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章艳艳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 223002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CIN)的心理状态,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诊治的CIN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5例,对比不良情绪、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结果。结果: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对方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N患者常常存在抑郁、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在此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既可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心态,效果良好。


关键词

心理状态;应对方式;不良情绪;宫颈癌前病变;针对性护理干预

正文


    在女性群体中,宫颈癌(CCA)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心理健康。宫颈癌前病变(CIN)属于不断进展的过程,宫颈上皮内瘤变比较常见,宫颈浸润对其产生影响,宫颈原位癌宫颈不典型增生等都是该范围[1]CIN在工作压力、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处于日渐年轻趋势,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不但要对治疗工作持续关注,也要重视临床护理,对该类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关注,通过采取针对性护理而改善其心态,进而对治疗工作、护理工作等可以积极配合[2]。所以,本研究对该类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分析其效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录样本的具体时间跨度:20229月至20239月,研究对象:110CI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平均年龄(28.59±4.32)岁;对照组55例,平均年龄(29.48±3.42)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通过宫颈博城液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CIN;患者对于研究内容知情。

排除标准:生殖器官疾病者;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含照护生活起居、治疗指导、观察病情等。观察组:针对性护理,首先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可知,大部分患者存在如下心态,1)当患者知晓其患病后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2)疾病认知不高而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3)对于采取的治疗计划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产生悲观等情绪。总结患者出现上述心理的原因,进而制定针对象护理干预,包括:1)有效沟通。护理人员保持亲和、端庄态度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饮食习惯、疾病程度、日常生活。为其讲解病区分布、办公室位置等,介绍病房设备、设施的注意事项、正确应用方法。定时对病房杀菌,定时更换病服。2)干预恐惧心理。通过宣传手册、PPT等方式为患者细致介绍此病的治疗、诱因、进展等,为其讲解治疗成功病例,同时着重介绍此位患者如何正确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及干预,进而引导患者积极配合。3)干预抑郁、焦虑心理。对患者进行积极鼓励,让其积极讲解心中想法且耐心倾听,采取心理暗示,暗示其需要存在克服疾病的信心,确保心态处于乐观状态。对于严重不良情绪的患者可对其应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干预。如每周固定时间让患者进行娱乐活动,如下棋等,同时在娱乐的地方摆放零食等,方便其进食。病区可播放轻音乐,病房播放搞笑电视剧等。呼吸冥想法: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全身肌肉放松,在呼吸频率上集中注意力,感受本身呼吸的声音、节奏等,想象自己所处环境为广阔的草地,深吸气,感受大自然,吐气时感觉自己的浊气全部排出。4)干预悲观情绪。在治疗钱,护理人员将药物的治疗效果告诉患者,讲解注意事项。手术治疗前需要为患者介绍手术流程等内容,介绍可能在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理措施。5)出院指导。结束治疗后,整合患者的血清指标、病理结果、超声检查结果,为患者细致介绍指标的改变及意义,叮嘱家属监督患者定时定量用药,适当进行室外活动,定时复诊。

1.3 观察指标

    1)不良情绪[3]:通过HAMA/HAMD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分数越高则代表不良情绪越严重。

2)应对方式[4]:利用MCMQ评价患者的应对情况,其中面对评分越高、屈服和回避评分越低代表应对方式越积极。

3)心理弹性[5]CD-RISC评价患者的心理弹性,分数越高代表心理弹性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3.0分析数据,计数、计量(%)、(`x±s)表示,行X2t检验,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组间比较(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对比[(`x±s),分]

不良情绪

时间

观察组(n=55)

对照组(n=55)

t

P

HAMA

护理前

38.58±3.66

37.88±3.35

0.325

>0.05

护理后

15.47±1.65

21.78±2.68

5.201

<0.05

HAMD

护理前

42.28±3.15

41.88±3.68

0.412

>0.05

护理后

18.33±2.36

24.86±2.55

5.201

<0.05

2.2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组间比较(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评分对比[(`x±s),分]

应对方式

时间

观察组(n=55)

对照组(n=55)

t

P

面对

护理前

14.49±2.36

14.30±2.39

0.325

>0.05

护理后

21.15±2.60

17.22±2.51

5.201

<0.05

回避

护理前

18.55±2.22

18.60±2.12

0.521

>0.05

护理后

11.23±2.29

15.29±2.08

4.302

<0.05

屈服

护理前

14.66±1.30

14.73±1.22

0.825

>0.05

护理后

9.63±1.22

11.40±1.29

6.302

<0.05

2.3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组间比较(P<0.05)。见表3

                3  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对比[(`x±s),分]

心理弹性

时间

观察组(n=55)

