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在医院建筑工程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绿色建造;医疗大楼;实用
正文
引言
所谓绿色施工,就是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在确保质量、安全等基本需求的同时,运用科学的管理和科技的发展,使建筑活动达到最大程度的节省资源和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达到四节一环保。在当今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下,“绿色建造”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从居住建筑到医院建筑都有它的运用。因此,文章对如何在医疗机构建设项目中实施绿色建造作一些论述,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1项目概况
近几年,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建设项目中的“绿色建造”概念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在该医院大楼建设期间,该公司还主动回应了政府的要求,注重对建筑观念的宣传与运用,对其进行了持续的自我革新,力求创造出一种有鲜明医学特点的绿色建筑综合技术。本课题将在城市污水集排水工程建设中实现重大突破。运用现代的集雨设备及智能化的自动调节技术,实现对雨水的高效采集与合理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缓解市政管网的压力。根据医疗大楼的具体要求,设计了绿化灌溉、汽车清洗和厕所等功能,达到了回收水的目的。路面喷雾降尘措施的实施,极大地减轻了路面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通过在工程路面上设置自动喷淋装置和定期洒水降尘法,使大气污染得到了很好的防治,改善了工地的环境品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 BIM模拟法,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建筑质量,提高建筑的建设效率。利用 BIM技术,建立了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构件等的3D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时的模拟,使得工程师可以及时的检测并及时的处理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降低错误的发生,降低工程的安全性。另外, BIM还能对建筑企业进行更精确的管理,从而达到更好的节约建设资金的目的。在实施“绿色建造”的同时,本医院大楼也注意选择了环保、节能和可持续的建材,尽量减少建材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组织与管理,实现土地利用、节约用水、节材、节约能源,达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在该项目的建设中,我们大力倡导“绿色建造”的思想,对“绿色建造”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独立的、有鲜明医学特点的“绿色建造”集成工艺。该技术在节约水资源、节约土地、节约材料、节约能源、保护环保等领域具有明显的效果,对国内的建筑节能减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未来,我院还将不断深入地开展绿色建造的研究与运用,为建造更加绿色、节能、舒适的绿色建筑做出自己的贡献。
2建筑路面喷雾降尘工艺
2.1工艺原理
建筑路面的自动喷涂除尘是我公司自行开发的一种环保科技,已经获得了国家的专利权,它通过一种操作简便的“自动喷射除尘设备”实现了除尘环境的目的。
建筑路面自动喷雾降尘装置使用了建筑临时用水可以用作该装置的供水来源,它由一根焊接钢管DN32将其贯穿,在其上安装了一台电子可控的截流阀,该电子可控的截流阀被连接到一台电子设备上,该断流阀的打开由一台电器来顺序地控制。该电子装置的另外一端还可以与灰尘诱导装置相连,灰尘诱导装置可以探测大气中的灰尘浓度,然后向该电子装置的终端发送相关的信息,由该电子装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当该数值到达报警值时,该关闭阀门就会被打开。
为了确保喷雾的有效覆盖范围,将喷雾分支管路分段按3米间隔分布,分支管微型喷雾喷嘴设置在3米(以施工路面高程为起始高程)。当操作时,打开阀门,通过城市供水系统的水压将水溶液注入DN32主管管道,然后通过主管管道输送至DN15分支管道,然后从分支管道中喷射出微型喷雾,喷射出的水雾可以在直径大于5米的球形喷雾+微小的水雾,让颗粒在重力的牵引下下降,从而实现降尘。同时,微小的水珠会通过蒸发来吸热,从而达到冷却作用。此外,在烟尘随风通过喷雾水帘时,通过湿法下落,使烟气被水雾吸附并溶解,实现了对烟气的消烟。
2.2喷射式粉尘控制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公路扬尘污染状况:洁净路段的扬尘污染系数为4.8克/米2;工程建设对道路表面的影响为每平方米190.2克;一般公路的平均密度为71.8克/平方米。传统的路面清灰机以手工喷洒、清理为主,但其治标不治本。水分被蒸干后,地面上仍残留着悬浮颗粒,并且在有水分的情况下,轮胎和地面之间的粘性摩擦力属于湿摩擦,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如果清理方法不对,则会使悬浮颗粒的数量增大。我国城市道路扬尘污染严重,每年扬尘污染总量高达0.07×104吨,需通过雨水冲洗和喷洒降尘等措施来降低扬尘污染。
