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深基坑工程中组合支护技术的运用探究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成艳军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600

摘要

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涉及工程地质、土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选型,涉及地下水控制、基坑土方开挖、工程监测、环境保护等程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学科,它受土工参数的准确性、气候条件、计算假定、基坑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基坑围护的成本、工期,更决定着围护工程的安全。从理论到实践,对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进行优化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

建筑;深基坑;组合支护

正文

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点

1.1 施工环境相对比较复杂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本身来说,其本身就是一项环节较多的复杂工程。为了保障整个建筑的质量,确保后期使用后能够安全运行,不管是地上的建设还是地下的建设,都需要保证质量。而针对地下工程来说,尤其是在建筑比较密集的城市区域中,不仅会涉及地质方面的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地下管线的分布。因此,在实际进行基坑开挖工作的时候,可能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想要确保开挖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地基的稳固,首先需要对于地质情况和管线分布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制定好施工的方案,从而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1.2 测量技术数据复杂

为了确保后续的施工顺利稳定进行,不会出现不必要的误差,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除了要对地质进行详细的勘察之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并且把相关的数据都整合起来,从而为后续开展设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针对于深基坑施工来说,由于开挖的比较深,因此,在进行测量工作的时候,也有较大的难度,在很多地方都需要进行分步骤的测量,并且对于数据的精确度也有较高的要求,以此来保证测量的数据有较高的准确度。

1.3 施工技术比较复杂

每次在施工前,为了能够让工程顺利进行,也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进行深基坑施工前,技术人员首先要测试和计算一下土质是否可以进行施工。但是,在混凝土运输时,无法保证每一片土质的测量,这就让测量结果并不很准确、全面,这样就无法确保深基坑支护施工能够安全进行。现在有两种测量土压力的方法,一个是库伦土压力;一个是朗肯土压力,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由比较高的理论依据做支撑的,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实际操作进行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1.4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整体来说,深基坑施工是其中一项风险系数比较大的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环境也比较复杂,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产生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到深基坑的整体质量,并且留下一些安全隐患[2]。因此,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将其中的各个环节都重视起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护方案,不仅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保证施工的质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2组合支护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2.1 组合支护技术类型

组合支护技术可根据不同性质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桩锚支护。在通常情况下,此类支护技术多是应用于周边环境复杂,周边建筑物或附着物距离基坑较近,对于地基变形较为敏感的情况;②喷锚支护。该种支护技术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其主要包括土钉墙以及锚杆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喷锚支护技术进行利用时,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地质环境等方面符合该项技术使用条件;③自立式支护。从现实角度出发,可发现该种支护技术主要应用于粘土以及粉土等地质条件中。对其进行利用时,必须对基坑挖掘深度进行调整,以此充分体现该技术功能性。

2.2土钉墙

对土钉墙进行施工时,应通过脚手架以及机械设备达到成孔的目的。在土钉安装作业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注浆作业。在实际注浆过程中,应对孔底注浆方法进行利用,并采用水泥净浆或水泥砂浆。针对注浆材料配合比而言,水灰比宜控制在0.5~0.55,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4~0.45。正式进行压力注浆时,必须将注浆管插入孔底、由孔底注浆方式,且注浆管端部至孔底的距离不宜大于20 cm,注浆拔管过程中,注浆管口应始终埋入注浆液面内,应在水泥浆液从孔口溢出后停止注浆,注浆后,当浆液液面下降时,应进行孔口补浆;对土钉与钢筋网进行连接时,通常采用不小于Ф14 mm钢筋压通筋,并以井字形进行加焊。

2.3微型桩支护

微型桩作为一种特殊加强方式,主要被用于土钉墙支护中作为辅助加强体和一些特殊环境中与锚杆或锚索结合作为护坡桩支挡结构。其主要特点有:施工机具小,适用于狭窄的施工作业区;对土层适应性强;施工振动、噪音小;桩位布置形式灵活,可以布置成斜桩;与同体积灌注桩相比,其承载力较高。

对于保护加固型基坑而言,通常使用微型桩预加固技术,即在基坑开挖之前,预先针对潜在的滑体使用微型桩进行加固,然后开挖。微型桩的存在,尤其在微型桩顶采用了连梁形成桁架体系后,桩与桩间岩土体形成了桩-岩土体型复合结构。其推力由桩和桩间岩土体共同承担。从而使得整个微型桩体系和桩间岩土体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工作,具有类似抗滑桩的作用,可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力,使用了桩顶梁后,使各根微型桩和桩间岩土体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地控制墙面上加固区域拉裂缝的形成、开展。

3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分析

3.1 重视施工计划,完善施工方案

为保障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进展顺利,首先应在工程施工之前全面、科学地分析施工方案,保障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的严谨性。要事先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并结合工程实际不断完善;其次,要加强各施工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尽可能减少临时变更情况;最后,现场技术人员应深入实际,做好现场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的考察,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保障支护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达到预期。

3.2 针对施工现场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

在建筑工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之中,支护技术类型众多,且不同技术适用情况及应用规范各不相同,为保障各类支护技术应用效果发挥到最佳,就必须结合现场数据资料,选择最恰当的支护技术,例如,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区域,选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技术、对于山区桥梁建设工程,可以选取悬臂式支护方式,以提升地基岩石层稳定性;对于平原地区房屋建筑,选择排桩式支护结构,从而确保不同建筑之间的平衡性。在支护技术选择方面,切不可以施工经验作为选择依据,而要深入实际,对现场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环境条件进行详细考察,认真分析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结合分析结果制定科学施工方案,并贯彻落实于工程实践中,保障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标准[10]。

3.3 深基坑施工监测和过程控制

在开展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之中,施工质量及现场安全管理效果很容易受到诸如人员、环境、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做好深基坑施工监测及过程控制。

首先,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要求其能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施工质量、安全检查标准,确保施工工艺达到规范要求;

其次要做好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严禁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

最后,要从细节入手,及时排查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最大程度地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有效地完成。

4结语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环节,且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尤其是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来说,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稳定为基础。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并且要加强对于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的监测,从而保证施工顺利稳定的进行,推动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选取适用度较高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为我国人民提供安全、舒适,具有质量保障的工程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1]钟正君.组合支护体系在复杂环境下深基坑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184+187.

[2]陈彬.建筑深基坑工程中组合支护技术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20(12):163-164.

[3]邱建强.深基坑支护中多种支护方案的组合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7):201-202+2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