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与赏析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向承俊

(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学 445400)

摘要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有着深厚的底蕴与悠久历史,在高中阶段是重点教学内容,学生掌握好古诗词知识,对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此,只有真正认识到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发展,这样才能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赏析;策略

正文

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是掌握知识、内化语言的需要,还是进行审美创造、文化理解、人格培养的需要。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在重视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传递及分析的同时,也应深入理解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创新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从而提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教学质量。要通过现阶段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客观实际特点等深挖学生的学习困境,不断创新全新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突出困境打下坚实基础。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和核心水平的提升,实现高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有效性建设。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高中的必修一门,是学生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核心素养下的中学语文教育不仅仅只注重课堂内知识与字词翻译等基础性内容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审美培养也成为了当前素质教育中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同时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学生必修科目更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提升创造力以及综合素养的一个关键途径。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关注的是一个人整体发展。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进行正确有效地引导的话会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是抵触情绪;而语文教学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住学生的思维。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当今社会,虽然国家一再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礎。但是目前大多数高中学校主要以学习成绩为主,在讲解古诗词时,仅仅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课,未给学生创造意境,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师讲、学生听",最终导致教学氛围枯燥无味,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影响了学生逻辑思维的激发,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此外,还有一部分高中学校之所以开展古诗词的教学,仅仅是为了面对考试,只给学生讲解表面意思,让其死记硬背,未挖掘深层含义,致使考试过程中一旦出现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学生便无从下手,影响最终成绩,降低教学效果。

(二)学生思维不活跃,缺乏独立思考

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来讲,主要围绕着想象展开教学,只有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让学生快速勾勒出诗词意境,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写作思想,满足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要求[1]。但事实情况却不以为然,教师的表达存在局限性,未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意境,加之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高中生无法将精力集中在诗词联想中,只能把教材中对诗词简短的理解与教师的分析相结合,自行领会,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育,难以形成独立思考。此情况的出现若教师未及时解决,会使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想象力与教学目标严重不符,且学生也无法学会灵活运用,增强了教学的滞后性。

三、古诗词教学与赏析的策略

创设情景感悟诗歌意境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短短几字就能描绘出美妙的场景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在古诗鉴赏时首先学会古诗蕴含的意境,在诗歌意境中才能更好的学习其中蕴含的情感。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维,结合具体的诗词内容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实现意境的还原。在帮助学生创设诗歌情景的环节中,能够有效的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学生在诗歌情景中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将情景在脑海里呈现。比如在学习《琵琶行》一课中,诗人白居易用自己华丽的词汇描述了琵琶女所弹歌曲的优美。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教师可以在课前选取一些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欣赏,如《夜莺》,《梁祝》等作品,通过诸如上述纯音乐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更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白居易初听琵琶行时的震撼,对于诗词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感知诗歌中的意象,引领学生一起进入诗词的学习中深刻感受其中蕴藏的情感。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营造诗歌的意象,帮助学生们更好的鉴赏诗词,努力提升诗歌学习质量。

探究深层含义

古诗词的鉴赏并没有特定的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整合,让学生形成概括的能力,这样通过剖析并进行深度理解,使学生的鉴赏能力成长之后,就能通过探寻深层次的含义,让学生找到独属于自身的鉴赏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古诗词表达的一些方式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构成进行解读。比如,全篇的结构、情感的表达方式、人物的形象等。当学生能掌握这一点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些要素进行选择。如,在古诗词作品的呈现上,有的会通过语言润色使其表达更具个人的鲜明特点,有一些会将典故融入其中,这也是极具特色的古诗词,能够从众多古诗词中流传下来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熟悉作者并了解其情感表达方式,也能使学生在赏析时有一个清楚的思路。像鉴赏《声声慢》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深层次的含义,然后通过总结对比李清照其他的词进行分析,学生就能找到大致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也有一些比较常见的通用格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掌握这些格式,能让学生在独立赏析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再进行深度分析,最终将古诗词表达的意境进行串联,就能达到一般要求,但是只有在具体应用时进行灵活变通,才能真正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成长。

引导学生进行做好积累,提升诗词感悟能力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下积极的进行古诗词的积累,这样能够将所学的古诗词进行有效的整理,逐步地丰富自身的内涵,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能够提炼一些优美的语句来进行情感的抒发,同时对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样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在进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高中语文学习时,除了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之外,还应该以教材为中心来进行古诗词的扩展,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进行古诗词的积累,同时能够对于每一个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把握,还能够对于一些古诗词中的表达特点进行分类,学生在进行文章写作或者其他文章学习时能精准的把握文章的内涵,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同一主题的内容学习,来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来把握不同诗歌的写作特点,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以及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例如:学生在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诗句时能够对于“菊花”这一植物进行分析,能感悟菊花脱离世俗的高贵品质,以此为中心来进行其他诗歌中植物的描述,这样学生能在进行诗歌学习时,能进一步深入解读与体会其中富有内涵的诗句,对于每一首诗歌中的经典语句进行有效的把握,学生也能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魅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强化对古诗词意象的探寻,明确诗词感情

高中时期所选择的古诗词大都是借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形式,以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因此,要学好古诗词,达到最好的鉴赏作用,就必须从诗词中的形象入手,通过形象归纳来确定其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学习古诗词的内涵。在这些形象的后面,是古诗词的精神,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强烈的文学内涵。比如《蜀道难》的授课,老师要根据作品中的种种抽象化形象,具体解释其具体意义。通过使用录像素材,可以让同学们在画面的反差中产生很大的冲击力,进而加深对古诗词艺术的认识。在对古诗词的形象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运用了几个形象来确定文章的主题,以此来表现出对古诗词更深刻的震撼和崇敬。整个创作的重点是用古诗词的形象来感知古诗词的意境,掌握古诗词的节奏、韵脚,从而领略古诗词的和谐之美。在确定了古诗词的情感后,学生就可以透过特定的人本形象,和真实的生活环境相呼应,感受到古诗词与时代的关联,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激情和饱满的情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人文内涵。

采用以写促学,强化学生语文思维

语文思维在学科素养中处于重要位置。如果学生拥有良好语文思维,则能全面掌握不同类型古诗写作书法和情感表达技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受到应试体制影响,习惯以背诵的方式掌握古诗内容,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学生语文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科素养培养。因此,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组织古诗教学时,应根据古诗学习特征和学生发展需求探索合理教学方法,积极采用以写促写,强化学生语文思维,结合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队讨论的方式探索问题,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能够有效发展语文思维。

例如,学到《登高》时,教师可以在知识传授完毕后,用写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诗歌和诗人感情的理解。比如,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著名写景诗句。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对这部分诗句的理解进行模仿写作。这样学生可以在仿写中深入钻研杜甫诗作的写作风格,提升学生对杜甫诗歌了解程度,强化写作技能。在学生仿写结束后,教师可以让部分学生朗读分享。如果学生出现逻辑不畅或者用词错误等现象,教师应现场提出修改建议,阐明同类古诗学习技巧,使学生在掌握本首古诗知识中能够有效发展语文思维,提高学科素养。

四、结语

总之,通过古诗词作为教学媒介,使其能够对美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其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其具有教育作用。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欣赏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却越来越难,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就要求高中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让课堂上更加生动活泼。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思想上的转变,以加强对古诗词的阅读,使其主动地进行学习,以达到全面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荣.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策略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1(14):65-67.

[2] 梁耀文.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3(3):115-116.

[3] 吴真.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J].今古文创,2020(1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