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思想政治课提质增效策略刍论
摘要
关键词
立德树人;中职;思想政治;提质增效;道德素养
正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交流融合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延伸。与此同时,新思想的涌现让学生的思想认知呈现多元性、复杂性。针对教学现状,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已经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克服教育难题就要从源头着手,紧紧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中职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提升自身政治站位,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引下开展教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德是一个人成长的本质属性,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良善之心、优秀的道德品质。国家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民族时代精神的引领。有了“德”的辅助,树人才不会是一句空话。立德树人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时代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提高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价值
1.促进个体成长,塑造健全人格
中职教育,德育为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一些陈旧的观念被打破,新思想不断涌现,但部分学生思想认知受不良信息影响出现偏差,道德危机逐渐显现。思想政治课堂对矫正学生认知偏差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从立德树人的宏观视域出发,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2.助力教育发展,实现民族复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方向和宗旨。目标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深化教育战略目标,从“立德”视角出发,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家积极倡导的教育形式。中职教育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对助力教育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思想政治课提质增效的策略
1.以多重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感知意识
思想政治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有积极作用。学科价值的彰显需要一定教学手段的辅助,需要激发学生的感知意识。中职学生知识积累相对欠缺,部分学生对学习活动存在排斥心理,不愿意主动探索。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找到教学切入点,对学生展开有效引导。创设多重情境,不仅顺应新课改精神,还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灵触动,快速启动课堂教学引擎。情境本身极具趣味性,其在一定情感色彩场景的辅助下,能给学生带来多重感知和体验。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抽象复杂的文字信息得到转化,灵动鲜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主动性和热情自然迸发。任何学科教学,一旦有了情境的参与,课堂就会变得灵动、鲜活,教学品质就会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每一种情境带给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例如,在教学“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时,教师可播放相关视频,给学生带来启迪。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生活和学习层面出发,制订成长计划。情境对学生产生的正向引导作用不可小觑。教师综合考量学生以及学科属性,设计对应性情境,能让学生在沉浸
式的氛围中对人生有崭新认知。
2.以文本知识为基点,致力学生思维进阶
作为知识的载体以及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教材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充分把握教材属性,对其展开全面分析梳理,把握学习重难点,才能给学生以针对性具体化的学习指引。无论教法学法如何升级优化,钻研教材才是根本之法。教师要追本溯源,从文本出发,对教学展开创新设计。教材的运用可以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从宏观层面来看,就是要整体把握教材。教材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教师要遵循全面性原则,系统梳理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整体架构。学生在学习探知文本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一种极端状态,只要看到某个重要知识点就深陷其中,想快速突破,一个劲地咀嚼。细致分析知识没有问题,然而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教材由不同内容构成,既包括文字信息、思考问题,又包括插图资源、补充材料等。不同内容价值度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存在差异。教师要优化教材处理,在对局部文本的深度阅读和剖析中精准把握知识核心。例如,在教学“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时,教师可从教学载体着手,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角出发,对文本内容展开梳理。为此,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快速阅读教材内容,进行圈点勾画,找出关键信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搭建知识框架。接受学习任务后,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积极找寻突破点。很快,一个个思维导图得以构建。教师没有急着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而是提供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将思维导图展示出来,还要进行讲解、分析、阐述。文本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基础,夯实文本内容,教学根基才会更加牢固。学生剥开文本层层外衣,思维认知会向着更深的维度推进。
3.以榜样故事为引擎,培养学生关联能力
学生认同某人某事,就会产生浓厚兴趣,有强烈的模仿欲求。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将认同心理引入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提供趣味化、多元化的故事,树立榜样,能唤醒学生的认知,培养他们的模仿意识和关联能力。思想政治具有较强理论性,知识呈现会给人一种乏味、单调的感觉,学生的畏难心理较严重。故事集趣味性、思想性、教育性、启发性于一体,能与思想政治内容实现快速融合,让教与学高度和谐统一。要想最大限度发挥故事对课堂的牵引作用,教师必须对故事进行细致挑选,以符合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认知水平。通俗易懂,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才更具感染力,才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故事只是一种媒介,其终极目的是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以故事为线索对相关事件、人物展开讨论分析,对接文本知识点。因此,故事筛选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感知点和兴趣点,还要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四、结语
百行以德为首,德育对国家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民族振兴的关键所在。中职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教师要抓住思想政治这一教学主阵地,以多重情境作为依托,激发学生主动感知意识;要以互动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认知升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以实践体验为抓手,布设多重训练任务,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阮绮霞.工匠精神理念下中职思政课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9):164-166.
[2]马冲.试论基于“赏识教育”模式的中职班主任工作开展[J].现代职业教育,2020(37):162-163.
[3]柯强.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三个向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7):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