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尚新奎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小学 744300

摘要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人格与道德素养形成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强化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思想与行为习惯,助力学生保持良性发展,进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与道德素养。思政教育作为“德育”在小学阶段落实的主要渠道,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对小学思政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提升思政教育实际成效,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成为教育领域所探讨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的现状展开论述,并探讨相关对策,以期实现优质育人环境的构建,更好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现状与对策

正文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四史”教育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1032)的研究成果]


前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出台落实,为小学思政教育全面优化落实指明了前进道路,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优化已成为必然。思政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思想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有着重要促进效用,在思政教育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素养,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明确。为此,需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落实程度,践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加速促进小学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现状

当前,小学思政教育践行落实情况整体良好,学校在实际运行发展过程中,已经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并紧密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实际情况与现实需求,对思政教育内容与模式进行创新优化,致力于发挥思政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且小学思政教育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了积极显著的进展,教学方式呈丰富性与多样性特点,教师也已逐步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大部分教师认为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具有显著现实意义,且有助于提升育人质量[1]。但随着思政教育革新优化进程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并影响着思政教育实际成效。部分小学学校与教师在思政教育落实过程中,并未给予思政教育充足的重视,其在实践过程中更加注重传授给学生相关思政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彰显思政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促进效用,致使思政教育体系不够完善,致使思政教育难以有效开展。同时,部分小学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常常将思政教育与道德法治学科教学视为同等,只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这使得思政教育践行路径较为狭窄,致使学生只能在道德法治课堂上接受思政教育,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使得思政教育实际成效与预期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也难以获得显著提升。总而言之,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在取得一定进步与成效的同时,尚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进而实现思政教育质量与成效的切实提升。

二、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一)榜样作用,践行言传身教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其认知经验与实践经验有限,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有着较大的依赖性,换言之,教师一举一动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均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在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树立积极正向的形象,践行言传身教原则,发挥自身榜样作用,以使自身一言一行能够对学生思想道德层面产生正向的引导与影响。在日常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当注重约束自身言行举止,彰显为人师表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与教师沟通交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感受,借此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影响下逐步改变自身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道德素质与思政观念[2]

例如,小学班主任在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应当注重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看见班级地上有垃圾,班主任可以随手捡起来并扔进垃圾桶;当地面有垃圾时,班主任可以进行打扫干净。这样,在教师榜样力量影响下,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也能够逐步养成爱护集体环境的良好习惯与礼仪修养,自觉清理班级中的垃圾。同时,小学教师还应当注重发挥自身在教育中的引导效用,在思政教育落实过程中,自觉学习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自身传统教育观念,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利用自身言行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坚实政治认同感与责任意识,进而切实彰显教师的榜样效用,为小学思政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例如,小学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遵守纪律,按时到岗,认真备课,讲解清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自身对教学的认真负责。在下课时,要与学生互动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关注。

(二)教学创新,优化思政教育形式

寓教于乐是小学教育领域需践行落实的主要原则,在思政教育落实过程中,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身于思政教育活动中,小学教师可以对思政教育形式进行创新优化,以新兴教育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3]

1.设置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十分有限,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学习环境与氛围的影响。在良好学习氛围中,学生知识理解与接受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为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对思政教育形式进行创新优化,将思政教育与课堂活动进行有机整合,以趣味化教学活动为依托,对思想政治理念进行探究与掌握。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读中国》朗诵”这一活动,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进行诵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这一诗词的含义进行探究分析。在学生初步了解诗词大意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练习,要求学生要有感情地诵读这一诗词。在练习结束后,再邀请各小组到讲台前展示成果。这样,既活跃了思政教育氛围,也使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实现坚定爱国理念与意识的树立。

2.班会活动,提升教育成效。在小学思政教育中,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是促进思政教育切实落实的重要渠道,其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的机会与空间。为此,为实现思政教育高质量、高效率开展,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计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并对活动形式进行创新优化,渗透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多样化活动形式中能够发表自身观点看法,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将思政知识转换为自身情感价值观念,并与正向榜样等产生思想情感层面的共鸣,借此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动,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践行落实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然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影响下,班会的主要作用是传达学校相关信息、班级管理制度等,其思政教育价值功能难以得以切实彰显,班主任在班会实践过程中,并未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思政教育活动,也未充分渗透思政教育知识。对此,为实现思政教育形式的有效创新,班主任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对班会的功能与价值进行重新定位,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彰显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在多元活动支撑下能够对正向思政观念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逐步形成全面思想政治价值体系,进而提升小学思政教育成效。

例如,班主任在班会活动实践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班会活动,以任务完成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绿水青山是指什么?”、“金山银山在传统意义有着什么含义?”等任务,借此循序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环保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

3.联系生活,构建生活情景。小学阶段思政教育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能够丰富学生思政教育学习体验,激活学生思想情感。为此,在思政教育实践落实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育情境,助力学生对思政教育理念与思想能够产生深层次理解,逐步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与生活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生活角度,通过情境创设这一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化情景现象中实现对思政教育理念的理解,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与主观情绪,进而实现思政教育的切实有效开展[4]

