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教务管理网络育人问题与策略探析——基于短视频平台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媒体、短视频、教务管理、网络育人
正文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network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 Research based on short video platform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system,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s the foundation to maintain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work, and also an important link to mainta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school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in colleg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uch as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means, po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of staff, and single training mod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ort video" craze, the use of short video innovation to carry out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new directio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the network education path of college teaching management .
Key words: new media, short vide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etwork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1]随着新媒体平台的更新迭代,虚拟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获取、交换信息的重要渠道,高校也在大力推动网络育人阵地建设,如利用超星学习通、网易公开课等打造网络课程,依托青年大学习、公众号开展教育活动,面向学生日常生活的“校园表白墙”等,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教育手段中的重要元素。面对信息化建设新形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亟需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群体需求,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手段、路径,利用新媒体平台、技术探索教务管理网络育人新路径。
一、聚焦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应用优势
(一)用户优势:大学生受众群规模庞大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新兴传播载体,短视频app迅速占领了年轻人娱乐休闲的半壁江山。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浪潮下,号称“网络原住民”的青年大学生紧紧跟随着浪潮逐流,早在2021年抖音官方曾发布过一则数据报告,抖音用户中在校大学生超过2700万,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80%。如此庞大的学生受众群体,天然的成为推进网络育人阵地建设的优良土壤。
(二)传播时效优势:碎片化的视觉传播
在教务信息传递环节中应用短视频,视觉化的传播较之传统文字传递,画面信息更加丰富,用影像信息直击视觉,比语言文字更具象化,更容易引起关注。[2]此外,区别于中小学阶段,大学不同年级、专业班级上课时间不同,加之学生个人作息生活习惯的不同,都会影响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短视频以直观的视觉呈现了短则几秒、长则几分钟的碎片化信息,这种信息的搭载及传递方式很好地迎合了大学生业余时间碎片化不统一的特征。
(三)信息对话优势:媒介赋权的高效交互性
教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使师生和教务管理部门之间实现思想上的双向交流,使教务管理模式更具开放性和人性化。[3]短视频平台具有大数据分析推送以及社交对话功能,赋予了用户“自下而上”的权力,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线上交流、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评论留言等方式发表看法或者问题,这种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出的声音往往能够代表学生个体更真实的想法,运营账户的老师既能够及时解答学生问题,也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部分思想动态,做好舆情监督。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网络育人问题分析
(一)“上传下达”式工作特征与“0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矛盾
经济物质条件的满足,让“00”后大学生转向对“自我”的聚焦,向内的凝视使得青年大学生有更强烈的主体意识,同时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探索更加主动。以官方、权威的单方面通知形式开展教务管理工作的方式,不再完全适应于当下年轻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凸显,这种“权威”式的书面通知往往难以吸引学生关注,同时学生在对通知内容理解上有问题时,只能通过线下到办公室,打电话等传统方式与老师沟通,滞后的沟通模式也易使学生产生被动、消极、“嫌麻烦”的逆反心理,影响整体工作进程。
以学生课程重修工作为例,从学生报名资格的审核、报名通知、开课审核、学生签字确认、缴费,跟班开课等流程较多,学生难以形成清晰的系统概念,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反复询问,教务老师口头解释回答的效果不佳,出现“问了白问”的情况。这种学生反复无意义的跑动询问在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影响着学校的管理公信力。
(二)教务队伍稳定性差与固化性强的困局
1.“老”教务员信息化素养薄弱—思维固化
随着国家退休年限的推迟,加之一线教务工作业务性强,经验性要求高,高校教务工作者往往常年耕耘于一线教务岗位,“十年教务”“二十年教务”屡见不鲜。但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制度的革新,各类学籍、考试、课程、成绩等教务管理工作随之发生变化。而老教务在长期的繁琐工作中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总体呈现出创新观念薄弱,信息化水平不高的情况。
2.“新”教务员业务性能力不足—经验欠缺
