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有效应用
正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各阶段教育工作的首选教学方法,从某种程度上看,教学情境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利用各种有形环境以及无形精神文化氛围,将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信息逐渐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信息,确保学生能够在情感共鸣的影响下深化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一种教学环境。
一、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创设原则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很难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而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概念和公式的传授,学生学完知识后很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情境教学通过引入真实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了数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教学形式之一。情境教学是一种将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教学法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性;利用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经历中,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小明每天都按同样的速度在操场上跑步,他想知道第n 天跑的总里程是多少?”首先,教师根据教材中数列的定义和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明跑步的情景列出数列的前几项,然后尝试总结数列的通项公式。其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利用数列的知识来解决小明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总里程与天数的关系式。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在实际情景中感受数列的应用,也能锻炼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小活动,从某一组的某一列第一个开始,给他两支笔,然后让学生依次加倍给下一个学生,写出对应的这一组数,然后让学生观察这组数列有什么特征。这种生活情境的导入可以给数学学习增添一点趣味,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拓展学生对数列知识应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创设历史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历史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通过还原历史背景、引入历史人物和事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数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便于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高中数学必修二中“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等历史人物,讲述他们对几何学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向学生介绍古希腊数学家如何通过观察和实践得出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通过对这些历史知识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空间几何学的本质和规律,在这些数学家的故事中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解产生兴趣,跟随古人的脚步去逐步探索出立体几何的求解方法,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从圆柱体、锥体再到球体等立体几何图形,结合掌握的相关数学方法举一反三,求解更复杂的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师也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去验证古代数学家的思路和方法,或者结合如今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跨学科教学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将数学与这些学科进行整合,能够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运用。高阶思维能力是指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包括分析、评价、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他们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点,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合作备课等方式实现跨学科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教学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统计和概率”单元中的相关知识点时,在统计“用样本估计总体”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生物学中的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图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同时了解人口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概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物理学中的随机现象进行分析,如抛硬币的概率问题、掷骰子的概率问题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际问题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概率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结合物理学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统计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人口增长问题、传染病的传播问题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和概率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实际的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加深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也需要学生与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只有通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目标,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未来,教师应该注重多方面的创新,如优化教学设计、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等方面,以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求,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促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兴荣 .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J]. 读写算 ,2022(25):75-77.
[2] 徐峰 , 陆晓芳 .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探讨 [J].高考 ,2021(25):39-40.
[3] 刘青 .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J]. 试题与研究 ,2021(8):116-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