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岳宏

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 545500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乡村传统文化逐渐面临着丧失和消亡的风险。传统村落的凋敝、农村人口的外流、乡村社区的衰退,使得乡村文化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议题。群众文化活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传承乡土文化、凝聚农村共识、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抓手,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群众文化活动;乡村振兴战略;地位和作用

正文


在当前的国家政策导向下,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被纳入国家发展的重要议程[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巩固农业基础、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并将乡村振兴摆上了全局性的位置。在这一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群众文化活动概述

群众文化活动是指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交流为目的,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各类团体中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庙会、文艺表演、社区文化节、游园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传承了文化[2]。在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增进彼此的交流和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还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1.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通过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如民俗节庆、手工艺、传统食品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如举办“桃花节”和“龙舟赛”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既可以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又可以带动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文化活动也可以激发农村的创新活力,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 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在现代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举办各种文艺表演、读书会、书画展等活动,既满足了村民们对美的追求,又可以丰富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减轻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此外,这种活动还能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心,使他们从参与中获得归属感与成就感,从而提升生活品质[3]。

3. 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力

群众文化活动是农村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平台,它能促进村民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社区凝聚力。在集体参与方面,如乡村合唱团、广场舞等,村民们一起创作、表演,既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与集体荣誉感。这一社会凝聚力的加强,将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 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通过定期举办各类培训讲座,技能竞赛,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可以使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如组织农业知识讲座,使农民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通过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课程来提高村民的艺术素养。通过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又能激发其求知欲望,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群众文化活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而且还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通过不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全面提高乡村综合实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发展策略

1.完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建立起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平台,完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镇级人民政府在这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制定长期规划,优先发展基础设施:镇人民政府可制订长期规划,把群众文化活动纳入规划,并把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点项目。例如,镇政府可采取问卷调查、听取居民意见等方式,了解群众的文化需要,并据此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及目标。在规划设计上,要注意多样化、覆盖面,包括“文化广场”、“文体中心”、“图书馆”、“美术馆”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4]。

比如某镇位于山区,镇政府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发现,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居民的文化活动场所较为匮乏。因此,镇政府决定在规划中增加对文化广场和户外剧场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通过规划,该镇成功建设了几处文化广场和户外剧场,成为了居民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多元化筹资渠道:镇人民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可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出资建设文化设施,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设施运营管理。同时,鼓励居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区参与度。

 

比如一家大型企业愿意为当地居民建设一个文化活动中心,镇政府与该企业达成协议,共同出资建设。除了企业的资金支持,镇政府还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建设过程,例如利用居民的闲暇时间进行志愿者活动,帮助清理建设现场、搬运材料等。通过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文化活动中心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了该镇的文化新地标,也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2. 提升群众文化宣传质量效率

创新宣传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数字化时代,海报、传单等传统的宣传手段,虽有一定的作用,却很难引起年轻人的注意。镇人民政府应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数字平台进行文化信息的传播,既能扩大宣传范围,又能增强信息互动性,趣味性。

建立线上文化平台比如创建官方公众号或APP,定期发布本地文化活动预告、文化故事、历史典故等内容,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吸引年轻人关注并参与。收集整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人物故事、古迹遗址等资料,制作成电子书、在线课程或虚拟现实体验,让村民和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学习和体验。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发起话题挑战或互动游戏,鼓励居民分享自己与本土文化的连接点,比如“我家乡的传统美食”、“我家的老照片”等,以此增强社区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比如,利用微信小程序推出的“古镇寻宝”游戏,让玩家在虚拟地图中搜索隐藏的历史、文化遗迹,每次发现一个地方,都能解锁一段相关的故事或视频,吸引了大批游客、当地居民参与,既提高了文化宣传的效果,又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5]。

