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互动模式的构建探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刘福生

(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学)

摘要

对于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来说,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体现不出良好的交流效果。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增强互动教学意识,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稳定的情感关系,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自身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物理;互动教学;意义;构建策略

正文

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教师与学生是同样重要的,它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而并非单方面的,同时师生间的交流也富有持久性。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其他问题应及时反馈给老师,只有当学生给出问题时,老师才能知道学生对哪一部分知识理解有异议,然后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只有师生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教学。由于采用了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而且,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是成正比的,可以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技能。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注重互动教学的应用。

一、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对物理学的深度研究

在课堂上,老师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培养他们的相应的技能和方法。通过长期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运用互动性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的知识,从而实现以上各项目的。特别是在互动活动中,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思考,并形成对应的学习技能。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在实践中,应充分认识和运用互动式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了解到他们的特性,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实践中,运用互动性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高中生的自信

通过长期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学生的自信是非常关键的。当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建立起自信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地和别人进行交流,从而对物理学的理解也就会越来越深入。而互动方式在这一点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特别是在与同学们的交流时,老师会给予他们一些肯定和赞扬,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在高中的优点,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

二、互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实行难度大

互动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会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小组划分比较困难。在保证具有趣味性的前提下,还需要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就对高中物理老师如何组织互动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非常复杂,但教学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的具体内容,也需要保持更高效的互动教学,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教学方法落后

如果高中物理教学能够更好地实施互动教学法,就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当前的教学方法。例如,一些高中物理老师只是把多媒体系统作为重难点的笔记,并没有进一步意识到其真正的作用。互动教学对教学课件有更高的标准,在制作教学课件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对学生是否具有启发性的实际意义,是否能更好地正确地引导学生思考。

方法理念未能融合

互动教学理论上讲,我们不应该片面地将其视为提高学生成绩的一种方式,而应该认识到这是培养全方位优秀人才的渠道。然而许多高中物理老师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导致优秀的方法和传统的理念无法融合。

三、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在传授新课程时采用师生互动模式

新课标教学法是老师们认为的难题。由于这种新的认识,往往会让人感到恐惧,从而影响到课堂的实际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方式,对新课程进行“课堂”的传授。

比如,在传授二力平衡、力合成等方面,老师可以将其作为主要的思想系统和学习方式,指导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理论。同时,在进行有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真实状况,对其进行适时的指导,保证不让他们对新的知识产生迷惑和隔膜。由于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有负面的情感,从而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在教学参考系、相对运动方面,老师可以通过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教学中,吸收知识,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又比如,在教授匀速的线性运动时,老师可以深入地剖析有关的内容,并将它们与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关联,从而达到高效的传授,从而减少对知识的排斥。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有限,而且不可能一次就掌握新的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形成学习的主体性,建立起自信和成就感,并能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新课标中运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既能减少课堂的难度,又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有效地传授知识,促进学习和发展。

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互动讨论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应用价值,能够在课堂中增添许多活跃色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互动讨论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各教学环节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模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高一物理第一册《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教师可将微课视频运用到课前预习当中,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课前导入环节中创设故事情境,通过讲述有关牛顿的历史故事,达到激趣的目的;在物理实验教学环节中,可借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并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在课后总结环节中,以座谈交流会的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增强互动

在学习“等效线性运动研究”中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生活或生活教育资源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将物理学科的知识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对自由落体的定义进行讲解,然后再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为什么下雨打脸会痛?为什么气球断线的时候下落得这么慢?通过设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与自由落体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理解与自由落体相关的教育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打开学生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思维,让他们深刻体会和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与物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与物理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在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特性和重力加速度等相关知识后,教师在教学的最后阶段,给学生一个或多个社会实践课后作业,让学生列举出一定的社会实践。探索自由落体运动,为什么有的物体下落得快,有的下落得慢等,让学生大胆探索,有效接近生活,发现物理规律。

加强合作交流互动,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高中物理中互动式教学的最大地特点就是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前期自主学习,过程中和后期的合作交流与互动,在实验的具体操作结束之后,在课堂上,对学生组内、组间对实验数据以及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探讨和交流要着重做好引导,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对于知识的真正准确的理解与熟练地把控,在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加实验探究时间,这一个步骤需要教师“少教”与学生“多学”同时起作用。教师更多的“放手”,将课堂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探究,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将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实验探究的这些要素上。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对物理知识体系的建构与科学精神的一个培养。调查发现,在高中物理中,实验部分成为学生薄弱环节的最主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缺少实验探究时间,学生不能去亲身体会实验过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则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解释与迁移的灵活应用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显著的特点就是解释与迁移,而该环节也需要教师灵活对待,但目的始终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以及重点知识、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印象,因为只有在加深印象后才能够实现灵活运用,从而促进认知与思维等多项能力的发展。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灵活的应用解释与迁移是培养和建立学生科学物理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该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活动报告、小组竞赛、实验操作、课后练习等多项内容,也可以采用组合的方式来针对性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项素养。总的来说,教师还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灵活的开展和实施,忽略课堂教学需要和教学进度必然是不可取的。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相关教学中,师生一起总结一下自由落体究竟该如何定义,使学生明确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在该环节中跟随老师的引导,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和记录下的实验现象及数据,与老师一同完成推理,实现思维上的跳跃,并且同时感受到了物理知识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无疑有助于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系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需要教师有机的为学生建立互动式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对物理知识探究的欲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将物理知识设置成问题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力度。通过以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建更多可以自由互动的机会。通过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带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是一个自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建明.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自主探究模式的构想与实施[J].文理导航,2017(26):59.

[2] 贺云昊.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7(05):1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