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提升新时代基层公务员创新行为的探讨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焦元奇1.2 李彦广2

1.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100010 2.西安交通大学 710049

摘要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公务员不仅是政府公权力的执行者,更是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力量。他们的创新举措对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及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加强和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创新行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紧迫性。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为基层公务员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和激励,确保他们能在日常工作中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从而有效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基层公务员在创新过程中也面临着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工作压力与资源限制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如加强创新思维培训、建立灵活的工作机制、实施创新激励政策以及鼓励跨部门合作与知识共享,从而激发基层公务员的创新潜能,推动其创新行为的提升。通过分析成功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提升基层公务员创新行为的关键因素,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基层公务员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新时代基层公务员;创新行为;提升

正文


前言: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多次明确指出,必须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民众对政府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基层政府的工作任务变得愈发繁重和复杂。在政策执行方面,创新行为能够帮助公务员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在公共服务领域,创新不仅能够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能够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方法,使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此外,面对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基层公务员的创新行为能够帮助政府及时调整策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一、提升新时代基层公务员创新行为的必要性

(一)创新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化,传统的治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基层公务员作为直接面对群众、处理具体事务的群体,他们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通过创新,基层公务员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创新行为有助于激发组织活力

在传统的行政体系中,往往存在着较为僵化的层级结构和流程,这限制了公务员的创新思维和行动。通过鼓励和支持创新,可以打破这种僵化,激发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整个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创新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公众对公共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基层公务员必须通过创新来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的服务。这不仅包括服务方式的创新,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服务,也包括服务内容的创新,如根据群众需求调整服务项目和内容[1]

(四)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创新行为还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领导力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领导者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管理能力,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前瞻性。基层公务员通过实践创新,可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为未来的领导岗位做好准备。

二、新时代基层公务员创新行为实施的现存问题

(一)工作负担较重

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层公务员的工作负担显著增加。频繁的会议、突发事件处理以及民众需求的压力,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基层公务员的沉重工作负担。这些负担不仅消耗了公务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创新行为。

(二)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当前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往往未能充分认识到物质激励的不可或缺性。公务员的薪酬水平,作为其经济收入的核心,对其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愿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在基层政府机构内部,由于人际网络的错综复杂以及监督体系的薄弱,诸如减薪或降职等负激励手段不仅使用频率低,而且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碍。

(三)培训机制不足

当前部分基层公务员缺乏主动学习和竞争的动力,日常工作中缺乏专业指导,依赖个人摸索提升创新能力。此外,一些公务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缺乏创新意识。现有的培训往往次数少、内容空泛,方法单一,与预期目标差距大,无法有效提升公务员的创新行为。

(四)组织容错氛围对创新行为产生影响

随着改革的深入,创新的风险和难度增加,公务员可能会因为担心创新失败带来的负面后果而失去创新的勇气。因此,营造一个支持创新的组织氛围对于提升公务员的创新行为至关重要。
三、提升新时代基层公务员创新行为的策略

(一)减轻负担,助力创新

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中,过度依赖会议工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深入分析会议及其他工作负担的成因,采取措施如减少会议次数、缩短会议时间、限制会议规模以及探索创新的会议模式,这些举措将为基层公务员在新时代中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当前,电子政务和电子化办公技术的有效应用已成为提升行政效率、优化工作流程的关键手段,能够显著减轻基层公务员的工作负担[2]

此外,新时代对基层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和应用新技术,还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更为高效的工作方法。这包括优化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日常工作与个人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和娱乐活动,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在个人时间的利用上,基层公务员应主动进行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这种自我提升不仅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也为他们在工作中进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组织关怀,宣传正面事迹

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基层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技术,有效减少行政流程的繁琐性,从而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此外,基层政府还需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基层公务员的实际需求,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和所承受的压力,以此体现组织的人文关怀,并推动基层公务员的全面发展。同时,基层政府应积极发现并广泛宣传那些表现出色的基层公务员的先进事迹,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表彰和宣传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塑造公务员队伍的积极向上形象,而且有助于构建一个正面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重视奖惩,提升关注度

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一个完善的创新行为激励体系对于激发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这一体系不仅需要详细阐述其构建的具体方法和内容,还应当确保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平衡发展。具体而言,除了对表现优异或作出显著贡献的公务员授予荣誉锦旗或证书外,还应辅以实质性的物质奖励。这种双重激励机制不仅能够增强公务员对其工作成果的实际感受,还能有效促进其创新行为,从而在基层公务员中形成一种积极的激励氛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基层公务员在追求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公共服务的提升贡献力量。

(四)改革培训,培养创新意识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对于初入职场的基层公务员来说,深入并有效地利用新时代的干部知识培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体系的核心目标在于激发和培养公务员的创新意识、精神及能力,进而提升其创新思维和为民服务的意识。

此外,采用“传帮带”的模式,即由经验丰富的老基层公务员指导新入职的公务员,进行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新公务员不仅能够快速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还能够学习到创新的工作方法,从而为公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这种模式还能够防止资深公务员因资历而推卸责任,促进经验的交流和共同进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五)完善容错机制,增强创新精神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的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容错机制,这些公务员往往会因为自我保护的本能而选择保守行事,不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3]。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容错氛围对于激发基层公务员的创新精神至关重要。

基层政府需要根据国家的容错政策,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详细容错机制。这些机制应当明确界定哪些创新活动可以得到容错,并形成正式的制度文件,以确保在执行过程中有明确的依据,避免容错机制流于形式;建立一个包含各类创新容错案例的数据库也是必要的。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案例,可以为基层公务员提供实际的参考,使他们在面对创新挑战时能够更加自信和精确地操作;还要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公务员深刻理解容错机制的运作方式。这不仅能够提升他们对创新容错机制的认识,还能明确指出他们的创新行为是在制度保障下进行的,从而鼓励他们更加自信和勇敢地进行创新尝试;基层政府的领导干部需强化自身的创新容错知识,确保在下属的创新实践中出现偏差时,能够迅速且正确地启动容错程序,有效地处理问题。这种领导层的担当和责任感,不仅能够增强公务员对组织的信任,还能在组织内部营造一种积极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此外,利用现代互联网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是提高公众对国家创新行为容错政策和宽容文化认识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普及创新容错政策的相关知识,提升公众对基层公务员创新精神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培养公众对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失败的宽容态度,共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社会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强化基层公务员的创新行为不仅是对其个人能力的重要提升,而且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4]。通过创新实践,基层公务员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激发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活力。鉴于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其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充足的支持,确保他们在面对新时代的各种挑战时能够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川宇,梁艳,袁国平.服务型领导与基层公务员创新行为:职业认同与职业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J].公共管理评论, 2022, 4(4):25.

2. 吴芸,侯可嘉.影响公务员创新行为因素研究——以北京市街道公务员为例[J].中国人事科学, 2023, 50(1):13-14.

3. 赵书松,罗文华.容错纠错机制对公务员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15个国家级新区的程序化扎根[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6(1):94-102.

4. 谈琳.扎实苦干促"跑改" 锐意创新担先锋[J].住房公积金研究(辑刊), 2022, 3(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