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中的建筑工程主体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熊宗荣 冷世超

广东龙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越来越快,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筑的质量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和重要的方面,这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生活,因此,加强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文章着重论述了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建设项目;施工监理;项目主要结构

正文


引言

 

在新的一年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基建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建设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高品质发展。

 

1房屋主要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1.1模板施工

 

1.1.1因模板错位而引起的品质问题

 

    在现代都市建设过程中,住宅工程的质量好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品质,也影响着整个城市的面貌。在建筑操作中,要确保模压工程的质量。其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模板的位移。在施工过程中,模板是用于浇注混凝土的模具,其功能是保证在浇注完成后,根据所需的外形与大小,保证所需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但是,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模板发生位移。其具体体现在: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并进行一段干燥固化后,拆除模板时,墙体、立柱等部位可能发生偏离建筑轴线的位移。模板位移问题不但会对房屋的美观和结构的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对这种现象进行剖析,找到其成因,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对于保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1.1.2有缺陷的品质

 

    在建设项目中,模壳施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其施工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工程实践中,除前面提到的位移质量问题以外,还有一些工程中经常遇到的离桩质量问题。尽管这种偏离的程度没有位移问题那么明显,但是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将会对整体建筑的安全性与使用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住宅工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不合格问题,常与高层住宅中的混凝土楼层、预留毛孔标高有关。在工程建设中,若对上述重要指标的检测与控制不当,将造成楼面高程不一致、毛洞口高程不准,造成各结构层间产生裂缝、错台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建筑的总体美观与结构的稳定。在进行模板施工时,若对标高的把握不够严密,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误差。例如,各层没有设置标高控制点,或在预留孔节点处没有适当设置,均会引起以后工程中不可预见的问题。这种差异不但会对建筑外观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也会对房屋的正常运营和维修造成一定的困扰。建设单位及建设单位要对此进行防范与控制。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工艺前期工作,认真审核样板工程的施工计划,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其次,应加大对建筑工人的专业训练与引导,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三是强化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测,对出现的不合理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测与解决,保证了模框项目的质量。第四,制定完善的品质控制体系,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跟踪、登记,保证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地予以处理。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缺陷,严重地威胁到了房屋的安全与正常的使用性能。对此,建设单位及建设单位都要注意,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保证模板工程的质量。

 

1.2房屋结构工程中的砼质量问题

 

1.2.1麻坑

 

    在住宅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部分表层可能会有不足浆的情况,所以混凝土的表面会产生大量的孔洞和麻点,使得混凝土的外表看起来非常的粗糙,但是一旦产生了蜂窝,那么混凝土中的钢筋就不会泄露出去。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模板的表面较为粗糙,也可能是由于水泥的纯度不足,其中包含了一些杂质,如果这样的话,在拆除时,模板的表面就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模板连接不严,将导致部分区域的浆液渗漏。若混凝土在搅拌时不均匀,则会导致内部的泡沫得不到有效的排出,从而导致泡沫滞留在模板壁上,最后形成麻斑现象。

 

1.2.2穿孔

 

空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其本质是在混凝土中产生空洞,进而产生蜂窝样的结构。在此条件下,混凝土中的钢筋将裸露在外,对结构的整体性能及结构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加强筋的密度。施工时,为提高构件的受力性能,往往需要在构件内设置一定量的钢筋。但是,如果加筋太密,则会妨碍混凝土的正常流通,造成在灌注时不能完全填满钢筋间的空隙。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中就会产生空腔,产生气孔。此外,在实际施工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空洞现象。若在拌和时,不能将水泥砂浆与砂完全结合,造成水泥砂浆与砂不能完全结合。这种情况下,在浇注时,容易引起砼的离析,进而引起脱空。空洞的出现将给建筑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首先,这可能会对房屋的美感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造成房屋的外观缺陷。当房屋受到外界荷载作用时,其内部存在大量的空洞,从而影响到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与稳定。另外,空洞还会降低结构的服役年限,加快结构的劣化,降低结构的服役年限。在施工中,要防止空洞的出现,首先要考虑到加强筋的布局,保证加强筋的间隔,保证混凝土的浇筑;二是要加大对砼的拌和力度,保证砂浆与砂的充分拌合,以改善砼的密实性;三是要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防止施工时发生的分凝。空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建设单位要全面认识其成因,制定预防对策,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1.2.3住宅工程中存在的分层与开裂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施工过程中未对工程中的变形缝、施工缝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地表,由于未及时清理掉表层的水泥薄膜和松散的淤泥,对薄弱的混凝土层未进行有效的处理,未做到完全湿润就进行浇灌,最后导致了层间开裂问题。

 

2防止房屋主要工程质量隐患的对策

 

2.1 防止模板施工中常见的一些常见问题。

 

    与模板的涨模现象相联系,在防止施工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的尺寸,对断面的尺寸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插柱螺栓和垂直钢楞等辅助工作,从而保证柱模的基础强度和刚性,在楼层比较高的情况下,要进行多次的浇筑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涨模情况。而且在扭转立柱时,还必须提前对立柱进行调整工作,最后才能从根源上防止出现模板的质量问题,从而更好的实现模板加固。

 

2.2 如何防治砼工程中常见的工程问题。

 

    在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设计配合,保证其使用的灌注方式,防止出现分离、裂缝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表层状态,必须提前对模板进行调整和清洗,从而可以防止涂料不均匀,防止漏振。

 

2.3对住宅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治理。

 

    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对已发生的墙体进行校正,这一步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需要先将洞口封闭起来,然后再对墙体进行明显的增加,从而增大墙体的断面。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外面覆盖一层钢筋水泥。

 

2.4 对住宅建筑物中出现的开裂、层间等质量问题进行治理。

 

    在对住宅建筑物的施工缝面进行处理时,要与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相配合,对夹层内的杂物进行有效地处置。对于接头的部位,应该在浇注混凝土前进行,然后用原来的混合料进行灌注,保证其厚度在50-90 cm之间,保证界面的作用。

 

3建设项目监理工作中的监理方法

 

3.1健全建设项目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

 

    要提高建设项目监理工作的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理制度与方式,并认真实施。同时,由于建设项目的数目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监管的体制和方式还不够完善,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监管体制和模式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此,必须要相关部门持续地改进和创新监理制度和监理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水平。

 

3.2在建设项目中运用现代手段进行质量控制

 

    要使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建设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日益严格的建设产业的相关需求,需要对原有的监理模式进行改进和提升,从而为建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建设项目中,运用现代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可以让监理的重点变得清晰,让监理的行动变得合法,这样才能让质量监理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3.3提高了社会监测的有效性

 

    建设项目最终是为了人们的利益,建设项目的质量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管的时候,要主动引入社会的力量来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管,保证整个社会都能对建设项目的质量状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管效果,促进项目的管理方式的创新。

 

结束语:

 

    总的来说,建筑物的主要结构还会出现很多的质量问题,在建设的操作中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和研究,并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治理方法,在建设的时候要按照施工设计的基础来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旭锋.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应对思考[J].城市建筑,2016(27):262-264.

 

[2]王新越.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注意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429-431.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S].2006.

 

[4]王国霞.探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与安全问题[J].无线互联科技,2013(11):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