对照组(n=55)

t

P

乐观维度

护理前

9.42±1.43

9.20±1.51

0.325

>0.05

护理后

13.83±1.44

12.51±1.13

5.326

<0.05

力量维度

护理前

18.43±2.62

18.50±2.71

0.412

>0.05

护理后

24.76±3.36

22.81±2.28

5.412

<0.05

坚韧维度

护理前

30.26±2.44

30.38±2.56

0.321

>0.05

护理后

35.83±2.88

33.56±2.38

5.214

<0.05

心理弹性总分

护理前

57.43±3.62

57.45±3.22

0.325

>0.05

护理后

72.42±4.80

67.75±4.55

4.802

<0.05

3 讨论

    CIN指的是患者存在癌变的可能,但是却不能确定为原位癌,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治疗极易变成CCA,对患者健康产生威胁[6]。有关研究指出[7]CIN发展到CCA时间比较长,乃至10年。CCA在妇科疾病中存在确定的诱发因素,该病的出现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存在联系,某些患者没有较多的CIN疾病认知,伴随负面情绪[8]。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可知,CIN患者以焦虑、恐惧、抑郁等为主要特点。因为并没有普遍宣传CCA知识,大部分患者没有较高的早期疾病认知程度,极易担忧过度,进而出现紧张情绪,对其血压、睡眠、饮食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加重病情[9]。在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患者存在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具有悲观、消极情绪,发生依从性不理想、抵触治疗问题,对临床治疗产生一定影响,乃至某些患者发生自杀的问题[10]。临床对CIN患者进行心理特点的分析,经过针对性干预可以使患者心态更好的改善,顺利进行治疗,奠定有效治疗的基础而使其预后显著改善。

    本研究结果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存在显著效果。分析可知:虽然常规护理对CIN患者来讲可提供一定的基础护理支持,但是并未全面关注患者的负性心理,同时对于其不良心理难以有效清除,患者存在不够理想的配合度。但是针对性护理属于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结合其病情特点、所处环境等对诱发疾病的原因进行有效评估,为其拟定满足具体护理需求的干预[11]。并且结合患者个人喜好、日常生活习惯帮助其布置病房,让患者存在一定的亲切感,通过专业的量表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了解其心态,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通过温和语气和患者交流,在 沟通期间将其专业性充分展现出来,让患者更加信任,积极配合治疗[12]。和患者构建信任关系,随后实施心理疏导,促使心理护理存在更高有效性,心理护理过程中按照患者不良情绪的严重情况应用呼吸冥想法、转移注意力法等实施心理疏导,可以将其不良情绪有效减轻,促使其心理弹性有效提升,保证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自杀、自残等过激行为[13]。并且在为患者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应用PPT等方式进行治疗计划、注意事项、疾病诱因等讲解,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存在正确的疾病认知,促使其依从性、自信心显著增加;日常治疗前将治疗的具体情况、注意事项为患者讲解,让其对于医护人员工作可以积极配合,减少担忧、顾虑,增加配合度;在出院过程中将相关指标的变化意义为患者进行介绍,让其治疗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稳固其治疗积极性,获得满意疗效[14]

    总之,对于CIN患者分析其心理状态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其心理状态的改善存在促进作用,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蕊,郭光红,张培培.心理护理联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12):1871-1873.

[2]许悦,许冬梅,林惠娜.基于根因分析法针对性护理结合正念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11):2689-2692.

[3]潘秀英,莫菊玲.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炎患者宫颈癌筛查前后心理状态及基础体征变化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0):1405-1406.

[4]刘凤娟,付敬,王汝娟,徐晨艳,付岭岭,秦凤娟.结构化健康教育结合针对性心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91-93.

[5]周琳琪.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益寿宝典,2021(28):0146-0148.

[6]张楠,曹辉,秦晶.基于根因分析法的针对性干预在复杂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2):128-132.

[7]张芸,刘雅静,陈慧芳.不同性别甲亢患者心理状态及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9):89-92.

[8]邹青,于坤华,单玲玲.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2(11):0112-0115.

[9]吴利红.坚强理论联合萨提亚模式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6):5212-5214.

[10]李晓菊,戴佩姗.分析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256层CT扫描期间的针对性心理护理结合全程护理改善患者依从性的临床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4):242-243.

[11]朱小玲.分析基于适应-系统双模式评估的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12):2836-28382842.

[12]马炳娟,李玉芳,李媛媛.聚类分析指导下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2,45(9):1064-1068.

[13]郁黎明,孙敏,赵宁玲,彭晶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23,9(7):234-237.

[14]鲁洁.针对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8):0073-00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