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管理策略探讨
摘要
关键词
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正文
1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1.1土方施工技术
1.1.1土方开挖技术
土方开挖是房屋住宅建筑工程开始的第一步,合理的开挖技术对地基基础的质量和施工进度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主要采用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相结合的方式。人工开挖适用于狭小空间、地下管线密集等特殊工况。工人使用锹、铲等简单工具进行开挖,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1.5m。为确保安全,当开挖深度超过1.2m时,需采取临时支撑措施,如拉簧撑、钢支撑等。机械开挖主要利用液压挖掘机、反铲机等设备。液压挖掘机工作半径可达10m,挖深可达6m。对于大面积浅层开挖,可选用推土机、滑移装载机等。根据规范,基坑开挖边坡坡度一般控制在1:0.75至1:1之间,不宜过陡。在开挖过程中,应采取分层分段的方式,控制单次开挖深度在2~3m。开挖达到设计底坑标高后,及时清理底坑渣土,并压平找平,为后续工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1]。
1.1.2边坡支护技术
边坡支护是确保基坑边坡稳定性的关键技术,其可以防止发生边坡失稳、坍塌等安全事故。常见的支护方法有:土钉墙支护,将钢筋或钢绞线水平植入边坡形成“钉”,外加喷射混凝土或架设钢筋网片维护边坡稳定。适用于中低边坡高度10~15m的基坑。锚杆(索)支护,在边坡后方适当位置布设预应力锚索,通过锚索与地层的相互作用力稳固边坡。锚索长度一般为825m,间距23m。桩撑围护,沿基坑周边环绕布设钻孔灌注桩,加装内撑支撑,形成完整的桩撑围护体系。适用于边坡较高(15~25m)且空间较窄的工程。支护结构的设计须经过工程计算,并根据具体场地和地层情况合理选择,确保边坡安全。
1.2混凝土施工技术
对于房屋住宅建筑施工项目而言,混凝土施工技术非常常见,为此,要结合技术要求和管理标准开展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因为混凝土自身存在温度、湿度变化且脆性较大的特点,常常会伴有混凝土裂缝问题,主要是因为硬化过程中水泥释放较多的水化热,造成温度急剧增加,出现了拉应力超出混凝土抗拉极限的情况,使得表面存在裂缝问题,不仅会影响结构的美观性,也会留存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要落实更加合理且规范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案。
第一,要完善混凝土材料的试验检测分析工作,着重分析配合比参数,保证混凝土拌合材料均满足标准要求,结合房屋住宅建筑施工相关技术规范予以参数的管理和约束,维持整体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二,要关注混凝土浇筑环节,合理划分的同时,配合相应处理机制维持混凝土表面的平顺效果,避免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等问题。
第三,振捣作业要严格依照规范流程逐步开展,配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作业需求,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均匀性和密实度,严格避免出现漏振、过振等现象,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的综合应用质量。
第四,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后要依照规范流程落实具体的养护处理工作,确保成品符合质量规范,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度差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好地避免裂缝现象。一旦出现裂缝问题要及时补救,并依照裂缝的实际情况和类型选取适当的补救处理机制,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效果最优化。
1.3防渗施工技术
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防渗施工技术是维护工程项目整体安全性的关键技术,结合工程项目实际作业情况和防渗规范要求,严格约束具体技术内容,确保技术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项目防渗水平。
第一,在施工作业前,要对工程项目作业环境进行勘察,汇总数据和信息,充分了解房屋住宅建筑施工作业开展后可能造成渗漏的因素,更好地协调相关施工流程,确保技术处理环节和设计要求相匹配,最大程度上维护建筑工程项目综合管理效果[2]。
第二,在施工现场,要校准砌块质量,保证其抗压强度在5MPa以上、干燥收缩数值在0.5mm/m以内,对应的养护期也要控制在28d以上,更好地发挥其实际作用。与此同时,要严格控制材料的含水率,一般维持在15%以内,保证表面处理等环节衔接合理,最大程度维护防渗施工统一化管理水平。
第三,施工现场要确保材料管理环节满足规范,砌块维持平整性,并完善防雨措施,在砌筑环节中,不同类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能采取混合砌筑的方式,框架结构墙体在砌筑环节中则要对每天的砌筑高度予以控制,更好地维持整体作业的安全性。另外,框架结构的柱边位置、梁底位置等交接部位,都要严格依照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并配合使用1∶1水泥砂浆完成5mm厚度垫层的处理,提高密实度,也能更好地减少交接位置裂缝造成的安全隐患。
第四,为更好地维持防渗技术的应用效果,在拉结处理方面,要确保金属网和结构面之间维持3~5mm,外墙的位置要利用专用面剂予以控制,维持整体应用效果。
1.4钢结构施工技术
房屋住宅建筑工程的主要建构材料是钢筋与混凝土,其中钢筋作为保障房屋稳定性的材料,对于房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影响重大。钢筋施工质量对于后续的房屋的应用结构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在钢筋结构施工方面还需要进行全面思考,在设计阶段中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要求,保障图纸设计符合要求,秉持严谨态度,提升设计数据精度,明确标注建筑中的主要承力点[5]。施工人员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也需要保障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对图纸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钢结构的捆绑形式。在正式施工之前还需要对不同钢结构中使用的钢筋形式进行分析,通过预加工的形式,减少浪费问题,缩短施工进度,提升施工质量。为此也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重视钢结构的施工需求,充分认知钢筋的捆绑形式,熟练的应用框架梁节点的施工方式。在具体的施工中也能按照要求操作,促使施工质量提升。
1.5梁板柱综合施工技术
在房建工程中梁板柱结构的施工质量对于工程的整体情况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注重保障质量,为后续建筑工程的应用奠定基础。通过对梁板柱结构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其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模板设计,如果模板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实际施工要求,严重影响施工整体质量[6]。为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房建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按照要求不断完善模板设计方案,提升模板设计的合理性,为提升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在完善模板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模板设计要求,从而能够保障模板符合实际使用要求。首先,强化对模板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保障尺寸参数能够符合施工设计,提升与施工的匹配性。其次,在结束作业之后,要对模板进行密封处理,避免水分流失,也是规避梁板柱出现裂缝的有效处理方式。最后,在进行拆模时,还需要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全面落实要求,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
