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CT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定量诊断;定量CT技术;应用价值
正文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常见的肝脏疾病,该病症的特点是肝脏组织中有过多的脂肪积累,并非饮酒过量所致。NAFLD是肝脏病变的一种,主要由肥胖、高血脂、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元素引起,同时该症状与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1]。该症状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据临床研究,NAFLD通常分为两类:脂肪肝指肝脏中有异常大量的脂肪积累,但没有引起炎症,或其他肝脏损伤[2]。而NASH则表示脂肪肝伴有肝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若不及时干预,脂肪肝可能会逐渐演化成NASH,进而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由于NAFLD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病情发展缓慢[3]。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增加等。然而,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对于NAFLD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等方法来确认。因此,临床上针对NAFLD症状,及早的诊断、治疗非常重要。此外,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的饮食以及适度的运动,可以降低患上NAFLD的风险[4]。定量CT技术是高级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该技术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精细的图像信息。CT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计算机算法对人体进行扫描并生成图像。而在传统的CT扫描中,图像通常只是作为病理检查的一部分来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并没有对图像的密度进行详细的量化分析。相比之下,定量CT技术通过从CT图像中提取更多的数值信息,实现对组织、器官的定量分析,包括密度、脂肪含量、血流量等,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5]。定量CT技术的实现需要结合高级图像处理算法、准确的数学模型,以实现对CT图像的精确测量与数值分析。定量CT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进展程度,确定治疗方案等,以保障患者健康。本文选取我院纳入77例患者,予以定量CT技术干预,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5例,以组织活检作为分组方式,重度组20例;中度组18例;轻度组17例,以及脂肪变性人员作为对照组22例,患者及家属知情、认可本次研究,重度组男性人数14例,女性人数6例,年龄选取标准25岁~68岁,均数年龄(46.95±3.45)岁,中度组男性人数11例,女性人数7例,年龄选取标准26岁~69岁,均数年龄(46.86±3.39)岁,轻度组男性人数12例,女性人数5例,年龄选取标准25岁~69岁,均数年龄(46.65±3.39)岁,对照组男性人数12例,女性人数10例,年龄选取标准24岁~69岁,均数年龄(46.58±3.38)岁,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能够达成有效交流者纳入。(2)配合度、依从性高者纳入。(3)患者及家属自愿申请参与研究,授权同意书齐全。
排除标准:(1)主动申请退出研究者排除。(2)同时参与多项研究者排除。(3)资料不全者排除。(4)存在严重负性情绪,伴有焦虑、抑郁疾病者排除。(5)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脏器组织衰竭症状者、精神类疾病症状者排除。
1.2方法
CT定量诊断:诊断前,患者需要提前进行胃肠准备,以确保CT图像质量,工作人员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并确保体位正确、舒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范围,包括肝脏、邻近组织的区域。根据具体设备、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扫描层厚5mm、间隔5mm等。根据定量诊断需要,可以在扫描前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对比剂,以增强肝脏的显影效果。开始进行CT扫描,保持患者的安静、呼吸稳定,以获得清晰的图像。CT扫描完成后,进行图像重建、分析,以获取定量数据。根据定量CT结果,评估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程度、严重性,并做出相应的诊断。
为了确保检测工作客观性、一致性,临床安排同组医师参与检测操作,同一组医师会在整个检测期间负责操作,确保操作流程、方法的一致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个人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应用器械:CT机:联影UCT960+。
1.3评价指标
由工作人员详细临床研究数据,整合CT定量诊断资料,影像学数据评估标准:为了提高CT定量诊断准确性、可靠性,由科室内副主任级医师、主治医师合作进行阅片。利用数据库调阅信息,并且经过讨论、审核,最终得出诊断结果。诊断过程中,两位医师的诊断结论如果达成一致,那么这个结果将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意味着两位医师在图像分析、病灶判断、疾病识别等方面的观点是一致的,从而提高了结果的可信度、准确性。然而,两位医师会在检测结果上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不同医师的经验、专业知识、观察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医师之间需要进行协商和讨论,以便达成一致的诊断结论。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SPSS25.0分析,计数(%)表示,检测X2检验,统计资料(±s)表示,明确为正态分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肝内血管密度以及CT定量对比
经CT诊断,共计纳入77例患者,肝血管正常患者28例,占比(36.36%);肝血管埋没患者16例,占比(20.77%);肝血管出现反转患者16例,占比(20.77%);肝血管显著反转患者18例,占比(23.37%),组间CT值、肝/脾CT值等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组内患者肝内血管密度以及CT定量对比[n(%)]
组别 | n | 肝血管正常 | 肝血管埋没 | 肝血管出现反转 | 肝血管显著反转 | CT值(HU) | 肝/脾CT值 |
