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细节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应用研究
正文
慢性心力衰竭为常见慢性疾病,多为各类心脏类疾病发展都末期,心肌病、心肌梗死、炎症及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会造成患者心肌损伤,心肌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会降低心室充盈与泵血能力,严重者,会造成患者直接死亡,需重视该疾病的危害性,在确诊后,及时对症治疗,控制病情,避免持续恶化。临床上,护理服务质量也非常重要,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呈正比关联性,随着医疗事业发展,护理方案种类较多,如何选择最佳干预方案,成为新问题[1-2]。为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救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为对象,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均分为常规组和细节组,每组31例,其中,常规组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处在41岁-75岁,均值(57.12±1.05)岁;细节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处在42岁-77岁,均值(57.16±1.03)岁;各项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无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后,方可操作。
纳入标准:①签署同意研究书;②各项症状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常规组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工作,基础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对患者各项症状变化,密切观察,做好记录。
细节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细节护理服务,内容[3-4]:①组建细节护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均为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首先应对每一位患者的实际病况,完全掌握,对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梳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细节护理计划,在实施细节护理前,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细节护理培训和考核,合格后的护理人员才能上岗,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的细节护理服务。②护理人员在进行交接班时,需细节化,在交班前的15min就开始进行准备工作,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和记录,交接班需有护理记录、交班报告及医嘱记录等,对新入患者确认资料是否完善等;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在病房中,做好消毒,降低交叉感染概率,必要时,需使用抗生素,各项操作需做好详细记录,方便查阅。③应将传统的护理观念进行转变,所有护理操作,围绕“患者康复”进行,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交流时,需有耐心,不要急躁,根据每一位患者或家属的实际情况,使用正确态度和言语,让患者及其及时感受到专业性、关爱等,消除负面情绪,引导患者形成积极心态,能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LVEF为左心射血分数,能反映人体心脏功能状态;VE/VA为二尖瓣瓣环运动速度,能反映二尖瓣功能,在护理前和护理后两个时间段,通过设备,详细记录好两组患者的LVEF和VE/VA数值。
(2)采用分数(0分-100分)的心理评估量表,对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系统评估,分数越高,说明相应评估者心理状况越好。
(3)运用分数(0分-100分)的身体评估量表,对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身体状况系统评估,分数越高,说明相应评估者身体状况越好。
(4)用分数(0分-100分)的睡眠质量量表,完成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所得分数越高,表明评估者睡眠质量越好。
(5)两组患者对自身护理效果的态度,采用分数(0分-100分)的自制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确保每份问卷100%回收,所得分数越高,说明相应调查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态度是越满意。
1.4统计分析
将数据输入SPSS20.0中处理,LVEF、VE/VA水平、心理状况、身体状况、睡眠质量及满意度用(±s)表示,用t检验,P值小于0.05,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LVEF、VE/VA水平
护理前,两组患者表现出LVEF和VE/VA水平相差不大,比较无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表现出LVEF和VE/VA水平与护理前数值比较,两组比较,护理后和细节组所得数值更好,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LVEF、VE/VA水平(±s)
组别 | LVEF(%) | VE/VA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细节组(n=31) | 27.58±1.23 | 44.69±1.58 | 0.45±0.13 | 1.32±0.31 |
常规组(n=31) | 27.61±1.27 | 31.43±1.45 | 0.46±0.12 | 1.04±0.25 |
t值 | 0.856 | 6.874 | 0.795 | 7.874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身体状况、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身体状况、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细节组患者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及睡眠质量更好,比较存在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身体状况、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s,分)
组别 | 心理状况 | 身体状况 | 睡眠质量 | 护理满意度 |
细节组(n=31) | 92.52±1.32 | 93.12±1.42 | 94.52±.35 | 95.12±1.12 |
常规组(n=31) | 78.62±1.42 | 79.54±1.62 | 80.42±1.54 | 80.68±1.34 |
