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依恋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心理干预

期刊: 世界·教育前沿 DOI: PDF下载

崔文燕

新乡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 河南省新乡市45300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依恋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心理干预。 首先,探讨了成人依恋的概念、类型,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探讨了依恋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成人依恋;心理健康

正文


引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学业与生活,在严重状态下甚至会危及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1]。《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 但在生涯规划、生活方式和恋爱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仍存在问题[2]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问题及辅助缓解相关依恋问题,为大学生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成人依恋

1.1 成人依恋的概念

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对其童年依恋经历的回忆和再现,以及当前对此依恋经历的评价[3]。以童年经历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成人依恋与童年依恋不完全相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童年经历会随着个体观念、社会认知、成长经验的不断改变在时间的延长中对依恋经验的认知会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依恋的对象随着个体的成长由童年的照顾者转变为亲密的朋友或恋人,而依恋体验的强度也会因成年后人格的独立和心智的成熟而有所改变[4]

1.2 成人依恋的心理表征模式

童年期个体与其照顾者交互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心理表征模式,这是一种整合进人格的认知结构,会对自己及他人的看法产生影响,在个体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还会调整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 这种心理表征模式通过指导行为、情绪、情感和认知从而影响人的人际关系这种模式形成后在外部环境中不断持续和固定下来 ,影响现实生活中相关信息的过滤,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反应会受到影响和操控[3]

1.3成人依恋的类型

根据回避焦虑两个维度的高低可以组合成四种依恋风格:安全型 、痴迷型 、疏离型和恐惧型 。除了安全型,其它三种都属于不安全型。

1.2.1 安全型

成人依恋类型为安全型的人,具有低回避,低焦虑的特点。对自己和对方都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评价,认为自己和对方都具有爱和被爱的能力,相互被爱和信任。可以与对方建立一种很自在的亲密关系,即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这样的依恋关系亲密、安全、独立、自由、信任。

1.2.2 痴迷型

成人依恋类型为痴迷型的人,具有低回避,高焦虑的特点。当希望与人亲近时,具有强烈的情感依赖,却总是害怕对方不想亲近自己,担心失去对方。消极的自我评价和低价值感,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内心敏感,极力寻求对方的认可,特别容易感到被误解和不被重视,且容易夸大负面信息,使自己更加焦虑和不安。拿不起又放不下,在疑惑中爱恨交加充满矛盾。

1.2.3 疏离型

成人依恋类型为疏离型的人,具有高回避,低焦虑的特点。喜欢追求独立,难以信任和依赖对方,所以总是回避亲密接触,这样特别容易使对方陷入焦虑不安。他们对自己具有较高的积极评价,自己具有高价值感,不依赖对方,甚至是反对依赖,与对方刻意保持距离,因此,疏离型的人不太在乎对方的感受以及是否喜欢自己

1.2.4 恐惧型

成人依恋类型为恐惧型的人,具有高回避,高焦虑的特点。因渴望亲密又害怕受伤的矛盾心理,产生了一种既想依赖又想独立的自我保护机制。又具有消极的自我评价,所以总是避免与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如果一旦与对方建立起了亲密关系,会产生一种持续的被抛弃的恐惧感。对方在身边时会感到不安,对方不在身边时感到无聊。追求安逸平静的亲密关系,自己具有控制感和自我价值感。与对方发生冲突时,喜欢用疏远这样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总是上演爱的逃兵,总是成为第一个放手的人,让自己控制局面以缓解焦虑不安。

二、成人依恋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1 成人依恋类型与精神病理

已有研究表明,精神病理与不安全依恋有关,成人依恋类型还与抑郁、人格障碍、自杀行为、物质依赖、网络成瘾等问题相关。安全型依恋与大学生心理困扰负相关,不安全型依恋与总体心理健康状态有关 [3]

