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应用于护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左葵葵

东营市垦利区卫生健康局 山东 东营 257500

摘要

目的:探究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应用于护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东营市垦利区内医疗机构2023年9月——2024年1月内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共计66例。根据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入常规组(红球)、实验组(白球),每组33例。常规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公共卫生护理干预,为验证护理效果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血压指标、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压指标、SF-36评分相近,差异比较P>0.05。干预后,相较常规组,实验组血压指标和血糖指标更低,差异比较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SF-36评分更高,差异比较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公共卫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病情,加强生活质量,获得满意服务评价,建议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公共卫生护理;效果

正文


    糖尿病作为内分泌科常见病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高血糖特征代谢性疾病,会有“三多一少”症,随着病情发展会引起视网膜、肾脏等器官病变导致病情加重。而高血压是以机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发病后会有明显的头痛头晕、后颈不适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也容易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造成病情加重[1]。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都属于慢性疾病,两者之间会相互影响,糖尿病促使患者机体血糖持续异常,高血压合并发作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在患病后健康会受到明显影响。虽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治疗以及合理护理能够很好的控制血压、血糖波动,以免病情恶化引起其他并发症。而为了保证患者康复效果,合适的护理方式选择也至关重要[2]。而公共卫生护理干预作为新型护理模式,旨在强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个人健康水平,从而建立系统健康结构,帮助患者改善病况[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66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围绕公共卫生护理干预作用展开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设定6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东营市垦利区内医疗机构2023.092024.01研究主体,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分别开展不同护理方案。所有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知情同意,以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常规组:男患18例、女患15例;年龄值35-75岁、均值(50.22±4.05)岁;病程2-9年、均值(4.42±2.16)年。实验组:男患17例、女患16例;年龄值36-76岁、均值(51.37±3.82)岁;病程2-10年、均值(4.55±2.08)年。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①病情诊断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关标准;②患者入组时精神状态、沟通能力正常;③个人资料完整,对基本治疗用药无过敏症状。排除标准:①患恶性肿瘤症状者;②有心脏、肾脏等功能障碍症状;③患有血液疾病、传染疾病者;④非自愿参与统计研究者。

1.2方法

常规组:对症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开展用药指导,按时监测和记录患者的血糖、血压数值观察异常波动,若有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指导患者加强运动练习指导,定期复查遵医治疗。最好坚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提高免疫力,出院后对患者开展家庭、电话随访。

实验组:首先提供心理安慰,护理人员要保证沟通语气的温和、交流方式的简洁调整、予以尊重性同情,尽量使用鼓励性、诱导性语言让患者增强治疗康复信心。主动和患者建立联系,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主动表达内心感受,或者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护理经历,引导其表达自身情绪。随时关注情绪状况,介绍公共卫生记录康复良好病例树立信心,提高巡视频率。尤其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需要更高频的检测血压波动,并且沟通中注意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感染患者,以便于让其保持主动治疗心态,让家属多加陪伴。其次设立健康讲座,可与社区工作人员合作举办健康讲座,邀请慢性病专家学者讲解一些糖尿病、高血压自我保健和护理知识,涵盖哪些生活习惯是导致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以及常见不良反应让患者提高警惕、加强知识掌握度。及时告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发展特点,说明如何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的血糖、血压,养成良好的习惯,明确高糖饮食、高盐饮食的常见食物,从而限制摄入。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可以组织多次宣讲活动,集中重点讲述健康管理内容,告知患者少吃一些甜食,日常可以选择无糖或低糖食品代替,高糖水果、高糖饮品等均不能摄入过多。可以使用医院发放的限盐勺,在家里做菜时控制盐分添加,建议多食用高蛋白、清淡、高维生素的食物,烹饪手法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炸、煎炒。邀请医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来为患者做现场科普讲述疾病医保政策。最后建立健康教育咨询,发放一些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健康教育手册,最好保证图文并茂方便理解,在病区醒目处设立健康教育专栏,说明运动、药物等注意事项。设置宣传海报重点讲述发病后的体征改变,或者设立咨询台鼓励患者、家属来咨询一些疾病治疗中所遇问题,予以解答从而更好的做好饮食调整。登记档案资料记录患者症状和既往检查、护理项目,在随访中以电话、微信或线下等方式进行随访。指导患者如何科学运动,以免劳累过度导致血压、血糖上升,提醒患者不可擅自更改用药剂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指标、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

