以实践的方式深化跑步动作的掌握程度。最后,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跑步比赛,并从速度、动作完成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估,选出优胜者。这样,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将教学、训练及比赛等环节进行了统筹,以更加综合的形式促进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科学开展体育训练

体育训练能够夯实学生的运动基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运动与健康两个方面入手,为其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训练内容,不断创新运动素质教学,积极采用灵活与多样的方法,将“50米跑”、“跳高”、“跳远”等体育项目,合理应用到体育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为基础,向其讲解基本的运动规则与训练技巧,并进行动作示范,保障体育训练的规范性与有效性,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以此有效提升体育课堂的训练效果。例如,在设计小学体育与健康“小篮球”这一课的体育训练时,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本节课的核心要点,即:让学生了解篮球的起源与发展等知识,初步学习投篮动作与方法,能够掌握简单的投篮动作技能。其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以“篮球”为训练主题,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训练,如双手胸前投篮、单手肩上投篮、双手上抛等,帮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具体规则与要求,并由教师向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投篮动作与方法,使其能够进行有效的体育训练,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

四.结束语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多个角度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有望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林.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20(29):153-154.  

[2]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施策略[J]. 洪国盼. 教师.2019(35)

[3]核心素养如何渗透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J]. 傅帅、李永生. 科普童话.2020(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