2.2 成人依恋类型与人际关系

个体人际效能下降与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有关[5]人际困扰程度受到依恋回避的直接影响,依恋回避越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6]还有研究表明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有关如果大学生亲近依赖感越,则他的人际信任感越强,相应的其社交焦虑越低,人际关系问题越紧张[7] 依恋回避与亲密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并且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可以负向预测亲密关系[4][8]依恋焦虑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异性交往困扰。[9]

2.3成人依恋类型与孤独感

依恋焦虑可以正向预测孤独感。[10]另外,孤独感与成人依恋中的亲近依赖成显著负相关,与依恋焦虑成显著正相关。将成人依恋的四种类型与孤独感比较,安全型成人依恋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不安全型依恋的孤独感。[11]

2.4成人依恋与学业成就

根据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工作记忆的认知加工过程中注意加工资源的分配会受到依恋类型的影响,对信息敏感的焦虑型个体占用大量注意资源,而依恋回避个体则为了抑制依恋信息带来的大量刺激而占用大量注意资源 这表明不安全型依恋类型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学业成就 [12]

 三、心理干预措施

3.1 开设依恋类型、亲密关系、人际关系、恋爱心理、性教育等专业心理学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有助于建立健全的依恋类型。

3.2 在学校心理工作网页开设恋爱专栏,提供相关的知识学习、网络咨询及自助依恋类型测,当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或者想要了解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自助开展测试,有助于隐私的保护,也有助于提供专业的心理测试。了解个人的依恋模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善亲密关系和提升心理健康。

3.3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或团体咨询,心理干预和治疗也可以帮助大学生处理依恋问题,建立健康的依恋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4 建立辅导员-个人-家人-朋友- 专业心理教师五位一体的专项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于心理健康受损比较严重的大学生,可以建立辅导员-个人-家人-朋友-专业心理教师五位一体的专项心理健康支持系统。辅导员根据个体的状况和需求协调管理,协商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和方法,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及其自身安全。个体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他人的帮扶,认识和理解自身依恋类型,及问题所在,面对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提升其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家人提供安全保障,确保学生安全,并配合相关的心理治疗,给予学生对有力的支持。朋友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给予个体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减轻其负面情绪和压力,倾听陪伴。 心理教师通过面谈、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况,确定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向个体提供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其对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其健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四、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缓解依恋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每个人的情况和需要都有所不同。如果不安全的依恋类型严重影响到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需要考虑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专业的心理健康人员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个体理解和改善依恋模式,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以缓解不安全依恋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黎香.基于心理安全建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育人管理研究——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2,32(08):221-222.

[2] 李丹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出炉!升学成最大风险因素[N].中国青年报,2023-03-27(004).DOI:10.38302/n.cnki.nzgqn.2023.000977.

[3] 吴薇莉,简渝嘉,方莉.成人依恋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130-133.

[4] 纪人玮.成人依恋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D].吉林大学,2020:DOI:10.27162/d.cnki.gjlin.2020.001930.

[5] 赵晶,郑林科,肖琼,董建红,魏晓言.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2016,24(01):118-121.DOI:10.13342/j.cnki.cjhp.2016.01.029.

[6] 刁佳玺,唐付莉.大学生依恋焦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干预研究[J].公关世界,2023,548(08):49-51.

[7] 闫霞,胡雅梅.成人依恋、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的关系[J].现代交际,2021,565(23):249-251.

[8] 于仁凤.成人依恋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20:DOI:10.27060/d.cnki.ghbcu.2020.000371.

[9] 韩沙沙.大学生依恋焦虑对异性交往困扰的影响及自我接纳的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10] 丁聪颖,门辉华.大学生依恋焦虑、孤独感与冲突性使用手机社交媒体的关系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2,38(19):117-121.DOI:10.13329/j.cnki.zyyjk.2022.0529.

[11] 宋森.硕士研究生内外向性格及其与成人依恋、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东南大学,2016.

[12] 宋小岩.依恋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综述[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04):57-59+65.DOI:10.13847/j.cnki.lnmu(sse).2021.04.013.

 

作者简介 

姓名:崔文燕:

生日198632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河南鹤壁

职称:助教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邮寄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平原新区长江大道西段

联系电话135986614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