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结合路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
正文
前言
劳动教育是国家单独设立的一门必修课,它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关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育。因为,劳动教育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而实践活动又与劳动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加强二者的结合,可以达到共赢的目的。对此,老师要主动回应政策的号召,站在教育发展的立场上,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关系,从而更好地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
一、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别
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它们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劳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劳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劳动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特长等条件,安排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包括社会实践、科学实验、艺术创作、体育锻炼等,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实践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总的来说,劳动教育注重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两者在内容和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结合路径
(一)在劳动教育中融合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和方式
在教学中运用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化。在新时期,要打破传统劳动技术教育的束缚,不仅要向学生灌输劳动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教育融入综合实践课程中的思路与方法主要有两个:首先,探究性学习是进行实践活动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在运用这些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在劳动中探究,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的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其次,恰当地运用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工作,在促进劳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充实其教学内容,又要使活动有所革新,从而凸显出劳动教育的特色。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断强化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并非近年来才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从2001年起,我国教育界就已经开展了对它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目前的老师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过去的经验进行归纳,但是也不能被束缚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老师要把新课改的目标落实到教学中去,把各种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融入实践活动中去,既可以让学生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要想更好地加强劳动教育,老师要围绕着劳动进行实践活动设计,使学生能更多地融入劳动中去,在劳动中得到收获,以此来加强劳动教育。
(三)积极统筹规划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要想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就必须对此进行统筹考虑,根据有关的政策,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方式,将目前可用的资源和学校的办学理念都发挥出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再从日常生活、生产等方面来进行。对学生的劳动时间进行科学地分配,将主题教育与集中、分散的方式相结合,通过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与互动手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培育他们的劳动价值观念,以此切实地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三个层面来考虑
1.开展家务劳动课程
教师进行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都是要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展,二者的有机融合,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劳动理念,培养出一个好的劳动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促进二者融合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真实状况,充分认识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劳动活动中的不足之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家长逐步树立起了“重学习、轻劳动”的理念,导致劳动教育弱化,学生参加劳动的次数不断减少。因此,应从家务劳动的视角来进行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例如,老师可以在学校里给学生们安排诸如打扫卫生、做饭、刷碗等家务劳动任务,让他们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为防止学生偷懒,老师可以设立一个与家长联系的微信群,让家长起到监督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起劳动意识,让他们能够学习到一些基础的劳动技能,从而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开展田园劳动课程
一般的劳动活动难以实现劳动教育价值,老师可以站在田园劳动的视角,为学生进行一些劳动的设计,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转变他们对劳动的观念。由于田园劳动大部分都是与粮食和蔬菜种植相关的,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劳动的时候,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农业和农民的认识,又可以促进学生培养爱护粮食的良好品质。为此,老师可以与学校沟通,在校园内设置田间劳动区域,并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的任务。例如,让学生们在春季种花生,并在秋季共同收割。在花生生长过程中,老师也要给学生们布置浇水施肥等任务。刚开始时,学生对劳动的抗拒主要表现在对劳动内容的不熟悉和疲倦等方面。但是,伴随着花生逐渐成长,学生们也能感受到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也有了主动参加的意愿。尤其是在收获的时候,更能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粮食得来不易的心情。这样,既能使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相融合,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结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希望通过这样的结合路径,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勤劳、勇敢、创新的品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保明.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劳动教育策略与保障[J].中小学班主任,2020(8):44.
[2]冯新瑞.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J].基础教育课程,2020(13):4.
[3]檀传宝.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人民教育,2018(20):30.
[4]成尚荣.价值体认:劳动教育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19-06-05.
[5]柳夕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呼唤新型课程形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政策要点[J].人民教育,2017(2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