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价值;策略
正文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基于核心素养的基本需要,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学内容出发,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并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以希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指向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分析
通过将核心素养融入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更高级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准确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并发现新的解决途径和思维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合作和交流的学科,许多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彼此合作、交流和讨论才能得到解决。通过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提高了他们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与媒体素养。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获取、评估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数学教学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数字工具和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与媒体素养,使他们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和技术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
2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1情境创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教学前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营造真实或虚构的环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到生活场景中去,从而帮助学生认知学生,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位置”教学为例,教学前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在教室内,教师描述教室内的物品布局与位置关系,如“小明坐在第三排的第一个位置,小红坐在小明的后面一排,且是第三个位置”等。通过实际的描述,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感知和理解“位置”的概念。同时,借助教室内的物品,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例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描述、指示等方式表达出物品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书包在椅子下面”“墙上挂着一幅画”。通过借助教室这一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描述位置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2翻转课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教师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自由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教学时依托翻转课堂开展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比”的学习中,教师课前整理好相关课程内容,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如要求学生通过预习理解“比”的概念,并尝试找出生活中的“比”的例子。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帮助他们深化对“比”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如何求比值?”“比值的表示方式有哪些?”从而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以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如在足球比赛中,比分是用来表示双方得分多少的。比分就是一组数的比。例如,比赛结束时,A队得了2个进球,B队得了3个进球,可以说A队与B队的比分为2:3。这个比值能帮助我们了解两队之间的得分情况。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可以主动掌握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得到全面发展。
2.3问题驱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时善于设计问题引导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设计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小明和小红一起种了一片田地,小明完成了2/5的面积,小红完成了3/8的面积,谁完成的面积更多呢?”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问题,读懂题意,明确小明和小红分别完成了田地面积的比例。随后,学生可以按照将2/5和3/8化为相同的分母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思考如何找到最小公倍数,并示范如何求得最小公倍数。最后计算得出2/5 = 16/40 和3/8 = 15/40。通过对比发现小明种的面积大。在具体问题的引导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要学习的数学方法和内容,从而不断提高的探究能力。教师也可以继续设计一些类似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数的比较探究。例如,设计一个问题:小明用了1/3的时间完成了作业,小红用了5/12的时间完成了作业,谁用的时间更短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且鼓励学生与同学讨论,并积极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2.4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动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乐趣又具有互动性的数学游戏,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更好地发展。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数的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款名为“快乐数运算接力赛”的游戏。教学前教师准备1-100的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准备多张,准备笔和纸。随后,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确保每个小组至少有两名队员。每小组选择一名队员作为首位参赛选手,其他队员依次排列在后。老师将准备好大量的数字卡片并洗匀,游戏开始时,首位参赛选手从数字卡片堆中翻出一张数字卡片,并将其公布给全体学生。首位参赛选手根据所翻出的数字卡片,进行相应的数的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等)。其他队员可以提供帮助和提示。首位参赛选手完成运算后,将结果喊出,并传递给第二位参赛选手。第二位参赛选手继续进行数的运算,直至最后一位参赛选手完成运算。最后一位参赛选手完成运算后,该小组立即举手示意,同时喊出正确答案。最后,教师判断答案正确与否。游戏进行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运算方式;且为比赛设定时间,以增加竞争度和紧迫感。游戏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解题过程,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在这样的游戏下,学生既可以在竞争与合作中展开数的运算,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以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3总结
综上,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并善于运用各类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以落实新课标背景下实施素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善于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 卢言青.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23(36):88-93.
[2] 上官伟玲.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 2022(2):3.
作者简介:张雯 女 浙平 汉 大学 小学一级 浙江省杭州市笕桥小学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