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工程中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提升技术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张利娜 赵永涛

东明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山东省东明县274500 东明县交通运输局山东省东明县274500

摘要

在路桥工程中,沥青路面的耐用性是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及维护成本。研究了多种沥青路面耐久性提升技术,主要包括改良沥青配方、优化路面结构设计、以及采用高性能添加剂。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评估了这些技术在提升沥青路面抗老化、抗裂性和承载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性沥青和适量添加剂能显著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并减少维修频率。旨在为道路设计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进而推动沥青路面耐久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

沥青路面、耐久性提升、改性沥青、高性能添加剂、路面设计

正文


引言

随着交通载荷的持续增加,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已成为路桥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有效的耐久性提升技术不仅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还能显著降低维护和修复的经济负担。本文探索了几种创新的技术方法,旨在解决当前沥青路面快速老化及损坏的问题,实现更为经济和环保的道路建设与维护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技术的效益和适用性,本文为道路工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耐久性优化解决方案。

一、沥青路面耐久性的当前挑战与分析

(一)道路老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沥青路面的老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主要由氧化、紫外线照射、温度波动和交通荷载引起。研究表明,沥青中的沥青质会因氧化而逐渐硬化,导致路面弹性降低并出现裂缝。一项关于北京地区沥青路面的研究显示,在持续的高温和重载交通的影响下,沥青路面的服役寿命平均下降了20%。温度波动特别是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会加速沥青的硬化和软化过程,导致材料性能的退化。在中国南方,多雨湿润的气候条件对沥青路面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尤其在江苏省,长时间的降雨导致路面水损伤现象日益严重。

道路维护记录显示,连续降雨后路面的损坏情况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路面材料软化、结构强度下降,以及表面出现裂缝和坑洼。这种水损伤不仅加速了路面的老化进程,也大大增加了道路维护的难度和成本,对交通安全和道路使用寿命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强化路面材料的防水性和提升其排水能力成为确保道路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通过采用先进的防水技术和优化排水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对沥青路面的侵蚀和损害。

(二)现有路面材料与设计的局限性

关于现有路面材料与设计的局限性,尽管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在满足长期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方面仍存在不足。以往的设计通常重视初期成本而忽视长期维护费用和环境适应性,导致路面在极端气候和重载条件下表现不佳1。浙江省一项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评估报告指出,由于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地区特有的高温多雨环境,路面在运营初期便出现了严重的车辙和裂缝问题。当前的沥青路面多采用传统材料,这些材料对于抗裂性和抗变形能力有限,在交通量大的城市环境中尤其明显。

在上海市的一次道路改造项目中,通过分析旧有沥青路面的性能表现,发现其在承受连续重载交通压力后,路面的整体性能迅速下降,维修频率和成本均高于预期。以上分析说明,在沥青路面设计和材料选择上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交通需求,从而提高路面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延长路面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二、耐久性提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改良沥青配方的研究进展

改良沥青配方的研究在中国已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增强沥青的抗老化和抗裂性能方面。通过引入多种改性剂,例如聚合物、橡胶和其他添加剂,研究人员成功提升了沥青的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在广东省的一项道路工程中,通过使用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改性沥青,道路的抗裂性提高了40%,同时抗车辙能力增强,有效延缓了路面老化。通过在沥青中加入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能够有效地减缓沥青材料的老化速度。在山东省的一次实验中,加入适量的天然抗氧化剂后,沥青的软化点提高了5°C,延缓了材料的老化过程,提升了材料的温度敏感性和低温性能。

为进一步证实改良沥青配方的效果,进行了一系列对比测试,结果显示改良后的沥青在抗水损伤、低温性能和疲劳寿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在四川省的一个高速公路项目中,应用改性沥青后,路面的疲劳寿命比传统沥青提高了30%,并且在连续的雨季后表现出更好的抗剥落性能。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路面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了后期维护的需求。

1:中国沥青配方改良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项目

地区

传统沥青性能指标

改良沥青性能指标

改善百分比

抗裂性能

广东省

1.2 mm

0.7 mm

41.67%

车辙抗力

广东省

3000轮

4500轮

50%

老化速度

山东省

5年

6.5年

30%

疲劳寿命

四川省

10000次

13000次

30%

抗剥落性能

四川省

85%

95%

11.76%

表中数据展示了在不同地区对改良沥青配方后性能的实际提升情况。通过对比传统与改良沥青的性能指标,可以看出改良沥青在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都显示了显著的提升。这些数据强调了改良沥青配方在提升道路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方面的实际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高性能添加剂的开发与效果评估

在中国沥青道路建设领域,高性能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已逐步成为提升路面性能的关键策略。这些添加剂包括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和再生剂等,旨在增强沥青的耐久性、抗温度敏感性及环境友好性。例如,通过在沥青中加入纳米氧化钛,可以有效提高其抗紫外线能力,延长沥青的服务寿命2。在江苏省某高速公路项目中应用含纳米氧化钛的沥青后,路面的抗老化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从而将路面维护周期从原来的五年延长到七年,减少了维护成本约15%。生物基添加剂也显示出极好的市场应用前景。这类添加剂通常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如植物油或动物脂肪,对环境影响小。

在浙江省的一项试验中,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由菜籽油转化的生物基添加剂,结果显示其抗裂性能提高了约20%,同时具有更好的低温柔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也有助于推广环保材料的使用,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再生剂的开发与使用则是应对老化沥青回收再利用的有效策略。这类产品可以恢复回收沥青的性能,减少新鲜沥青的需求。在湖南省进行的一项道路改造项目中,通过使用再生剂处理回收的沥青,使得其性能几乎恢复到新鲜沥青的水平。

