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方性概念辨析及教学方法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姜荣领

夏津县双语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200

摘要

地理学科中的地方性概念是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形成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加强对其重视,并基于此引入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目标更加有效的达成。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地理地方性概念辨析及教学方法分析。


关键词

高中地理;地方性概念辨析;教学方法

正文


引言

地理学科的地方性概念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形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概念。地方性概念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高中地理地方性概念教学却面临着一些问题,所以需要教师加强对其重视,引入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处理应对,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中地理地方性概念辨析

概念内涵

地方性概念的内涵包括地理环境、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三个方面。地理环境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总和。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系统。人文环境则包括人口、城市、交通以及经济文化,这些要素同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人文系统。地理特征则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地理环境的独特表现,这一表现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也可能是人文创造的,能够很好的体现地域特色与优势。地理现象是指在地理环境中,由于自然、人文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包括自然现象,如洪水、气候变化等,同时还有一些人文现象,如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等。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同时还有人类活动的干预。

概念外延

地方性概念的外延包括地域性、差异性和变化性这几个方面。地域性是指地方性概念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差异性是指地方性概念在不同地域范围内具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性是指地方性概念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其中的地域性而言,可以说是地方性概念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概念的应用范围。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北方地区,人们比较习惯吃饺子;而在南方,人们则会吃汤圆1】。差异性则是说地方性概念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的不同表现。依旧一春节为例,除了吃饺子或者是汤圆,不同的地区还有不一样的习俗。例如附件地区,人们往往会挂艾叶和菖蒲,而在四川,人们会举办舞龙灯、猜灯谜等。这种差异性使得地方性的概念十分的丰富,极具特色性。变化性则是说地方性概念会跟随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我国人员流动性也越来越强,很多北方人会到南方,很多南方人也会到北方,这就会导致北方人也尝试着吃汤圆,南方人尝试着吃饺子的情况发生。这一变化性促进地方性概念不断的变化,融入的元素越来越多。

、高中地理地方性概念教学方法分析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主要就是通过深入分析具体而微的地方性概念案例,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地方性概念2】在这种教学方法具体应用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性概念案例,并使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便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这些地方性概念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有效加深学生对地方性概念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深化对地方性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案例的设计,以此来检验与深化学生对地方性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一种极具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具体就是通过对比不同地方性概念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地方性的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相似特征的地方性概念,之后让学生对比式的分析,以便探寻与理解地方性概念之间的差异3】在这种方法助力下,不仅能深化学生对地方性概念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能力。究其原因,在对比分析的时候,学生得仔细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找出不同地方性概念之间的差异。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进而更加积极的进行思考与探索,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比教学法还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感受到挑战,并在挑战成功后获得良好的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在今后能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地理知识学习中,达成理想的学习效果。

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借助此能够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方性概念,也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这种方法下,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地方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考察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地方文化遗址,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考察地方的自然环境,让学生从地方的地理、气候以及生态等方面进行探究。借助此,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方性概念的具体表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方性概念的理解。而且在实地考察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对这种教学法的应用,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助力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问题驱动法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地方性概念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点,所以需要教师加强重视,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解4】。而问题驱动教学法便十分合适,合理应用到地理地方性概念教学中,能够很好激励学生思考与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问题驱动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在问题提出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进行处理解决。这样,便能很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各种地方性概念,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地方性概念的内涵。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某个地理环境、人文背景等理解该地区的特色和发展问题。借助此,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发展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地方性概念的教学探究十分有必要,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过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教师加强对其重视,基于地方性概念和实际教学情况引入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肖育树.高中地理与地形有关概念的辨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5):2.

[2]张述林.核心素养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路向——以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和城市化"为例[C]//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6.

[3]孙超帅,赵媛.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二"城镇"与"乡村"概念辨析[J].地理教学, 2021(5):3.

[4]朱闻华.辨析式教学解决地理问题的策略[J].高考, 2021(34):71-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