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国际传播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微短剧;国际传播;发展现状;前景研究
正文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近几年,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文化产品,因其时长短、制作周期快、成本较低以及传播迅速等特点,正逐渐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新宠。微短剧国际传播引发了广泛关注,国外学者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探讨了微短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策略与效果(Smith 2023)、微短剧如何克服文化差异,以及如何适应不同国家观众的文化习惯和审美需求(Smith 2022;Lee & Park 2023);还有学者关注微短剧在国际市场上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结构(Johnson 2022),以及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获取更准确全面的研究数据(Lee 2024)。总之,国外研究涉及跨文化传播、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丰富了微短剧的理论体系,为微短剧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实践指导。
国内学界对微短剧的关注也在增加。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微短剧进行研究,包括其发展历程、市场现状、挑战与机遇、传播策略、受众特点、内容创新等方面(赵晖 2023;尤达 2022;杨宇彤 2024;苗春 2024);研究方法也日趋多样化,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赵晖 2023;程俊欣 2021);有学者还揭示了技术创新在推动微短剧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尤达 2021)以及微短剧国际传播成功案例分析(潘皓 2020;曾丽红 2024;杨宇彤 2024);中国传媒大学发布了《微短剧创作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赵晖2023);有关微短剧的国内外论坛也在增多,国内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学者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合作研究,推动微短剧国际传播研究的全球化发展。
综上,微短剧国际传播研究在国内外均呈现出积极态势。国外研究侧重于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适应和翻译问题,以及不同国家观众的接受差异;国内学者多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探讨微短剧如何反映当下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特点,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和效果。然而,目前多数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文献有限且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来整合不同的研究发现,且跨学科视角整合有待加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拓展理论框架,深化对微短剧国际传播动态的认识。而且,由于微短剧行业发展迅速,现有研究可能很快就会过时,需要不断更新以反映最新的传播趋势和观众偏好。
二、研究内容
微短剧国际传播研究涵盖其发展现状、挑战、机遇、前景、对策等研究。现状方面关注微短剧在国际市场的传播范围、受众接受度及影响力;挑战方面涉及跨文化沟通、内容创新及市场竞争等问题;机遇研究关注国际合作、技术创新等带来的新可能;前景展望探索微短剧在国际舞台的潜力与趋势;对策研究旨在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推动微短剧国际传播的持续发展。微短剧国际传播研究将围绕其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的逻辑思路展开,分析和挖掘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与潜力。
1.微短剧国际传播发展现状
微短剧凭借其紧凑剧情、高效叙事、制作精良、主题多样等特点通过全球化平台轻松传播,受到全球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热烈追捧,未来将会持续大放异彩。微短剧在亚洲市场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增长显著,用户基数庞大,在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及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活力;微短剧在北美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制作公司和创作者开始关注微短剧领域,增长势头明显;微短剧在欧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其独特故事叙述方式和创新内容类型深受欧洲观众的喜爱,传播范围将会随着欧洲文化市场的开放和多元化逐渐扩大。
随着TikTok、YouTube、Vimeo等短视频平台的全球化扩张,微短剧获得了更广泛传播和关注;许多优秀微短剧创作者开始尝试将作品推向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各国创作者加入到微短剧创作中,丰富了该领域的内容和形式。 从市场规模、受众规模、多样化题材方面考察微短剧市场近年来爆发式增长、观看习惯转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受众接受度;目前国际受众对微短剧反响的具体数据尚不充分,需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
中国微短剧出海势头强劲,已在海外赢得了一定的观众群体,如在美国iOS娱乐榜上,中文在线集团的Reelshort应用曾一度力压TikTok,点众科技的Dramabox应用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娱乐榜排名中成功进入前10,其原创微短剧在北美、东南亚、中东以及中国台港澳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盈利颇丰。2023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发放微短剧行政许可,微短剧行业就从粗放式进入精品化发展新征程,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总之,中国微短剧在海外市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未来通过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制作高质量内容、以及有效营销策略,可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2.微短剧国际传播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方面,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导致微短剧在不同国家市场中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凸显自身特色、打造品牌形象成为吸引海外观众的关键;政策法规限制和版权保护问题对微短剧国际传播也造成一定阻碍。
机遇方面,全球化推进和网络技术发展为微短剧作品走向海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国际观众对多样化、精品化内容需求不断增加,为微短剧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也为国际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3.微短剧成功案例分析
分析多个中国微短剧在国际上传播的成功案例,重点分析其成功原因,为微短剧国际传播提供经验和借鉴。
