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校本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阮荣荟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

摘要

随着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面临更新教学模式的挑战。本研究基于泰州市先进制造业背景,探讨了校本实践教学模式在培养符合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聚焦于课程体系重构、教学资源共享、师资力量整合及产教融合实施策略,通过对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实地研究,提出了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校本实践教学,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正文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group school-based course of Mechatronics technical specialty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mechatronics technical professional group is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updating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aizhou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base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in training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rough the field study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Taizhou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the optimization plan and sugges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chatronics, school-based practice teaching,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引言

在面临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浪潮下,五年制高职教育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作为对接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教育模块,其教学模式的优化直接关系到区域产业的升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泰州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教育者需要重新思考如何通过校本实践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研究将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案例,探究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校本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以期为同类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教学现状与挑战

泰州地区,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渴求日益强烈。在这一背景下,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现状方面,尽管学校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但仍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例如,当前的课程安排未能充分反映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设计的最新发展趋势。据课程评估报告显示,实验室和工作坊的设备更新速度跟不上产业升级的步伐,学生在实训环节中接触到的技术设备与企业当前使用的高端设备存在较大差异。

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产业更新知识亦有待加强。从教师队伍构成来看,虽有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但多数教师的工业背景并非来自智能制造领域,且继续教育和技术更新培训频率不足,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及时跟上产业技术革新的步伐。据最新统计,近两年内只有约20%的教师参与了与智能制造相关的短期培训或工业实践。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学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根据最近一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约30%的毕业生表示学校提供的实践教学无法完全覆盖他们在岗位上需要应用的技能,特别是在高端数控机床操作、机器人编程与维护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挑战,学校与地方产业界合作,致力于建立更紧密的产教融合体系。尽管这一举措已取得初步成果,例如通过企业参与课程设计,提供实习基地等方式加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在全面实施上还存在诸多困难。例如,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多集中在短期、季节性高峰,与学校的教学计划不总是一致。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学校虽然在近年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的建设和设备的更新,但仍面临资金投入与设备折旧、技术更新速度不匹配的问题。据财务报告,学校在过去五年对实训设备的投资累计超过了5000万元,但由于高端设备的昂贵成本及维护费用,实际可供学生操作的先进设备数量依然有限。

二、校本实践教学模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校本实践教学模式是针对特定职业教育需求而设计,它旨在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中,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项目驱动的课程设计、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以及教学内容与工业需求的紧密对接。通过项目驱动的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参与到从问题发现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工程思维,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方已经与当地的制造企业合作,将真实的工业问题带入课堂,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和解决这些问题。如学校近期的一个项目是与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开发自动化装配线的改进方案,学生们不仅设计出了提高效率的方案,而且亲自参与了实际的装配线改造工作。

在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学生能直接在工业环境中学习和应用他们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学校与泰州一家知名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合作,建立了一个实训基地,学生们在这里可以操作实际的工业机器人,并学习编程和维护技巧。教学内容与工业需求的紧密对接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课程和实训活动的设计紧密贴合行业趋势和技术进步,是为了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不断发展的行业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行业的快速变化,学校必须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使之与行业标准保持一致。

三、优化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校本实践教学模式的策略

在考虑优化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校本实践教学模式时,战略性的课程改革、教师能力建设、产教合作深化以及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成为关键要素。这些改革措施将综合作用于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并为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培养合格人才。课程内容的实时更新与产业技术进步同步是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起点。以泰州地区为例,考虑到当地产业发展特色,制定了与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相关的课程。据校方资料显示,与地方工业局合作,定期审查与更新了超过60%的课程大纲,特别是在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新增了30%的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机器人编程等前沿技术。

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也是优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学校投入专项资金,每年对至少40%的教师进行业界最新技术的培训,同时引入行业专家定期开展研讨会和工作坊,以增强教师的实战经验和技术水平。根据人力资源部的数据,这一措施已经显著提高了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教师满意度调查显示,参与培训的教师的教学信心提升了30%。产教合作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以适应校本实践教学的要求。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与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确保了设备和技术与市场保持一致。与此同时,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增加了25%,并与课程实际对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学习的机会。企业反馈表明,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满意度提升了20%

四、校本实践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校本实践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的重要保障。在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学校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这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机制。内部评估可以由学校内部的教学督导组织负责,通过定期对教学活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而外部评估则可以由相关教育部门或专业协会进行,通过对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评估,确保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

学校需要持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更新实训设备和技术,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学校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与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共同推动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同时,学校还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确保他们始终保持在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积极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举措。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平台不断涌现,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学校可以考虑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模拟真实的实验场景,使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体验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技能。

五、校企合作的深化与拓展

深化校企合作需要建立起双赢的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应当在合作中明确各自的权责和利益,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教育培训;而企业则可以提供实践基地、实习岗位以及专业技术指导,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通过双方的合作,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和方式是深化合作的重要途径。除了传统的实习实训合作之外,学校和企业还可以开展更多形式的合作,如科研合作、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

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学校可以结合产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企业则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成果和人才资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将校内课程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教育培训,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再者,加强校企合作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是深化合作的重要保障。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流课程设置、实践需求、人才需求等信息,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计划和实践安排。同时,双方还可以共享资源,如实验室设备、技术人才等,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结语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校本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进展。课程的不断更新、教师能力的增强、产教合作的深化以及评估机制的完善,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高效和实效的教育体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专业技能表现成为了这一系列改革成果的直观反映,展现了优化校本实践教学模式的长期价值和持续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周一平. 产教融合背景下五年制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J]. 江苏教育, 2021, (81): 56-61.

 

[2] 陈建军, 李军. 现代学徒制在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实践[J]. 湖北农机化, 2020, (17): 95-96.

[3] 朱仁盛. “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基于江苏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践[J]. 江苏教育, 2017, (12): 44-45+50.

[4] 金星, 张艳红. 校企合作模式下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34(4): 20-25.

[5] 张建民, 王丽. 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校本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22, (3): 58-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