教务工作业务性强,模块化强,往往由不同的教务人员分工负责,部分工作还会因人手不足由兼职教师接手,没有正规系统的培训,简单交接即“摸黑”上岗的情况成为教务队伍常态。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务相比,新教务员则呈现完全相反的特征,创新思维强,但业务能力差、经验欠缺。即便拥有一定的信息化素养,也难以创新开展工作。通过试错坚持下来的新教务,也会因为工作强度大、业务繁琐、压力大种种问题产生职业倦怠,严重时使得人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教务工作的稳定性。
(三)教务管理网络服务育人布局缓慢意识不足
通过对抖音、火山、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教学业务流程或者指导性视频搜索,发现有关成绩、课程、考试等属于教务工作范畴内的短视频资源极少,以辅导员、学工老师个人分享经验为主。这说明在教学管理中,高校及教学管理队伍都没有充分意识到“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形态,反映着现代社会人们特别是作为主要使用者的青年学生们实际需要的变化,也未充分认识到短视频已经催生了新的传播方式和使用习惯,具有不同于以往旧媒介平台的传播特点和优势,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网络文化育人思维理念来对待。”[4]当然,这也与高校长期“对教务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较少,教务管理系统更新慢升级难,对教务管理的网络育人阵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更多的投资到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上。”[5]情况有关。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网络育人新策略
(一)以生为本——打造教务移动服务窗口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重视学生群体差异性。截至2022年12月,短视频平台持续性的在我国网络视听行业市场中高居榜首,具备高学历、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的青年大学生成为短视频观看、创造、评论交互等使用过程中的“忠实用户”。由此,短视频成为高校网络育人主要平台和重要阵地的现实情况已难以忽视。
短视频博主“打工人小张”,拍摄上传了“如何坐高铁”、“如何去医院看病”等一系列“如何如何”视频,被誉为拍给“小镇青年的生存指南”。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对其评价“让不知道的人知道,这就帮了好大的忙。”同样,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教务工作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都应该知道怎么做”。短视频直观、具象的优势,能够有效的将口述、文字难以表达清晰的内容直观的呈现给观众,高校教务可以通过开设抖音账户,尝试制作发布“如何选课”、“如何查课”、“如何订教材”、“如何补考”等等内容。通过建设教务工作网络服务新窗口,打造新媒体通知、咨询平台,创新解答形式,拓宽与师生的实时互动交流渠道,提升工作的便捷性、时效性,增加工作的交互性、实效性,更“接地气”的服务师生、服务教学。
(二)队伍建设——短视频赋能教务队伍传承
育人者应先受教育。传统高校教务队伍培养,多陷入两种盲区,一是意识盲区,忽视教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仅从日常琐碎性、常规性的表面现象将教务工作错认为“谁都能干”的重复性劳动;二是方法盲区,仍遵循“传帮带”培养,新手教务员做一点、老教务员教一点,通过工作试错完成经验积累。
基于此现状,高校教务队伍建设要打破思维定势,既不能盲目认为教务工作是“谁都能干”的工作,也不能固执于传统的“学徒式”培养。要充分挖掘探索教务队伍新型“传帮带”培养路径。高校教务工作业务性强,需要多年经验平稳协调各项基础工作,保障教学运行,有效利用融媒体技术,能够打破以往言传身教的单一“带新人”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高质高量的做好人才培养。如通过打造高校教务短视频资源库,作为教务岗前培训、日常培训的网络学习资源,线上线下联动培养教务人才,加强教务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培养,形成育人资源助力教务成长,优秀教务创作优质资源的良性循环。
(三)职能联动——积极融入高校网络育人阵地
网络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高校统筹规划,制订网络育人方案、完善网络育人成果评价激励机制,高校网络育人阵地日趋壮大,党团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各方面育人力量互联互通,横向联动。教务工作是联通高校管理层、教师、辅导员、学生的重要纽带,教务部门应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吸取网络育人优秀经验,积极主动的融入高校网络育人阵地,要主动加强对教务各项工作的宣传教育、问题解答、舆论引导,引导学生依规办事。
“高校要整合、流通、共享资源,健全分类运作机制和融合运行机制。”[6] 高校教务信息资源要积极共享至学院多个部门,如联动招生部门“新生一本通”编撰工作,加入教务短视频平台相应内容二维码或链接,实体文字讲解及虚拟视频展示相结合,用更直观、更吸引学生的方式做好学籍注册等常见教务事项办理流程解答。通过实现校内信息数据共享与融合,为各部门不同权限的工作用户提供信息读取与应用服务,保障高校各部门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7]
四、结语
提升网络育人成效,最终仍要回归“学生价值”,回归“立德树人”初心,回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下个别高校仍存在对学生的真实情况不明晰,现实需求不了解,缺乏“对话”等情况,高校教务系统还需要吸取经验,既要尽快搭建新媒体平台,又要有效落实育人效果,延长育人链条,建立“内容发布—学生接收—学生评价—问题反馈”的良性循环,从学生的真实反馈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学生真正的需求点和网络育人工作的着力点,用“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用“新供给”优化“新成效”,才能更好发挥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社,2023-05-29.
[2] 邹佩卿.公安政务类抖音短视频的视觉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22:5.
[3] 赵辉,边婧,张帆.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28-30.
[4] 张格.短视频赋能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困境剖析与实践策略[C].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三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文集.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组委会,广西人民出版社,2022,232-241.
[5] 郑亦敏.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04):106-108.
[6] 冯睿.打开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中国教育报[EB/OL].中国教育报,2022-12-01.
[7] 赵辉,边婧,张帆.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2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