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的协同性分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赵朋宇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永泰街88号2栋3单元301号

摘要

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村庄规划编制指南,旨在统筹乡村地区各类资源、优化乡村地区规划管理,指导乡村地区“三生”空间建设。如何编制实用、好用的村庄规划,如何从全域全要素管控角度统筹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发展布局等,是本轮村庄规划编制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本文主要就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的协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村庄规划;协同性

正文


引言

随着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筹好村庄的物性和社会性展,因而村庄需要同好多元化主体的关系。村庄划的施、管理、使用既有村民,也有政府、社会投方、各人才等多元化主体。做好多元化主体的同性,需从不同主体的任和需求入手,村划才达到“能用、管用、好用”的效果

1村庄规划定位研究

村庄规划从本质而言是一种空间区域规划,规划的目标区域较多,不只是包含了农田、山林等区域的划分,同时还有山、水、湖等地区的划分,因此需要区分更为多样化的区域。有关部门开展乡村规划,能够加快乡村发展速度,使得我国整体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农村规划期间,相关部门应做到眼光长远,具有统筹规划的基本理念,强调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建设,保证所有规划工作的科学性。规划设计期间,需要运用整体规划方式,重点开展乡村生态保护、乡村建设以及旅游规划。相关部门推动农村发展前,应重视农村实际发展情况,保护农村的特殊价值,追求回归自然,致力于开发村庄规划的特殊价值。如此,方可在避免农村发展过度机械化的基础上,创建更加富有本地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村庄规划中,首先要综合考虑村庄的发展,将土地利用与保护目标相结合,对土地资源、环境、土地利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再对现有的村庄和相关的规划进行评估、解读,并征求村民的意见。其次,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对生态红线划定的草原、湖泊、森林等生态空间进行保护,严格划定基本农田控制线,保护耕地,协调渔区、农林等各种农业发展空间,为农业园区、设施农业提供合理的发展空间,推动农业升级。同时,要协调各行业的发展空间,确定重点行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三产融合,实现产业振兴;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对闲置的宅基地进行合理的开发,以达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的协同性

3.1发挥村民主体地位

村庄是村民期居住生活的地方。村民既是村振的主体,又是村庄的使用者,村庄划的量涉及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村民最有。因此村划要持村民的主体地位,听村民声音、尊重村民意愿、加村民知情、提高村民参与。(1立主人翁意持以村民意愿主体,加大宣力度和引措施,充分建立村民主人翁意,充分调动村民性,把村庄建当成自身任与目极主与到村庄划、村庄建中。(2)搭建联动平台。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地方特色、村民于接受的方式,政府、村民、企、各人才等多方主体的商机制,极采取“宣+”的宣手段,既有效地村庄划意愿,又可收集到各方主体的意和建3)多种参与方式。段充分听取村民意,加强驻调查力度,采用入户访谈调查、座会、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村民意愿与求;把纲领性和引性内容作的重要部分,引村民开展生生活。

3.2发挥政府领导地位

村庄划工作机制由政府领导和自然源主管门牵头、多部门协同、村民参与、专业力量支撑。1)明确定位任,协调多方关系。村庄多元化的参与主体,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明确好政府各、村庄、企各自的任和收益定位,清自身条件、找准方向、合理划、有效管理、招商引发挥好政府的引作用,协调好部内部之能分工,带动展,指村庄的展方向。(2)加各方主体联动性,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实际对和落层级规划管控要求,通过动态更新、动态维护划修协调等方式,明确各类动态调整适用范维护程序,加相关划数据、各方主体之联动性,有效提高村庄制的用性与可持性。

3.3科学发展村庄产业

在新国土空间规划体制下,政府必须对村庄作出合理评价,认真分析村庄发展的合理程度,资源和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并推进三大主导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不同村庄资源优势,做到优势互补,这也是政府规划村庄、产业布局与发展的关键战略思想。同时建设乡村产业还可以根据农村发展状况,重点围绕第一大产业项目加以建设,把文化特色的农产品发展项目作为第一目标,发挥富有文化特点村落的发展特色,并结合二、三产的共同发展,进行全链条化的深度融合。这就可以进一步增加农村农民收入,并促进了村庄的进一步建设。资源开发是根本,在实施村庄规划中,应考虑其综合能力,统筹和发展乡村生产,土地开发达到最佳,做好环境保护,这不但可以带动乡村的长久开发,还可以改善农户的生计。

