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及实践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丁双双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

保障性住房是一种满足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特殊人群需求的住房类型。近年来,随着保障性住房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为了更好地迎合现代建设项目的发展步伐,在保障性住房的设计过程中,应加强绿色理念的应用,确保整个建筑设计绿色环保,保障性住房的实用性也能得到充分体现。随着新时期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绿色建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保障性住房设计过程中,应积极迎合行业发展步伐,加强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探索,科学制定设计方案,明确设计原则,运用设计方法,确保保障性住房设计效果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正文

引言:

对于保障性住房来说,保障性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是建筑业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绿色建筑,建筑行业也是我们未来在绿色建筑领域发展的方向。作为一种可以在各个领域实施的绿色建筑,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完全是在绿色建筑标准下实施的,这也是我们建设绿色保障性住房的重点。同时,在当前发展保障性住房和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在建设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对上述设计方案和方法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探讨,这具有极其明显的现实意义和极其重要的作用。

1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加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应用,既能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又能降低建筑能耗,保证各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使工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绿色设计的原则,根据保障性住房的特点进行科学设计。

1.1被动优先原则

目前,绿色建筑技术可以分为两种,即主动技术和被动技术。在保障性住房绿色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使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实施,应加强被动式技术的应用。就这种技术而言,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又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优势明显。同时,在设计阶段,需要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包括温度、降雨量等。,并结合保障性住房的实际建设情况做好相应的设计。

1.2实用原则

在保障性住房的绿色设计中,除了充分考虑被动优先的原则外,还应围绕建筑的实用性进行设计,加强现代先进技术的运用。而且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布局,合理设置地下室,加强围护结构的完善,积极利用节能灯和节水器具。为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应构建空间体系,确保地上空间效益的整体提高。同时要高效利用地下空间,使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可以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此外,在保障性住房的设计过程中,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如自然资源,以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设计能够突出实用性的特点。

1.3节能原则

就保障性住房而言,它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整个建设项目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但是,在保障性住房的设计过程中,如果绿色建筑设计能够得到高效的应用,我们就可以从环保的角度充分分析环境等因素。借助一些有利因素,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能耗问题,既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又能增强保障性住房绿色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2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2.1场地选址和景观设计

所有项目建设地点确定后,为保证项目能与自然环境处于一致状态,应对建设地点进行认真勘察和科学设计。因此,在绿色建筑场地设计中,需要以当地的地理环境为核心,开展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在现场设计的过程中,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保证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能够非常完整,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任何破坏。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现场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降低热岛效应发生的概率,使绿地面积满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求。此外,在绿地配置过程中,要合理规范利用当地环境的水土能量,有效减少污染和噪音。

2.2建筑平面设计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内容很多,包括合理的间距、平行排列等。,保证建筑能从阳光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冬天来的时候日照的持续时间也能得到保证。一般来说,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建筑能耗与建筑体形系数密切相关。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建筑体形越大,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越高,消耗的能源资源也越多。从节能角度考虑,选择高层或中高层建筑。在实际设计中,尽量减少外墙建筑面积,严格控制层高。为了提高保障性住房绿色设计的合理性,需要加强规则平面形式的运用,科学布置建筑,充分利用现场资源,使建筑能耗完全降低,室内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另外,建筑内的功能区域要合理划分。如果一些功能区对窗户的需求不大,可以布置在建筑的北面。某些功能相似的区域最好安排在一起。

2.3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业一直消耗大量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大约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中。在中国,建筑消耗的能源资源已经达到总量的25%,并且一直呈上升趋势。从社会长期发展来看,如果这类问题不能及时优化,比例甚至会上升到40%。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节能设计是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通常在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在耗热量方面,主要是由围护结构传热形成,外墙耗热量很大。在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保温墙体,这样可以有效缓解问题。同时,窗户的设计是一个热点薄弱环节,要做好节能工作,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科学提高建筑门窗保温性能,促进保障性住房节能效果。

通常在建筑设计阶段,要加强先进技术的运用,实现多部门的高效整合,积极沟通,结合保障性住房所在区域,科学制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根据标准进行节能设计,综合评价建筑节能,再进行空调、采暖、通风等节能设计,使设计的保障性住房在保温性能、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等方面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应加强保温外墙和屋面系统的高效利用,选用高性能的门窗和玻璃,确保建筑设计高效性能的整体增强和节能效果的整体提升,不断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

3保障性住房向绿色建筑发展的应对方法

3.1成本分析

在建设绿色保障性住房之前,应进行充分的成本分析及其效益分析。不仅要考虑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还要从建筑使用的角度分析居民在使用过程中空调和暖气的使用量是否有所下降。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绿色保障性住房的节能之处,同时也可以减少人们的生活开支。

3.2推广绿色建筑理念

为了改变人们传统的有限视野,有必要宣传绿色建筑的优势。由于传统观念的原因,相关部门应加强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等理念的宣传,让环保节能的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增加人们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宣传对象应包括中低收入阶层,使他们对居住环境的健康和舒适性给予应有的关注。不管是什么建筑,坚持绿色建筑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3.3积极使用新材料

努力推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的规模化发展。只有大规模生产达到一定程度,材料的价格才能逐渐降低。同时,要注重材料和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积极尝试使用新材料,使中国的绿色建材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结束语:

总的来说,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保障性住房必不可少。通常情况下,住房建设项目是巨大的,涵盖了很多内容,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因此,为了有效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保障性住房设计的优化和创新,科学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确保项目建设对环境的破坏能够得到缓解,使保障性住房建设向绿色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徐东.四川水泥.201604.

[2]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及实践[J].杜永庆.建设科技.2015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