强化内容策划,贴近群众需求群众文化宣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紧密围绕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策划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化活动,确保宣传内容的接地气和亲民性。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村民对文化活动的兴趣点及意见,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使文化宣传更加贴近群众的需求。结合节日庆典、农事时节和地方特色,举办各种主题活动,例如:春耕文化节、秋收感恩节、非遗工艺市集,使文化活动融入村民的生活。组织老艺人、文化传承人与青少年的交流活动,如“老手艺新传承”工作坊,既可以让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文化,也能让老一辈感受到尊重和价值,增进代际之间的理解和联系。比如某镇每年都会举办“桃花节”,不仅有赏花、摄影比赛,还有桃木工艺品展览、桃文化论坛等活动。通过邀请当地画家现场作画、诗人吟诗,以及举办桃花仙子评选,将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也增强了当地居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3.加强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建设乡村文化活动中心与场馆政府可对建筑设计、功能布局、设施设备等进行详细的规划,保证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和场馆既能满足群众日常文化需要,又能提供展示、演出、培训等多种功能。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采取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共同出资,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后期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和场馆的管理和运营,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配备专业人才,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以保证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和场馆的长期健康发展。通过上述措施,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和场馆将成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加强群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扶持乡村文化传统项目与非遗保护当地有代表性和传承价值的乡村文化传统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镇人民政府进行调研与评估。这些项目包括民间传统技艺、民间节日和乡村戏剧等,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和传承。政府可以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在立法、政策支持、专项资金投入等方面对非遗项目进行保护,避免其流失和失传。在此基础上,政府可组织有关机构、专家、学者开展非遗项目的调查与研究,制定保护与修复计划,引导传承人开展传承与创新。在此基础上,政府能够对乡村文化传统项目和非遗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激发农村民众的文化自信与创造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内容形式

丰富乡村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升乡村文化活力、增强村民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镇人民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从创新活动类型和挖掘地方特色两个方面着手,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是多样化的,涵盖老、中、青各年龄段以及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因此,镇人民政府应策划开展一系列覆盖广泛的文化活动,确保每个人都能找到感兴趣的项目参与其中。组织艺术培训班,如书法、国画、舞蹈、音乐等,特别是为儿童和青少年开设兴趣班,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书画、合唱等休闲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优势,举办徒步、骑行、垂钓、太极拳等户外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乡村风光,增进邻里间的交流。结合当地农业特色,举办农业知识讲座、生态环保教育、科技小发明竞赛等,提升村民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充分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庙会、灯会、龙舟赛等民俗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某镇每年夏季都会举办“稻田艺术节”,不仅有稻草人创意大赛、稻田画展,还有稻米烹饪大赛和农耕体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也让当地村民尤其是孩子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农业生产,加深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挖掘和展现地方特色文化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这些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镇人民政府应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将其融入文化活动中,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举办传统技艺展示和教学活动,如剪纸、刺绣、陶艺等,让村民和游客亲手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组织当地剧团或邀请专业团队,定期上演地方戏曲,如越剧、黄梅戏、皮影戏等,既可作为村民的娱乐活动,也是对外展示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依托本地食材和特色菜肴,举办美食节,开展烹饪大赛、美食街、农家宴等活动,不仅推广了地方美食,也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收集整理乡村历史故事、英雄事迹、民间传说,通过口述历史、图文展览、微电影等形式,让村民和游客了解乡村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

比如某镇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每年举办“红色记忆文化节”,包括红色歌曲演唱会、革命历史展览、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增强了村民的爱国情怀,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作为传承乡土文化、凝聚乡村共识、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群众文化活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间情感共鸣。通过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激发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丰富农村生活的内涵,提升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因此,应当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共同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潘雪芬.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海风, 2021, 000(005):P.91-92.

[2]陈志芳.浅议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参花, 2021, 000(015):139-140.

[3]刘好军.浅论群众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J].潍坊学院学报, 2020, 020(006):157-160.

[4]周广彬.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现实问题与改善路径[J].参花:上, 2020(10):2.

[5]包春秀.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探究[J].喜剧世界:中, 2021(12):108-1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