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路径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杨美春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亚迪学校 518100

摘要

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阅读与写作犹如并蒂莲,共同构筑了学习旅程的半壁璀璨。叶圣陶先生的智慧之语犹在耳畔:“阅读,乃心灵之滋养,知识之累积;写作,则为情感之流泻,思维之绽放。”此言精妙地揭示了阅读乃写作之基石,写作则为阅读之升华,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然而,面对写作,许多初中生常感力不从心,兴趣寡淡,笔下生涩,难以启航。针对此现状,教师应当精准把脉,直击痛点,巧妙地将“读”与“写”编织成网,实施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策略,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智慧之泉,积累丰富素材,习得精妙笔法,从而跨越写作的难关,让笔下的文字如行云流水,既具骨感又饱含生活之韵味,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路径研究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读写融合的教学模式日益成为教育界的璀璨明珠,其显著成效赢得了广泛赞誉。在此背景下,教师应从思想根源上正本清源,秉持顺势而为、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紧密贴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聚焦于“读”与“写”的深度融合,教师应匠心独运,将两者巧妙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深化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两个维度上实现同步飞跃,共同迈向更高的学习境界。

 

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语文年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信息、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关注文本的表面信息,更深入到文本的内部,理解作者的意图、情感以及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手法。这种深入阅读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阅读中的积累也为后续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使得学生的写作更加有深度、有内涵[1]

(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技能之一,也是检验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优秀的写作范例,掌握了丰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仿写、扩写、缩写、续写等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这种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作文成绩上,更体现在他们日常交流和表达中的自信与流畅。

(三)还能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阅读与写作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两个独立的学习任务,而是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通过阅读积累素材、学习技巧,再通过写作运用所学、巩固知识,这种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提升,更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2]。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实施原则

(一)坚持系统性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实施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时,必须构建一个完整、有序的教学体系。这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系统的评价体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阅读、写作两个领域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两者有机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的教学链条,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养分,在写作中展现成果。

(二)坚持开放性的原则

开放性原则强调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新闻报道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为读写结合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三)坚持实践性的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的核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感受。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活动,如仿写、扩写、缩写、续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和分享展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读写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撰写读书笔记、参加作文比赛、进行口头表达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法

(一)以读促写,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阅读,作为知识与信息的宝库,不仅是通往广阔世界的窗口,更是写作艺术不可或缺的基石。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特别是教授如《济南的冬天》这样充满诗意与画境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引导,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深刻影响他们的写作技法与风格。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沉浸于老舍先生那细腻入微的笔触中,感受他对济南冬日独有的那份温情与赞美。通过深入阅读,学生们得以领略到济南冬天特有的“响晴”、“温晴”之美,仿佛亲身漫步于那薄雪覆盖的小山、澄清的水藻间,体会那份静谧与和谐[3]。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接触到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还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为了进一步以读促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老舍先生在文章中的语言运用与情感表达技巧。比如,他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又如,他是如何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这些细节的挖掘与分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为他们日后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一系列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自己的文字。比如,让学生仿照《济南的冬天》的写作风格,描绘自己家乡某个季节的独特景象;或是以“我心中的冬日美景”为题,写一篇抒发个人情感的散文。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们不仅能够巩固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巧,还能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灵性。

(二)以写促读,切实深化阅读体验

写作,作为心灵之声的传递者,是表达个人思想与情感的桥梁,同时也是衡量阅读深度与理解力的一把标尺。在《背影》这篇经典散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巧妙地运用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肌理,挖掘父子间深情厚谊的深层意蕴,实现了以读促写的精妙融合。

 

具体而言,教师可首先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朱自清先生笔下那幅幅生动而感人的“背影”画面,让学生沉浸于那份质朴无华却直击心灵的亲情描绘中。随后,教师可布置一系列针对性的写作任务,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作热情。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引导他们回顾自己在阅读《背影》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分享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以及这些瞬间如何让他们重新审视和理解了父爱。在撰写过程中,学生需回顾文中父亲攀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体会那份笨拙却坚定的爱,进而反思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点点滴滴,将个人情感与文本情感相融合,使读后感既具个人特色又富含深意。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故事续写,设想在朱自清先生与父亲分别后的日子里,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否有新的“背影”出现,又是如何影响着彼此的生活。这样的续写练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未言明的情感线索和人物性格发展。更为深入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分析写作,探讨《背影》一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样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文本,从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并提升个人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这些写作活动,学生不仅反复研读了《背影》这一文本,深入挖掘了其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意图,还在实践中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这些写作过程成为了学生深化阅读体验、丰富情感世界、提升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读写结合,读写能力双向提升

读写结合,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精髓策略,深刻体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在教授《智取生辰纲》这一经典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将读写结合的理念贯穿始终,以读促写,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双重飞跃。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智取生辰纲》,通过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让学生领略到作品中复杂的人物性格、精妙的情节构思以及深邃的思想内涵[4]。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细节教学,如晁盖、吴用等人的智谋布局,杨志的谨慎与无奈,以及众好汉间的默契配合等,这些细节的挖掘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为后续的写作活动打下坚实基础。随后,教师可以布置多样化的写作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读写结合。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选取文中某个精彩片段,尝试模仿其语言风格、情节设计或人物刻画方式,创作一个全新的故事或场景。在仿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原文的魅力所在。此外,扩写和缩写也是有效的写作练习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智取生辰纲》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扩写,通过增加细节、丰富情节来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者进行缩写,提炼出故事的主线和关键信息,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阅读分享和讨论交流活动也是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智取生辰纲》中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为了进一步丰富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水浒传》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或者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在线讨论和写作交流,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结语:在初中语文教育领域内,阅读与写作如同双生子,彼此依存,共同促进。鉴于此,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应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全局规划与精心设计。通过让阅读引领写作之路,再借写作之力深化阅读感悟,巧妙地将两者融合,旨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读写技能的双飞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读写结合,打开文本解读的思维通道[J]. 张青.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3(08)

[2] 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刍论[J]. 陈茹娜.成才之路,2023(08)

[3] 丰富体验 读写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阅读教学探究[J]. 李旭冉.河北教育(德育版),2023(03)

[4] 基于读写结合的主题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 李青.教育观察,2022(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