2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2.1完善管理规范,夯实技术管理基础
完善的管理规范制度是做好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因此,管理人员要针对当前管理规范制度中的缺陷,提出对应的制度要求。
首先,针对设备管理规范,管理人员至少应提出3项管理要求:(1)所有施工人员每次使用设备之前,要负责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且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下才能上机操作,相反,发现任何异常都应当及时上报,并申请启用备用设备,不允许设备带病作业;(2)所有施工技术相关设备完成当日工作之后,必须停放在指定位置,以免外部因素对设备造成影响,导致其发生故障或其他异常;(3)施工人员应当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尽可能避免设备超负荷运作[3]。
其次,针对耗材管理规范,至少应提出两项管理要求:(1)所有材料均要储存在现场仓库中,由专人负责管理,施工人员需通过提交申请的方式来获取材料;(2)所有材料存放于现场时,需按照指定要求存放,如钢筋必须规整码放,且必须与地面保持至少1m的距离,同时尽可能保证存放环境干燥。
最后,针对以上两大规范,为了确保相关规范制度能得到施工人员的重视,建议增加处罚制度、责任机制,将相关施工人员视作对应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当发现工作不合规,且确实造成实际影响后,应按照处罚制度处罚责任人。此举目的并不是为了处罚,而是为了提高规范制度权威性,得到施工人员重视[5]。
另外,不同房屋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规范制度的缺陷不同,以上内容仅仅是冰山一角,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全面分析,找出具体存在的缺陷后再予以补充。
2.2转变思路,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为了提升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施工队伍应当转变管理思路,改变以往选择经验丰富技术人员兼任管理岗位的做法,可以考虑招收有管理专业素养的人才,让其与技术型人才协同开展管理工作,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实现,同时还能让技术型人才与管理型人才相互学习,一段时间后能让他们成为同时具备技术、管理素养的人才,由此起到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作用,有益于房屋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升。
2.3落实施工现场监管和验收制度
在房屋住宅建筑施工中,只有通过严格的施工现场监管和验收制度,才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保证房屋住宅建筑的质量,要想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施工现场监管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这包括对施工现场的日常巡查、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的检查,通过监管,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且施工现场监管还可以帮助相关人员了解施工的实际情况,为施工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指导。其次,验收制度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这包括对施工成果的定期检查、对施工进度的实时跟踪和对施工质量的全面评估,通过验收,可以确保施工成果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从而保证房屋住宅建筑的质量。最后,在实际操作中,施工现场监管和验收制度的落实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和流程来保证,这包括制定详细的监管和验收计划、标准和流程,明确监管和验收的责任人和时间,以及建立有效的监管和验收记录和反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现场监管和验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总的来说,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管和验收,才能确保施工质量,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2.4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在房屋住宅建筑施工中,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对于提高施工现场的技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施工。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房屋住宅建筑施工现场的广泛应用:第一,设立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机构: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负责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工作,为施工现场提供技术支持。第二,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与科研机构、高校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施工现场的技术水平。第三,制定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计划: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计划,明确推广目标、内容、时间表等,确保推广工作有序进行。第四,定期组织培训和讲座: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确保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施工现场得到有效应用。第五,开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试点项目: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试点应用,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第六,建立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评估机制: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定期评估,总结应用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为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房屋住宅建筑施工现场的广泛应用,提高施工现场的技术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提升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还需要站在实际发展角度,提升重视程度,以发展眼光看待事物,结合城市化建设要求,强化施工管理水平,促使施工技术优势发挥,为城市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彰显房建工程的社会作用,切实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能更好的提升房建工程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刚.新环境下房屋施工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途径[J].低碳世界,2021,11(10):105-106.
[2]赵鑫.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及提高质量措施[J].房地产世界,2021,(20):83-84.
[3]何升权,赵益搏,卢亮,等.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与控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0):124-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