1.4统计学

数据处理应用软件包SPSS23.0,计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以T验证,表示:±s),计数数据以X2验证,表示:[n(%)],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干预前后血压指标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相近,数据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血压指标更低,数据差异P0.05(见表1)。

1:干预前后血压指标比较表(±smmhg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常规组

33

141.15±5.85

97.84±4.25

133.65±10.53

90.07±6.37

实验组

33

140.36±4.22

96.88±4.61

124.23±11.02

84.33±4.19

T


0.629

0.880

3.550

4.325

P


0.05

0.05

 

2.2干预前后血糖指标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相近,数据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血糖指标更低,数据差异P0.05(见表2)。

2: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表(±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常规组

33

8.33±1.21

6.77±0.81

11.89±1.53

8.90±1.25

6.90±0.90

5.70±0.39

实验组

33

8.19±1.40

5.73±0.70

11.77±1.67

7.05±0.88

6.76±0.82

4.48±0.27

T


0.435

5.581

0.304

6.952

0.661

14.77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3:护理满意度比较表(n%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常规组

33

12

15

6

81.82

实验组

33

19

13

1

96.97

X2





3.995

P





0.05

 

2.4干预前后SF-36评分

    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相近,数据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SF-36评分更高,数据差异P0.05(见表4)。

4: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表(±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职能

精神健康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常规组

33

74.02±3.11

69.00±3.42

65.99±6.71

62.25±3.55

实验组

33

73.92±3.20

68.08±4.26

66.36±7.09

63.09±2.77

T


0.129

0.967

0.218

1.072

P


0.05

组别

例数

生理职能

精神健康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常规组

33

80.88±4.53

82.09±3.68

79.51±5.05

82.25±3.91

实验组

33

93.01±2.08

92.38±3.57

89.29±5.11

90.48±5.05

T


13.979

11.529

7.820

7.402

P


0.05

 

3.讨论

高血压和糖尿病同属典型慢性病,有相同的发病基础,患者机体胰岛素具有抵抗作用因此降血糖功能有所消减,降压药在使用过程中其药效也会被减弱导致降压难度提高,疾病相互影响,容易使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提升,造成病情加重[4]。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自我管理来控制血压血糖异常波动,因此除了要做好对症治疗,还要加强患者的自我卫生健康意识,做到健康行为调整、心理健康稳定才能实现自我卫生保健[5]。而公共卫生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指导方式,通过传导血压血糖控制相关信息、疾病知识、风险因素等,帮助患者认识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性和积极控制病情重要性,不受自我认知的影响正确看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长期坚持治疗,明确遵医用药、科学饮食的方法,按照病情变化需求而调节药物使用,维持机体代谢的平衡状态[6]。患者面对集中教育、长期联系与指导,会在疾病的对抗治疗过程中更具信心,对护理人员的干预内容能作出更正确的理解从而配合工作,而此护理模式在落实过程中也会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予以合理疏导以免情绪问题影响血压异常,配合定期随访工作便于及时发现病情恶化反复,也能帮助患者获得理想的生活质量[7]

结果可见,干预前两组比较血糖指标、血压指标、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血压指标、血糖指标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小娇.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公共卫生护理干预[J]. 幸福家庭, 2020, (12): 105.

[2]易丹. 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预后生活质量、糖代谢指标的应用研究[J]. 全科护理, 2018, 16 (31): 3848-3851.

[3]丁萍萍. 社区公共卫生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估[J]. 婚育与健康, 2023, 29 (05): 157-159.

[4]张秀敏. 社区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效果分析[J]. 名医, 2021, (22): 141-142.

[5]高小娇. 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J]. 幸福家庭, 2020, (13): 98.

[6]赵白霞.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 (19): 248-249.

[7]程艳, 潘虹. 公共卫生护理在心血管病患者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 (12): 73-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