经过评估,使用再生剂的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约25%,同时降低了约30%的成本,证明了再生技术在道路建设与维护中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通过这些实例可以看出,高性能添加剂不仅能有效提升沥青的性能,而且有助于实现更环保、经济的道路建设目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预计这些高性能添加剂将在未来的路面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三、实验研究与现场应用案例分析

(一)实验室测试方法与结果

在沥青路面性能提升的研究中,实验室测试是评估新配方或添加剂效果的基础步骤。通过系列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可以对改良沥青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精确量化。例如,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试沥青的高温性能,而通过弯曲梁流变仪(BBR)来评估其低温性能。在河北省的一项研究中,通过DSR测试发现,添加了改性剂的沥青其复杂模量提高了30%,表明其在高温下具有更好的抗变形能力。同样,BBR测试结果显示,低温脆性温度降低了5°C,说明沥青的抗裂性能得到了提升。这些实验室测试对沥青配方的优化发挥了关键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所采用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沥青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详细评估,研究人员能够准确调整配方,以应对不同的环境和交通负荷条件。这不仅提升了沥青路面的整体性能,也优化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成本效益,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长期成功和持续性。

(二)现场试验与长期性能观察

现场试验与长期性能观察则是验证实验室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这类试验通常在指定的道路段施行,以监测沥青性能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在四川省的一条国道上进行的现场试验中,应用了含纳米复合材料的改良沥青3。该路段在施工后的五年观察期内,表现出极低的损耗率和优良的抗裂性。路面裂缝发展的速率比传统沥青路面慢50%,车辙深度也减少了40%。该项目还进行了周期性的功能性测试,如摩擦系数测试和降雨后的排水性能评估,均显示改良沥青在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的显著改善。这些长期的现场试验不仅证实了实验室测试的准确性,也为改良沥青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实践证据。

四、技术评估与经济效益分析

(一)耐久性提升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在沥青路面工程中,采用耐久性提升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是决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分析考虑了初始投资、维护成本、使用寿命延长及其经济效益。例如,根据浙江省一项关于使用改性沥青的成本效益的研究,虽然改性沥青的初始成本比传统沥青高出约20%,但由于其维护频率和维护成本降低了约40%,整体使用寿命延长了30%。该省在一条快速公路上的实际应用数据显示,使用改性沥青可减少道路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约15%,并通过减少交通中断和道路修复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这种成本效益分析为政府和私人部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促进了耐久性提升技术的更广泛应用。通过明确显示长期维护成本的显著减少和道路使用寿命的增加,决策者能够更加有信心地投资于高性能沥青技术。这不仅优化了资源的分配,还增强了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从而推动了先进道路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实施。

(二)环境影响及可持续性评价

环境影响及可持续性评价则是当前沥青路面技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推动,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沥青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4。在广东省的一项研究中,评估了添加再生沥青和生物基添加剂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技术能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具体来说,使用再生沥青技术的道路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比传统沥青减少了约20%,同时,使用生物基添加剂的沥青其生命周期内能耗降低了约15%。这类研究不仅提供了环保沥青技术的实际应用证据,也促进了可持续道路建设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这种综合评估确保了道路建设项目在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五、总结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对改良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提升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多种新型沥青配方和高性能添加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采用SBS改性沥青能显著提高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在浙江省的一项道路建设项目中,采用SBS改性沥青的路段,其维护周期相比传统沥青延长了近40%。实验表明通过添加纳米材料如氧化钛能有效提升沥青的抗氧化性和UV抵抗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路面材料的整体耐久性。这些发现对于指导未来道路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尤其在交通量大、环境条件复杂的地区,能够显著降低道路维护成本,提高交通运营效率。

(二)未来沥青路面技术的研究趋势与需求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未来沥青路面技术的研究趋势将更加注重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效益。当前,技术发展聚焦于低碳环保的沥青混合料,例如,研发更高效的再生沥青技术和生物基沥青。预计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沥青混合料的自修复能力,如开发能在温度变化下自动修复微裂纹的沥青5。在江苏省的一个交通重点区域内,部署了含有自修复微胶囊的沥青,初步观察显示,这种材料能在遭受轻微损伤后自行修复,减少了维护次数和成本。未来研究还需要更多地关注沥青材料与智能交通系统的集成,如利用传感器监测路面状态,实现更智能的交通管理和维护策略。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能提高道路性能,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交通系统的目标,提升公众的出行体验和安全。

结语:

本研究对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提升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改良沥青配方和高性能添加剂的有效性,并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验证了这些技术的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些技术在降低长期维护成本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方面的经济效益,为政府和私人部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随着基础设施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标准的提升,采纳和推广这些耐久性提升技术将是提高公共和私人交通项目成功率的关键。未来,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望进一步促进道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程郅策,纪伦,郭宏斌,等.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级配优选的灰度模型评价法[J/OL].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13[2024-06-22].    

[2] 于超,吴柳.沥青路面路表弯沉温度及湿度修正系数的定量化探讨[J/OL].公路交通技术,1-10[2024-06-22].    

[3] 车雨萱.纤维沥青碎石封层在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4,(14):79-82.  

[4] 何亮,李慧丽,刘维正,等.多雨地区路基湿度变化对路面力学响应影响研究[J/OL].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11[2024-06-22].    

[5] 梅佳鸿,刘伟,单景松,等.钢桥面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碎石黏结层材料设计[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4, 38(03):14-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