3.4建构健全的土地审批标准

土地的使用需要经过相关单位的审批,为了保障土地的合理使用,需要完善土地审批制度,根据统一的审批标准进行土地的审批,这样不会引发村民的不满,能够提高对土地的使用把控。土地的审批标准可以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进行确立:其一,从绿色发展理念的角度上来说,村庄内所有的土地应用都应该符合可持续利用理念,拒绝所有具有破坏性质的土地利用情况,让经济的发展在保护环境的理念下开展。其二,在进行村庄居住用地规划的过程中,应该秉持着适度、宜居的准则,根据人口的数量和需求规划宅基地的分配,建设相应的面积规划标准,避免引发村民的不满,严禁出现农业用地用于宅基地建设的情况。其三,对丧葬用地情况进行把控,避免出现丧葬用地还在挪用农业用地的情况,政府应该对民意进行了解,共同商定丧葬用地的规划范围,控制村民进行随意丧葬的情况。其四,村庄中的可用地较多,有不少工业企业都会将厂房建设在村庄中,作为相关管理单位,应该对工业企业用地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批,审批的内容包括工业企业的生产内容、废物处理能力,避免对土地造成破坏,影响村庄的规划方案落实。

3.5多元化引入

随着村庄建设资金需求日益增多,需要因地制宜新投模式、化投资结构,推动财政、社会本的多元投入。1建多方合作模式。化政府、金融、社会投合作机制,发挥金融对农业经济带动作用,化惠金融品和金融体系,提农业能力;加社会对农村投的指引,探索土合整治、生修复、人居境建、物流仓储农业域的展,提出具有全局性、基性、性的目,依法依政府与社会本的密合作,调动社会本投资热情。(2立合作共机制。立企业责任意,鼓励村民和集体经济以股份合作、租劳动等方式参股,采用“村民(村委)+合作社+”“多方入股+保底收益+”等经营模式,与村民建立互惠互利的共关系。(3)打造投信息合作平台。通完善农业农划体系平台、构建农业产业平台、推进产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等社会本投作平台,社会本投提供展依据、信息共享等服,以达到风险可控、成本降低、效益提高的效果,实现政府、民与企的多方共,以带动乡村的展。

3.6完善人才培育机制

村振兴战略的施需要因地制宜的完善人才励机制、化工作境、提升人才能力,为乡展提供人才支撑。(1)完善人才引入机制。根据地方展需求,制定人才引入机制和方向、化人才引流程,拓渠道引入“懂技、懂市、懂管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的用型人才;降低人才引进门槛行更开放的人才引政策,吸引丰富经验、技术强的外流人才返乡创业,解决本地人才外流问题。(2)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制定人才励政策,从工作境、后勤保障、晋升空等方面型人才予政策支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位、、技等平台,探索出企、高校、技人才等多方合作模式,行人识储备、技培养、农业,努力培育得来”“能成”“敢担”的用型人才

结束语

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施,需发挥村庄的引作用,通国土空间优化、源保障,全域全要素的制村庄划。本文提出了合理合法以发挥村民主体地位、发挥政府的领导地位、多元化引入金、完善人才培育机制等不同主体内外部之同性提出建实现多方效益的最大化,展和美

参考文献:

[1]朱静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的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0,(19):38-39.

[2]田晓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发展潜力评估及村庄分级分类规划引导探讨——以广西靖西为例[J].中外建筑,2020,(07):93-96.

[3]贾翠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村庄规划[J].华北自然资源,2020,(03):105-106.

[4]张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转型变革研究——以水环境治理为锲入点[J].住宅产业,2020,(05):62-65.

[5]李蕾.基于国土空间体系下的村庄规划思考——以金华市金东区为例[J].浙江国土资源,2020,(01):19-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