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范芸霞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一中学017010

摘要

在中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对学生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议题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目标、学情和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议题,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同时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成果展示和反思评价,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中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课堂教学

正文


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元素是议题。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一个主题,进而形成需要集思广益的多个议题。议题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问题和情境,推动学生在探究结论的过程中持续提升认知,并对学科知识完成应用迁移。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议题式教学,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议题,引领学生对议题进行思辨和探讨,最终得出正确观点。

一、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议题式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课堂关键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学生能够针对议题畅所欲言,表达个人观点,探究议题中不同观点的正确性。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此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表达欲望,使学生在讨论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与交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又能使学生在课后主动关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社会热点事件、

国际新闻以及思想观点等,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有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

议题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在一定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能促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真思考,进而从中收获知识,对学科问题形成正确认知,为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创造有利条件。

(三)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合理运用议题式教学模式,就可以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科知识水平的提升。学生在讨论议题之前需要准备相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知识、事件或观念,这一过程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由外而内地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议题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综合分析,确定议题方向

为使所设计的议题有价值,教师需要综合分析多方面要素,这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师要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和观点是什么,将议题的主题圈定在相应的范围之内,使之围绕教材中的核心知识。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道德修养、法治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等,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最后,教师要分析教学目标,即通过开展议题式教学要达成什么目的。在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后,教师便可以确定议题方向。例如,“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国家利益的内涵、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联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基本要求,旨在向学生传达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热爱祖国、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等思想观念。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同时考虑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通过本课让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认同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愿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舍小家为大家值不值得?”确定为议题的方向,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什么关系?”“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怎样捍卫国家利益?”设置为子议题,为议题式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准备资源,创设生活情境

在明确议题的基本方向,确定议题的主题和子议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检索并整理资源,不能直接让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否则学生对议题的认识将停滞不前。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微课和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整理资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使学生在课前能够准备好讨论议题所需的材料,补充相关认识。为了增强议题式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沉浸式地探讨议题,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基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经验,利用角色扮演、语言描述或多媒体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进一步为学生探讨议题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教材和互联网明确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整体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基本内涵,搜索并阅读有关黄旭华院士的光荣事迹的材料,查阅有关钓鱼岛事件的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在革命战争中和国家建设中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英雄事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一两名学生分享自己所整理的资源,然后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创设生活情境,如让学生回想自己平时有没有对父母提出过无理要求,让父母购买特别贵重的物品;有没有在公共场所遇见和谐、有秩序的场景,以及在浏览国际新闻时看到有些国家政治动荡,甚至爆发战争……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社会热点新闻等引领学生走进议题的主题情境。

(三)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探讨

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还需要巧设问题,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构建思路,促使其对生活情境产生思考,并在思考过程中对议题展开讨论。在设计和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相关问题的深度,让学生在自由且宽松的氛围中表达观点,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综合能力进行合理分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教师所提的问题,并从问题推进至议题,结合课本知识、生活经验和辩证思维对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要巡视其讨论情况,针对明显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把控好议题式教学的走向。例如,针对子议题“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向学生提问:“为了给你买一台特别贵的手机,父母不得不节省开支,长期降低家庭伙食的质量,这台手机还值不值得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是什么?在那些战乱频发的国度,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能促使学生思考国家利益、整体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进而推动学生思考在国家利益面前牺牲个人利益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为学生讨论议题提供思想支撑。在探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持续性,以及个人利益的局部性、暂时性。

、结语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充分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运用议题式教学模式时,教师要综合分析学情、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合理选择议题方向,确保议题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景堂.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施法治教育的策略[J].美眉(教研与美育),20231):31-33.

[2]李慧.政治认同素养下开展中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J].教育界,202323):128-130.

[3]张秋娥.中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四题”视角[J].华夏教师,202230):46-48.

[4]陆诚.巧用议题式教学,建构高效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J].教育界,202323):131-1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