t值 | 8.455 | 8.625 | 9.125 | 8.749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存在较高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患病后,多数患者会存在呼吸困难、乏力等现象,致死率极高,而且患者的预后较差;慢性心力衰竭在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及中老年人群中较多见,与急性心力衰竭,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不断研究,能知晓其为综合因素所致复杂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存在差异性,在我国35岁-74岁人群中,该疾病在南方地区的患病率仅为0.5%,北方地区则达到了1.4%,北方地区患病率明显更高;在农村,该疾病的患病率为0.8%,城市为1.1%,城市居民的患病率更高;随着年龄增长,该疾病的患病率有着明显升高的趋势,需重视中老年人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工作[5]。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不断深入研究,能知晓,近年来,随着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人数也逐年增加,受到外界的关注度也相应提升;临床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前尚未有好的方法,在为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时,还会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在为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护理服务也非常关键,会形成直接影响[6]。以往常规护理主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其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属被动护理,主要依据患者的病情,提供滞后性的服务措施,主要从生理方面出发,为患者提供服务,缺少心理方面的干预,而且各项措施也是从整体出发,对细节方面的干预较为缺乏,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常规护理方案已不能满足现代护理需求,逐渐被其他干预方案所取代[7]。
细节护理干预作为科学化及细节化的干预措施,主要体现在“细节”方面,从患者入院开始,为患者提供细节服务,不管是生理方面的干预,还是心理方面的干预,均体现了细节服务,依据每一位患者对症治疗情况和干预情况,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实施干预措施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均要体现出细节,尽量将干预措施做到位,继而提升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佳的干预措施,这样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也能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早日出院[8]。本文通过对比常规护理干预与细节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为:①护理前,细节组中LVEF为(27.58±1.23)%、VE/VA为(0.45±0.13),常规组中LVEF为(27.61±1.27)%、VE/VA为(0.46±0.12),两组患者表现出LVEF和VE/VA水平相差不大(P>0.05);护理后,细节组中LVEF为(44.69±1.58)%、VE/VA为(1.32±0.31),常规组中LVEF为(31.43±1.45)%、VE/VA为(1.04±0.25),两组患者表现出LVEF和VE/VA水平与护理前数值比较,两组比较,护理后和细节组所得数值更好(P<0.05);与刘金枝等[9]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在上述两种干预方案中,对患者心脏功能均有着一定作用,但是两种干预方案进行对比,细节护理干预的运用效果更佳,通过为患者提供细节护理干预,能让患者更好的康复。②细节组中心理状况为(92.52±1.32)分、身体状况为(93.12±1.42)分、睡眠质量为(94.52±.35)分及护理满意度为(95.12±1.12)分,常规组中心理状况为(78.62±1.42)分、身体状况为(79.54±1.62)分、睡眠质量为(80.42±1.54)分及护理满意度为(80.68±1.34)分,细节组患者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及睡眠质量更好,比较存在意义(P<0.05);与祖东亮等[10]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细节护理干预相比常规护理,能更快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引导患者形成正确心态,心理状况改善效果更好;在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时,细节护理干预的患者改善效果更好,在护理满意度调查时,细节护理干预的患者对干预效果更满意,细节护理干预的运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能有效改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及心脏功能,还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在选用方案时,值得优先选用。
参考文献
[1]朱晓丹,喻晓雨,张贝贝,等.自我决定理论模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3,020(022):171-174.
[2]贾霞,刘静悦,李元飞.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2,019(001):173-176.
[3]冯东灵,段素娴,苏梅艳,等.规范化护理干预在肺炎并慢性心力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3,031(012):137-140.
[4]严静,李朝凤,顾怡沁,等.基于"互联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现代医学,2022,050(009):1183-1191.
[5]曹胜兰,楚鑫,杨卓,等.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的营养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3,041(007):201-204.
[6]石柳,那润萍.路径式护理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在急诊留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生命科学仪器,2022,020(S01):158-158.
[7]刘丽华,王芳,张燕华,等.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体感互动游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030(005):15-19.
[8]徐玉凤,傅咏华.基于出院护理计划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知识掌握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051(012):1426-1428.
[9]刘金枝,孙志敏,董爱琴,等.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联合情志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心理状态及便秘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2,040(012):215-218.
[10]祖东亮,张双,王楠.协同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2,020(001):169-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