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修复关键技术探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杨乾雨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姚寨乡闫门寨村二区205号

摘要

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成为重要的手段和策略。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视域下,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作为关键路径,扮演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出发,探讨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路径思路,以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策略。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综合整治;修复

正文


引言

国土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成为维护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两者的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国土综合整治可以为生态修复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而生态修复可以为国土综合整治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土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亟需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探讨,以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提高国际竞争力。

1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修复的重要性

一方面,国土综合整治修复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创造的精神文明,而生态资源的核心即是国土资源,加强国土资源的治理,可以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了有效强化生态环境的实际碳汇能力,需进一步做好国土整治工作,发挥国土资源的物质基础作用,促进土地、水源、气候以及矿藏等资料的高效配置与合理利用,经过国土资源的综合整治,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生态恢复项目,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提升碳固定水平和碳汇能力,为实现“双碳”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是建立在国家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的。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农田、耕地和林地等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平衡重建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助力,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修复关键技术

2.1评价

评价是识别国整治修复的基也是技术整治规划力调查评价一元开市级县级体的调查工作评价综合整治的农用地整治评价;潜力调查方法调查访方法包括调查型调查调查评价方法基于评价体构建往往数测调查方法评价力调查质量评价以适空间规划系统整治修复的新三区三线线衔接

生态空间以生态系统整治修复因素被覆盖下降物多样借助于生态系统评价,整治修复

高标宜耕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农用地农用地综合整治评价,初始整治图斑整治图斑小于5亩零碎图斑生态保护线内耕地),以整治工作图斑25°耕地),在此础上农业设施连片度等分级评价模型图斑分等级,一分为3~5等级为宜评价以地类图斑为评价县级规划不同初始图斑选高标田内耕地质量,调查于地区质量等别的耕地调查源地50m范围耕地连片宜耕后备资源开发评价农业生适宜区适宜开发利用调查包括盐碱地等利用地)

2.2综合整治修复分区

综合整治生态修复体格整治修复分区,市级规划综合整治修复要内过划分区,整治生态修复理安整治修复空间体整治修复分区的方法研究此有不同地区的整治修复分区方法域土综合整治工作综合整治修复分区,基于国空间并考景观基质的一,分区的生态空间现综合整治;二施主体的整性,市级规划为最小分区,县级规划)一为最小分区利于规划衔接整治修复战略,为战略整治修复分区也应衔接省市战略部,保持镇高质量乡村绿美生态等战略要

GIS基于最小地区的国综合整治分区,最衔接空间战略要方法和步是指标评价素及分区指标指标值进各类指标析法指标权平综合一级分区综合步是综合分区基于分,综合分区为一综合整治分区衔接各类空间规划粮食主产生态保护区等,以衔接空间生态旅游规划等空间规划

2.3应用现代科技,落实动态监管

伴随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以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适当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以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为导向的监管系统,为国土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充分的数据和信息支撑,促进国土空间的精细管理。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为项目的管理和评估等工作提供资料,并结合不同地区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实际情况,建立对应的分析模型,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及时明确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将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成果纳入审评程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整合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直观了解不同区域的规划成果,并协助工程实施过程的审批工作,进一步保证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在构建监管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把工程建设作为重点监控的对象,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入手,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全过程和动态化的监控,便于实时掌握工程建设的情况,科学规划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监控的效果,要引入先进的实时监控技术,全方位监控整治区域,掌握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修复的实际进度。

2.4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协同推进机制

1)政策协同。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将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政策应协调一致,相互支持,确保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方向一致。2)资源整合,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需要充足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政府应加大投入,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专项资金,为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可持续的支持。3)合作机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建立协作机制,形成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合力。政府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和NGO的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创新的机制。4)监测评估。建立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保障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顺利推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土综合整治修复工作属于创新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其将经济社会贯穿起来,将政府、市场、社会和群众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综合效应和时代价值。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土地综合管理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技术要点和难点,同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人文条件等内容筛选最为合适的方案,以提高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执行结果的合理性,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钟天明.利用市场化多元化方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探讨[J].浙江国土资源,2020,(12):19-21.

[2]杨昔,王昆,项洪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需要考虑的几个关系[J].中国土地,2020,(12):19-22.

[3]许顺才,伍黎芝.基于空间主体功能导向的国土综合整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11):44-50.

[4]高世昌,杜亚敏.国土综合整治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与对策[J].中国土地,2020,(11):37-39.

[5]程功,吴左宾.县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框架及实践[J].规划师,2020,36(17):35-40.

[6]李晓春,董波.对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思考——以常州市金坛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3):10-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