水流对道路表面降尘效果的影响很大,冲洗量越大,对道路表面的清洗效果越好,当冲洗量大于1.3 kg/m2时,道路表面就可以完全被冲洗掉。然而,当前工地上的冲洗水总量只有0.33-0.43 kg/m2,路面降尘效果不足30%,采用常规的防治方法,只会增加水的消耗量。
2.3建筑工地粉尘浓度的管理
采用了自动化喷雾降尘工艺后,在各个时段选择了不同的监测点进行监测,资料显示,粉尘治理符合环保建设的需要,工地路面的粉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建筑路面和工地的粉尘污染问题,具有喷雾范围广、喷雾效率高、喷雾量分配合理、液滴尺寸均一等优点,而不像传统的管道喷雾,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造成当地的雨水流失和水源的浪费。并未更改原喷洒机在道路上喷洒的特性,使工地粉尘高度得到有效的控制,粉尘浓度达到环保建筑的要求。
2.4利益分析
该自动喷洒降尘装置一改以往手工喷洒的模式,无须再增加人员来喷洒粉尘,亦无需再加入任何机械,即可完成喷洒作业,且不会影响作业。该项目的一次投资和建设成本为13250元,在以后的工作中不需要再增加任何的成本,整个操作都是自动化的,每天都有3次的定期喷射。手工喷水方法,每天现场要4名工人来浇水,而洒水车的装水和喷雾的过程比较漫长,在一个工地上,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喷雾工作,四个人,四个小时,一天只能喷洒两次,以现阶段工人最低工资110元/d为标准进行核算,每年需要投资15.84万元,3年的建设时间节省资金46.19万元。从节水角度来看,手工喷水使用的是一罐容积0.7m3,每平米路面所需水量0.001m3。从表上看,“全自动喷尘设备”一天3趟路面,总共耗费了8.89立方米的水量,平均每天节水3.01立方米,全年节省了1098.7立方米。
3集雨排水系统
3.1工艺原理
城市雨水收集与排水系统采用的是采用 PP材料作为过滤净化、回渗、收集和回收利用的方法,其构造简单、轻巧,可以随意组装。与普通的水泥储水罐比较,该体系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简便,不受土壤中生物、藻类、细菌及沥青等污染,具有较高的承载力。
3.2污水集排水工程建设过程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了各标段的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3.2.1地基与地基的构造
首先,在开挖完毕的基础上,采用100 mm厚度的C15砼作为基础,再进行200 mm厚度的C25砼基础。面板设置为Φ12@250双层双向钢筋网,再在其上铺设5 cm厚度的粗砂找平层,粗砂对膜面进行防护,并对其进行平整。在地基上安放一套暂垫钢板,确定滤网的位置及高度,再进行滤网的安装。滤嘴调试完成后,将用于联接的锚栓注浆并将其紧固,待注浆强度满足要求后,再将垫板上的垫板更换到位,并对滤网进行二次找正和找平。确认无误后,将锚固螺栓紧固。
3.2.2复合土工膜的铺设
采用复合土工膜对水库进行防渗处理。该工程采用二次铺设一层薄膜的组合土工膜,采用一层一层铺设;土工膜为整体矩形,在开挖过程中,其纵向铺设在基坑的纵向上,其中部和底部的中心一致。
3.2.3集雨聚丙烯组件于一体及装配
该模块由模块和固定卡组成,可在现场进行安装。首先进行一层组件的组装,在每一层的塑胶组件通过一张定位卡片进行对接,再进行较高一层的组件的组装。所述的上、下两个塑胶组件由一固定的凹槽连结。
在对塑胶组件进行拼接时,要尽可能地防止竖向拼接,上层与下层采用阶梯式相连。在第一层塑胶组件的铺设过程中,要同步修建塑胶池的反洗管线,将进口管线的弯头设置在池子的入口侧,用管塞封住回流管的末端,再将回流管导入池子顶部,与主管道会合。
3.2.4安装溢油水井及设备
装配好的排水聚丙烯组件体系中,放置了一套完整的排水沉砂井,它的功能是将从外面采集来的雨水中的杂物放入其中,然后再将其沉降,在排水孔中布置一台污水排放泵,并与反洗管线一起对其进行全面的清理。经处理后的水则被送入集中式的集流式集流装置中。配置成品溢井,其功能是将雨水 PP组件结合系统中存储的水源经溢流管导入到溢流管中,在溢流管中安装有一种自动化的自清洁滤网,该滤网与出水管相连,由水泵回收再用。
3.2.5开挖后的开挖
当装置完成后,在已经铺设好的塑胶组件池的框架上,将预先焊好的合成土工膜严密地包裹起来,并将它折叠起来。当顶部卷绕时,两边的重叠长度大于500毫米。并对进、出水管及连接管道与复合土工膜之间的连接部位进行了封闭。坑的回填是沿着池塘周围,由池底开始,由池底开始,由池底开始,以手工方式进行,严禁使用机械推土回填,各层的厚度为0.2米。在土工织物的一面,采用0.1米厚的挤塑板做保护层,外层可以是砾石或土壤质量较好的原始土壤。
结束语
总之,在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采用了“绿色建造”。所以,做为建设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工地的管理,使建筑费用得到最大程度的节约,同时也要改善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从而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运用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曲海龙、田盼、李坚.医院建筑绿色施工中的节水措施研究[J].建筑施工.2013(09).
[2]张希黔、林琳、王军.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施工技术.20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