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教育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夏丽丽

合肥幼教集团北岗花园幼儿园 230000

摘要

生活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课程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教育元素,可以将幼儿的直接生活经验、感兴趣的生活题材、真实的生活情境和课程教学相整合,丰富教育形式,拓展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综合发展。本文将围绕幼儿园生活教育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为主题来展开分析,详细说明了生活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和两者融合的现实意义,列举了促进生活教育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实践路径,并对优化幼儿园生活教育与课程整合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希望以此实现生活教育的可操作性,并为一线教师开展生活教育课程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关键词

幼儿园 生活教育 课程整合

正文


幼儿园生活教育是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以保教结合为手段,以日常生活、教学、游戏等为途径,帮助幼儿学习常规知识、提升自理能力、获得社会技能的教育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生活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园社”的普遍关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幼儿园要重视生活教育与各门课程的相互渗透,探索整合性、开放式、生活化的教育实践模式,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中心,以生活为载体的精神理念,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幼儿园生活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陈鹤琴在“活教育”理论中提到儿童是学习能动的核心,幼儿园生活教育应该基于幼儿生活需要和学习兴趣,选择与幼儿直接生活经验相关的教育内容。陈鹤琴认为儿童的生活是完整的,学习内容也应该是完整的、相互连接的,幼儿园课程应该具有整体性。因此,幼儿园生活教育应该以幼儿的完整生活为出发点,联通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生活资源,打造幼儿走向社会的“生活实习场”。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中强调实际生活经验是实施教育的重要依据。杜威认为教育的意义是对生活的社会延续,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生活教育既要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又要实现教育与生活的相融合。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要体现生活,教育要改造生活,因此幼儿园生活教育内容要源于生活,组织形式要融于生活,课程价值要高于生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建构知识。在幼儿园生活教育中,幼儿作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该支持幼儿亲身体验、积极探索、实践操作、自主建构来习得知识,发展能力,为幼儿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做好身心准备。

二、幼儿园生活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现实意义

1.丰富教育形式,确保生活教育的开放性、趣味性

整合教育的理念强调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需要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经验为重,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操作,强化能力培养,在教育形式上关注兴趣、体验、实践、发展,呈现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更加生活化、趣味化,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营造了自由自主、生动有趣、可操作性强的教育环境。

2.锻炼幼儿实际应用能力,提升生活认知

生活教育主要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幼儿园课程注重给幼儿提供学习任务和挑战,将生活教育融入课程可以促进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学习,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增进对生活常规、社会生活以及周围的环境认知等,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锻炼了理解感知能力、思考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可见生活事例与课程整合可以达到优质的教育效果,扩展教育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3.形成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

幼儿园在对生活教育与课程整合进行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可以从园所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本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特色和园所文化等来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生活素材和活动形式。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可以充分吸纳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形成有深度的园本特色课程体系。

三、幼儿园生活教育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路径

(一)生活教育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在教育行为中我们始终坚持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而一日生活中的入园、如厕、喝水、点心、午餐、午睡、离园等生活环节占据了幼儿园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我们可以从生活活动出发,结合生活教育中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目标,引入与幼儿现有经验直接相关的生活化内容开展专门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形成自理能力。

“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为例,教师通过日常观察和测评了解本班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我爱上幼儿园》鼓励幼儿开心、自主入园,《自己来如厕》告知幼儿有序如厕、整理衣裤、洗手擦手等方法,《宝宝爱喝水》提高幼儿主动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接水喝、节约用水的意识,《吃饭我最棒》教育幼儿爱护餐具、爱惜粮食、细嚼慢咽和保持良好的进餐姿势。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匮乏,情感体验较少,将生活教育与专门性的教学活动相整合可以触发幼儿对生活经历的回忆,增强生活体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生活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幼儿园主题活动以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来源,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为线索,内容宽泛,形式多样,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需要挖掘主题脉络中涵盖的生活教育内容,基于儿童的经验或兴趣寻找并生成生活点,进行补充、调整与完善,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以生成主题活动“萝卜的故事”为例,教师从带领幼儿认识萝卜开始,观看视频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观察比较说说萝卜的外形特征,劳动实践种萝卜、拔萝卜、洗萝卜、切萝卜、腌制萝卜,美食分享中知道萝卜做成的各种美食,拓展知识督促幼儿养成爱吃蔬菜、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总之,生活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整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建构过程,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获得丰富经验,掌握关键生活能力。教师要具备整体把握课程方向、准确判断幼儿上升经验、及时运用资源生成课程和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机智能力来连接生活与课程,帮助幼儿充实生活环境,创造生活机会,让幼儿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生活教育与特色活动的整合  