例如,在思政教育落实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这一生活教育资源,为学生设计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之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思政主题实践等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依托主题诵读、绘画、歌舞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也可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等实践活动,以生活实际案例为依托,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情境,邀请学生还原案例,进而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理解。

(三)活用网络,拓展思政教育渠道

新时代互联网已与教育领域实现深层次融合,“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流模式。为提升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实效性,切实激活学生思政教育学习兴趣,小学思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当注重发挥思政课堂主要阵地效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对思政教育渠道进行拓展。在网络技术支撑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互动性,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思政知识,促进思政教育切实落实,以使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能够持续受到积极思政观念影响,在潜移默化影响过程中,实现思政素养的切实提升,进而实现小学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切实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当注意,要积极主动投身于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构建工作中,助力小学思政教育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不断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同时,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平台学生相关思政知识[5]

例如,在实践过程中,小学思政教师团队可以合作交流,共同组建微信公众号,并在公众号中为学生上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密切相关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或视频、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主学习观看教育资源,并在课堂上分享自身感悟。这样,在思政教育渠道拓宽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网络技术支撑下,持续获得新的知识,逐步形成新的感悟,进而丰富学生思政知识储备,强化学生思政素养。

(四)环境建设,打造优质校园文化

1.课程思政建设,发展学生文化意识。在小学思政教育过程中,学科教学是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其能够以教学的形式,将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并渗透至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汲取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逐步形成文化意识。为此,在小学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为发展学生文化意识,构建优质校园文化环境,应当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科教育内容中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注重抓实课程思政建设,积极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和各学科教材,广泛开展教师教研活动。注重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信息、劳动、体育等学科融入思政元素,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辟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特色课堂,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课”重在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地落实。借此,使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学科内容中潜在的思政元素内化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对此,为彰显文化意识的引领效用,实现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科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挖掘,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以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培育。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古代诗词、文言文等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插着介绍一些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如孝道、诚信、礼仪等。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等与红色文化密切相关的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渗透爱国、奉献的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分析“狼牙山五壮士”精神品质过程中,能够自觉树立爱国意识。再如,在数学课上讲解公式定理时,可以引入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和思想,如华罗庚、陈景润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精神和追求。

2.加大宣传力度,融入思政教育知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持续的,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强烈责任感,在生活实际中自觉践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此,为确保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正向影响,可以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以校园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化了解思政教育理念与知识,使其在优质校园文化熏陶下,能够逐步发展自身政治素养与思想觉悟。

例如,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面向小学各年级学生,围绕“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个话题展开主题辩论赛,正方观点为“老人摔倒该扶”,反方观点为“老人摔倒不该扶”,让学生自觉组成辩论小组,在教师引导下,筹备辩论赛内容。借助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思考社会道德与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在校园内为学生构建文化长廊,或借助校园广播,为学生传输相关思政教育理念,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成效。

(五)家校合作,形成思政育人合力

新时代,小学思政教育切实推进既需要学校与教师积极承担自身主体责任,也需要学生家庭层面积极主动配合,发挥家庭教育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等功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家校之间形成合力,协同育人,为学生在正确道路上稳步前行提供坚实支撑。在实践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当立足于提升小学思政教育实效性,自觉树立形成家校合作思维,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协同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确保思政教育深入推进。教师在与家长建立合作、协同教育机制的同时,应当注重向家长传播正确的思政教育方式与先进性教育思想,使家长明确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政素质与观念发展的正向影响。借此转变家长思政教育思维,让家长能够更好地助力教师落实思政教育,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延伸,让学生在积极正向思政观念影响下,始终在正确道路上稳步前行,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例如,在家校合作实践过程中,为深化学生家长对思政教育的认识程度,发挥学生家长对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影响效用,小学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与思政教育密切相关的家长座谈会,以此为载体,向家长传输家庭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提升家长的思政教育认识,借此促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并建立家校长效沟通机制,定期开展家长会,让家长进入校园,了解学校思政教育主要思想。班主任可以借助微信、QQ等沟通交流软件,组建家长群,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为家长分享相关思政教育知识与先进方法,并针对学生现有思政问题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协同引导,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思政教育是小学育人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应当注重结合新时代发展特征,对小学思政教育进行革新优化,促进思政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落实。以思政教育为路径,助力学生树立正确说思想观念与道德意识,使学生成长发展为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张伟. 小学思政教育供给侧的"三破"[J]. 教书育人,2023(17):26-28.

[2] 计琳,周敬山,谢诒范. 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23(3):46-53.

[3] 多杰. 新时期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 互动软件,2022(7):3171-3172.

[4] 严玮. 将党史教育融入小学思政教育初探[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38(7):21-25,42-42.

[5] 妥文梅. 新时期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 科学咨询,2022(8):239-2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