重度组 | 20 | 0(0.00) | 0(0.00) | 0(0.00) | 18(23.37) | 15.52±4.98 | 0.37±0.07 |
中度组 | 18 | 0(0.00) | 0(0.00) | 16(20.77) | 0(0.00) | 30.25±5.42 | 0.48±0.07 |
轻度组 | 17 | 6(7.79) | 12(15.58) | 0(0.00) | 0(0.00) | 44.42±5.12 | 0.82±0.05 |
对照组 | 22 | 22(28.57) | 4(5.19) | 0(0.00) | 0(0.00) | 53.58±4.85 | 1.42±0.15 |
t值 | - | 69.2353 | 63.3957 | 73.4444 | 73.4000 | 25.0781 | 28.5802 |
P值 | -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 不同指标诊断准确率对比
病理组织诊断准确率(100.00%)比较CT定量诊断准确率(97.40%)较高,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不同指标诊断准确率对比[n(%)]
组别 | n | 重度组 | 中度组 | 轻度组 | 对照组 | 诊断准确率 |
病理学诊断 | 77 | 20 | 18 | 17 | 22 | 100.00 |
CT定量诊断 | 77 | 20 | 17 | 16 | 22 | 97.40 |
X2值 | - | - | - | - | - | 2.0263 |
P值 | - | - | - | - | - | 0.1545 |
3 讨论
近年,人们生活得到显著改善,饮食结果逐渐复杂化,导致临床上接诊NAFLD患者人数逐渐增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6]。据不完整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全球范围内有很高的患病率,已成为全球爆发人数最多的肝脏慢性疾病。NAFLD在全球患病率在15%~30%间,在中国,NAFLD患病率已经超过29%,近1/3的中国人患有NAFLD,并且已经成为慢性疾病防控中的最大负担。NAFLD的发病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如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肥胖等。同时临床早期诊断对NAFLD患者具有显著意义[7]。定量CT技术在NAFLD患者的定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优势。首先,定量CT技术能够准确测量肝脏内脂肪的含量,并将其转换为数值表示,相比于传统的观察性CT图像判断方法,定量CT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结果,避免了主观性判断的不确定性。非侵入性优势,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定量CT技术无需插管,或穿刺,完全无创伤,患者只需通过CT机器进行扫描,即可获得准确的肝脏脂肪含量数据,使检查过程更加舒适、安全[8]。快速便捷优势,定量CT技术不仅具有高精度,还拥有较快的检查速度。常规情况下,完成一次定量CT扫描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对于医生、患者来说都具有很大的便利性[9]。多参数评估,通过定量CT技术,医生可以获取更多的肝脏脂肪特征参数,如脂肪含量、脂肪密度、肝脏积聚区域的分布等,可以提供更全面、详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评估,有助于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便于医者开展针对性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0]。经研究,77例患者CT值、肝/脾CT值对比,P<0.05。病理组织准确率(100.00%)高于CT定量准确率(97.40%),P>0.05。上述研究与学者黄超,胡海华,赵红星[11]等致力探究论点近似,以CT定量诊断,快速鉴别患者疾病发展程度,比较病理学诊断,P>0.05。由此,定量CT技术在NAFLD诊断中具有高准确性、非侵入性、快速便捷以及多参数评估的优势,为医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来进行疾病诊断、评估,并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定量CT技术在NAFLD患者中诊断效果显著,能辅助医者进行精准诊断,快速掌握患者疾病进展,便于开展对应措施进行干预,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松,黄泽和,吴奇新,等. 双源CT脂肪定量技术联合血脂、体脂检测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广西医学,2020,42(22):2926-2929.
[2] 朱章祥,张苗苗. 定量CT参数和代谢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12):98-100.
[3] 周爽,陆靖,赵俊功,等. 定量CT测量腹部脂肪分布和肝脏脂肪含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31(8):1350-1353.
[4] 彭晓林,龚秀茹,国亚新,等. 肝生化指标联合MRI同反相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定量的预测价值[J]. 肝脏,2023,28(6):711-715.
[5] 欧玲,邵平,李兮力,等. 宝石能谱CT多参数成像对脂肪肝定量测定的临床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0):90-92.
[6] 赵黎明,王益双,印隆林,等. T2*校正的双反转角梯度三回波技术与1H-MRS对肝脏脂肪含量定量分析的对照研究[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1):115-119.
[7] 赵一冰,周丹,贾鹏,等. 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与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12):1843-1847.
[8] 刘晖,问雷涛,闫建峰. 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118例腹部脂肪分布的CT定量评估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2):1352-1354.
[9] 雷立存,杜亚强,周琦,等. 基于CT影像构建的ResNet-18模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级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0(3):245-249.
[10] 刘凯,罗红兰,柯楠,等. 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联合脂联素/瘦素比值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3,33(4):351-355.
[11]黄超,胡海华,赵红星. 定量CT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 57 (07): 130-132+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