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观察

期刊: 世界·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杨芳 周丽丽

四平市中医医院 吉林省 四平市 136001

摘要

目的:为能够快速、有效、安全的实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二甲双胍+胰岛素的治疗效果作进一步探究。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为研究时间,择取期间内在我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的100例作为研究目标,依照不同的治疗方法予以分组,单纯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50例)、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的观察组(50例),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更低,血糖达标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采用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可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可快速、有效、安全的实现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对此治疗方案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二甲双胍;胰岛素;糖尿病;治疗效果

正文


   糖尿病是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指机体内分泌代谢紊乱后导致血液中糖类含量、浓度过高的一种疾病。糖尿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多饮、多尿、多食、身体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1]。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复杂,血糖高、病程长、易反复无法根治。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不到好控制,导致病情加重,会损害多个身体脏器器官,严重可造成代谢紊乱,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诱发心脏病、高血压、肾脏疾病、神经损伤、视网膜病变等病症,进而加大治疗难度。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困扰我国居民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症之一,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作用机制侧重于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控制肝糖异生,抑制葡萄糖肠吸收等维持血糖与胰岛素的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陷使其脂类、糖类代谢紊乱,导致病情加重有效的治疗对控制血糖非常重要[2-3]。虽然目前临床仍然没有找到可以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但是患者发病后需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只要控制好血糖水平,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是可以终生带病生存的。本文对1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单纯胰岛素治疗与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作进一步对比,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筛选出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都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进入本院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29-76)岁,均值(55.76±5.69)岁;病程(1-20)年,均值(9.38±2.63)年;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27-78)岁,均值(56.37±5.78)岁;病程(1-22)年,均值(10.77±2.85)年;两组数据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患者都已明确知道研究过程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先天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器官功能不足;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本研究用药过敏;严重精神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行动障碍;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愿配合研究工作。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单纯胰岛素治疗。

基础胰岛素起始剂量每天0.1-0.3 U/kg,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用量[4]。混合胰岛素初始剂量每天0.2~0.4 U/kg,分早晚2次注射[5-6]。餐时胰岛素,初始剂量每天0.3-0.5U/kg皮下注射[7]。两餐前胰岛素用量分为2/3、1/3[8]。每天注射3次,早餐前占40%,午餐和晚餐前各占30%,1-2天后根据患者血糖变化进行调整。

1.2.2 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同对照组。二甲双胍餐后口服,0.25-0.5g/次,3次/d,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9-10]

两组均持续治疗至患者血糖水平达标。空腹血糖≤7.0mmol/L,餐2h血糖≤10mmol/L。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调研中所有数据资料均运用SPSS23.0系统实行专业分析,当中计数数据运用(`x±s,%)代替,两组差别比照运用t、x2检测。若两组比照结果P<0.05,则说明实验价值显现。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比较(`x±s)

1)观察组(n=50)

空腹血糖6.53±1.28(mmol/L)、餐后2h血糖9.15±2.76(mmol/L)、糖化血红蛋白5.87±2.13(%)。

2)对照组(n=50)

空腹血糖9.62±2.37(mmol/L)、餐后2h血糖11.25±3.29(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2±2.08(%)。

观察组指标明显更低,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x±s)

1)观察组(n=50)

体质指数2.08±0.53(kg/m2)、胰岛素用量32.19±7.82(U/d)、血糖达标时间8.57±0.32(d)。

2)对照组(n=50)

体质指数4.79±1.27(kg/m2)、胰岛素用量47.39±11.36(U/d)、血糖达标时间12.67±0.57(d)。

观察组指标明显更低,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2.3 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n=50,%)

观察组2(4.00%),对照组9(18.00%),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失衡为特征的疾病,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都有密切的联系糖尿病在临床慢性疾病中有着较高发生风险,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各种并发症也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糖尿病会对患者自身诱发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的高血糖还会损害各脏器的正常功能,加大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身危害非常大,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糖尿病的用药治疗原则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11]。因为血糖和血脂是有密切关联的,想纠正脂肪代谢紊乱,首先要控制好血糖水平,血糖稳定后,血脂、甘油三酯水平就会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就能够有效的缓解脂肪代谢紊乱。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要正确选择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避免血糖出现波动病情加重,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临床中根据糖尿病患者表现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来选择治疗方法,1型糖尿病发病速度快,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下,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患者消瘦体重减轻明显,且容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适合注射胰岛素治疗,同时选择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进行治疗。2型糖尿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一种糖尿病类型,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体型偏胖,起病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首选二甲双胍,对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细胞功能会减弱,单一用药见效慢[12]。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用药,可提高葡萄糖的摄取利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肝糖原增殖,调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主要是调节葡萄糖代谢,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对外周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肝脏葡萄糖的释放来降低血糖[13-14]。注射胰岛素需明确患者血糖范围值,根据血糖升高情况,选择合适胰岛素剂量[15]。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对于1型和2型糖尿病都具有较好的控糖效果,两种药物的成分并不相克,在同时使用的情况下不会给人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在本次研究中,通过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更低,血糖达标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可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可快速、有效、安全的实现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良好,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参考文献

[1]蒋莹.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价值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4):55-57,60.

[2]田雪峰. 单纯预混胰岛素与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比较[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2):64-67.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21.12.064.  

[3]许珠蕊,胡艺英,方艺娜. 探究分析糖尿病临床治疗中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价值[J]. 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8):114-117.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22.18.114.

[4]王金龙,杨亚丽,雷蕊,等.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伴甲亢的效果及对血糖水平影响[C]. //健康医学论坛暨《国医经方年鉴》线上交流会论文集. 2023:33-35.

[5]张春,郭红伟. 门冬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4):128-130.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2.04.048.

[6]黄国,谢必兴.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4):51.DOI:10.3969/j.issn.1005-8257.2020.14.038.  

[7]牟丽莉,焦俊菊. 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初诊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5):4-5,35.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21.05.004.  

[8]胡文静. 分析治疗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后的血糖水平[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7):233-234.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20.97.099.  

[9]龚焰华,黄安琪,袁子璇.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糖尿病天地,2022(7):106-107.

[10]张国强. 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J]. 大医生,2023,8(9):30-32.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09.009.  

[11]孙天英. 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对FBG、HbAlc水平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2):161.   

[12]张魁星.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18):2717-2719.

[13]朱凤春. 海棠消渴汤联合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109-111.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21.01.109.  

[14]郑年凤,徐丛,徐婧.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II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糖脂代谢及安全性分析[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3,45(1):116-118.

[15]张金花. 门冬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 智慧健康,2023,9(12):165-168,172. 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3.12.0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