1.生活与劳动

劳动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实际的劳动活动,引导幼儿参与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动手实践。幼儿园劳动教育主要由教师设计与组织,内容广泛,包括种植活动、饲养动物、打扫卫生、整理玩具和物品、值日生活动、采摘活动、修补图书、文明礼仪小标兵等,幼儿在参与和体验劳动活动的过程中丰富劳动知识,学习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将生活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如在“新年大扫除”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认识劳动工具、制定劳动计划、讨论劳动方法、分组劳动实践、共享劳动成果,幼儿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获得成就感,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通过解决问题“衣帽间的物品怎么摆放”、“盥洗室的地面选择哪种拖把”“拧不干毛巾怎么办”等,拓展了劳动知识与经验,进一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生活与炊事

幼儿园炊事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将生活教育与炊事活动相融合,开展特色炊事活动,如厨艺室活动(制作特色美食)、节日活动(端午节包粽子、腊八节腌制腊八蒜等)、节气活动(清明做青团、霜降晒红柿)、家长厨师进课堂(制作水果糖葫芦),通过师幼互动、家园互动、幼幼互动的形式丰富幼儿对生活的认知,幼儿在参与制作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掌握了厨具的安全使用方法,学会了处理食材的简单步骤,明白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和技能也将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四)生活教育与渗透性活动的整合

1.生活教育渗透领域活动

五大领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生活教育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将生活教育内容与五大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两者整合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在生活教育中渗透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二是在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中渗透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内容会以隐性的方式出现在其他领域中,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如开展中班语言活动《水果屋》,幼儿围绕“我喜欢吃的水果”展开讨论,教师抛出问题“各种水果的特征”,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描述,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教育环境,生活教育渗透在语言领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大班社会领域《有用的安全标志》中,幼儿能够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知道各种安全标志的用途,感受安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将生活教育渗透在社会领域中增强了幼儿的安全和规则意识。

在不同领域中生活教育的融合程度也大不相同,这也需要教师进行筛选、提炼和优化。如中班健康活动《大公鸡早早起》,教师可以提取早睡早起身体棒的信息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大班科学活动《环保小卫士》,教师可以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指导幼儿学会给垃圾分类,爱护公共环境;小班艺术活动《找朋友》,教师可以结合歌词“敬个礼,握握手”,引导幼儿与好朋友相处要文明有礼貌。

2.生活教育渗透游戏活动

游戏的自主性与趣味性符合并反映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学习特点。寓教于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将生活教育渗透在区域游戏中,通过美工区操作《扣纽扣》、《系鞋带》等玩具材料锻炼幼儿学会整理自己衣物的意识,表演区扮演各类角色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益智区拼图游戏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将生活教育渗透在户外游戏中,通过体育游戏《森林大闯关》《红绿灯》《打倒大灰狼》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个人卫生习惯以及收纳整理玩具材料的意识等。总之,将生活教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真正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效果,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愉快氛围中巩固了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

3.生活教育渗透环境创设

丰富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创设、园所各功能区的划分、班级环境的设计、区角的布置及材料投放的层次与种类都要考虑为幼儿进行生活体验、养成良好生活常规提供支持。如幼儿园的小树挂上幼儿自主设计的环保宣传画,楼梯间张贴讲文明、懂礼貌的图片,娃娃家布置家庭生活场景,图书角墙面绘制端正姿势、保护眼睛、爱护图书等标志,玩具柜与玩具筐对应贴上相应的标识、盥洗室张贴正确如厕和七步洗手法的图片,布置植物角时提供画笔、观察记录本,公共区创设生活街等,这些隐形的生活教育有利于幼儿随时随地感受生活场景。

四、幼儿园生活教育与课程整合的教育建议

(一)幼儿园要大力支持和推动生活教育

幼儿园支持和推动生活教育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的动力保障。在推进生活教育与课程整合时,幼儿园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定期组织教师培训。通过开展与生活教育相关的培训、教研会,加深教师对生活教育内涵的理解,掌握当前生活教育最新的研究动态,形成正确的生活教育观;第二,合理创设物质环境。幼儿园要选择合适的环境,将生活教育目标融入到有准备的环境中,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第三,积极加强家园合作。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家长会、家长学校的形式了解幼儿生活经验,确保生活教育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契合,同时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生活教育课堂,家园协同共促幼儿发展。

(二)教师要深刻认识与理解生活教育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生活教育观也直接影响幼儿园生活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有效践行生活教育理念,充分尊重了解幼儿日常生活,选取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符合或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内容,采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保证和推动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要重视创设与利用生活情境

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要用心观察、及时运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开展随机教育,也可以专门为幼儿创设或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体验,帮助幼儿在场景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促进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生活中伴随教育,教育中体验生活,生活与课程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将生活教育与课程整合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必然举措。我们希望看到幼儿通过生活、学习生活、面向生活获得向上向前的发展,实现自然、本真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邱远红.浅谈幼儿园生活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20):163-16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1.

3]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活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4.

4]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瞿诗佳.生活化教育提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J].读写算,2023.12.15.

6]卫晓萍.走进真实且面向未来的幼儿园生活教育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22.09.15.

7]孙静.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J].学园,2024.02.05.

8]张丽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9]苏玉凤.整合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生活教育课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06.04.

10]韩娇娇.谢华.生活教育视角下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思与行[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3.09.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