《“一带一路”睡前故事》:分析该剧如何通过形式创新降低话题的接受门槛,如何利用地球仪、积木、贴纸等玩具作为视觉辅助,使复杂的国际议题变得简单易懂。
CGTN原创短视频:分析CGTN如何通过多种原创短视频类型,使作品的平台流量表现优异,从而成功实现中国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动态的国际传播。
《逃出大英博物馆 》:分析该剧如何通过创意内容、精良制作、文化共鸣、多渠道推广等方面的努力,而成功吸引国际观众,传递中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我是名角儿》:分析该剧如何创新内容,如何针对国际观众进行精准定位和策略调整,另外,制作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也不可或缺。
《纸船》:分析该剧如何通过内容创新、传播和营销策略与多渠道推广,以及受众反馈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成功实现海外传播,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4.微短剧发展前景
微短剧市场增长潜力巨大。随着全球观众对高质量、快节奏内容的需求不断增长,微短剧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关注和喜爱,国际传播空间巨大;微短剧内容将创新且多样。为适应国际市场,微短剧将会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提供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需求;微短剧国际传播渠道将拓宽。将会提升运营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宽海外传播渠道,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利用科技创新提高国际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微短剧商业变现方式趋向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广告投放外,还通过付费观看、版权销售等方式实现盈利,为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空间;微短剧产业链将日臻完善。随着政策层面的利好和市场需求的推动,微短剧行业的产业链日益完善,相关企业发展情况良好,未来产业趋势向好。
5.微短剧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梳理,微短剧对策与建议如下:注重内容创新,优化制作水平,提升微短剧视听体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海外制作机构、平台等合作,共同推出优质作品;利用多媒体渠道宣传,提高微短剧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关注海外市场需求,调整微短剧内容与风格,实现精准传播;尊重当地文化习俗,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三、小结
总之,本文借鉴传统影视传播理论,结合微短剧特点和国际传播特殊性,提出创新观点和解释模型,为微短剧国际传播研究提供新见解。另外,注重从跨文化角度探讨微短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效果、受众接受度等问题,以更好地理解微短剧国际传播机制和文化影响;同时关注微短剧的内容、形式和艺术表现,涉及市场分析、受众研究、传播策略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全面揭示微短剧国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微短剧国际传播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增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微短剧国际化将刺激本地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创作者制作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品,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微短剧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可展示本国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增强了解和认同,从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3-03-02)[2023-03-30]. 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303/c88-10757.html.
[2]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EB/OL].(2024-1-12)[2022-12-26], http://www.nrta.gov.cn/art/2022/12/26/art_113_63041.html.
[3]赵晖.微短剧创作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2023 年上)研究报告[R].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微短剧精品创作与文化传播论坛”发布,2023.08.
[4]尤达.短视频剧情化与网络剧迷你化——网络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的迷思与探索[J]. 中国电视,2022(3):75-82.
[5]尤达.媒介进化论视角下网络自制剧的海外输出:技术、叙事与形态[J].现代传播,2021(5):112-117.
[6]苗春.精品微短剧助力文化“走出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1-26.
[7]曾丽红等.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破圈的内容传播逻辑[J]. 视听界,2024(2):58-71.
[8]高凯等.极致体验与情感满足:微短剧的全球传播实践[J].现代视听,2023(11):45-47.
[9]杨宇彤.共情视域下网络微短剧传播策略探究——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4(03):243-246.
[10]潘皓等.短视频叙事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J]. 中国电视,2020(10):90-93.
[11]Johnson, L. (2022). The Business Model of Micro-drama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Media Business Review, 18(2), 78-92.
[12]Lee, K. (2024). 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ie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Micro-drama. Journal of Digital Media and Technology, 26(1), 56-73.
[13]Lee, K. & Park, H. (2023). The Global Reach of Micro-dramas: A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udience Engagement and Preferences.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9(1), 78-95.
[14]Smith, J. (2022). Micro-drama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18(3), 145-162.
[15]Smith, J. (2023).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Micro-drama: Strategies and Effec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a Studies, 25(3), 123-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