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导向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策略及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兴趣为导向;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策略
正文
引言
生物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由于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繁重等原因,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不高,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以兴趣为导向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策略,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以兴趣为导向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兴趣为导向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时候,最为首要的步骤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从基因编辑到生态系统,无不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实例,为学生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或者引导学生探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等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生物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具体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和项目学习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对生物知识的深度理解【1】。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生物学相关的书籍与文章,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考,有效发展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需要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相结合。在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不仅得注重生物学知识的传授,还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进化论、细胞理论等。同时,还得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分析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应用自身所学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这样还能很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以兴趣为导向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生命观念
为了深化高中生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以便有效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提高教学质量【2】。而且这样还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现生物学的影子,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或实物演示,生动地展示从口腔到胃再到小肠和大肠的消化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生物学产生好奇。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疾病成因案例,如在讲解糖尿病的成因时,不仅需要给学生介绍胰岛素的作用,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不健康生活方式是怎样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进而引发糖尿病的。借助此,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本课程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生物学在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户外考察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或进行生态调查,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直观地感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在户外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仔细的观察不同生物的生存策略,了解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借助此,能够很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
(二)开展探究式学习,提升科学思维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合理落实能够很好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3】。为了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高中生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去寻求答案。借助此,能够很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以细胞分裂这一节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来探究细胞分裂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还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细胞分裂的原理和机制,有效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强化实验教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在生物学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辅助,更是学生直接接触和理解生物学现象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并在实践中逐渐实现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实验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该精心的设计实验,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以研究遗传规律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实验设计,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借助此,能够很好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在实验学习中,学生能够亲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这种亲身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热情。而且,通过实验,学生也能学会如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指导怎样和他人有效的合作,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融入 STSE 教育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STSE教育理念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模式,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这一理念觉得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不仅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制约【4】。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将这几个方面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生物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很好的理解它们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它们在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在生物学教学中合理融入STSE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如基因伦理、环境保护等,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科普宣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兴趣为导向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十分有必要。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认清这一点,采用合适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以便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并且形成良好的生物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龙.以兴趣为导向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策略及实践研究[J].教师, 2023(14):57-59.
[2]胡志刚.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本科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 2018(41):1.
[3]翟洁莉.注重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能力——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33):127-129.
[4]周兴辉.创新性实践在民族地区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青年, 2023(11):0051-0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