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四育”共筑成长之路:小班幼儿生活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新模式探索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熊丽丽

合肥幼教集团北岗花园幼儿园 230000

摘要

本文针对小班幼儿生活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三培四育”共筑成长之路的新模式。通过家长和幼儿园的紧密合作,关注幼儿在智力、情感、社会、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研究发现,通过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为小班幼儿生活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家园合作;小班幼儿;生活教育;三培四育

正文


在小班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生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家园合作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模式的创新与改进势在必行。传统的家园合作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新型的家园合作模式成为了当前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三培四育”理念概述

(一)“三培”理念

“三培”理念是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全面教育理念,包括品德培养、智力培养和体质培养三个方面。品德培养注重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公德,智力培养关注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体质培养则强调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这种理念旨在让幼儿在品德、智力和体质三个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四育”理念

“四育”理念关注小班幼儿的道德品质、智力发展、身体健康和审美情感四个方面的培养,旨在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通过家园合作新模式的探索,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智力、增强体质、培养审美情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三培四育”在小班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幼儿园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了“三培”课程,包括生活培训、学习培训和社会培训,以及“四育”模式,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这些教育理念,幼儿园创新了家园合作模式,通过定期家长会议、家长参与活动以及家园联系册等方式,促进家园之间的紧密合作。例如,家长在家长会议上了解到幼儿在园的表现,与教师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在亲子游戏中,家长直接参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增进彼此的感情;家园联系册则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幼儿的动态,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这种家园合作新模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二、家园合作新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共同构成了幼儿成长的重要支柱,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家庭教育以其个性化和针对性,为幼儿的早期成长奠定基础,塑造其个性和行为习惯;而幼儿园教育则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化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尽管两者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但通过家园合作新模式,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融合,共同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合作共育的理论基础

家园共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它强调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家园共育是一种社会参与模式,体现了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并将教育责任扩展到整个社会。心理学理论也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支持,认为幼儿的发展需要在丰富的互动环境中完成。在家园共育的新模式中,强调“三培四育”的理念,即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学习兴趣,以及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通过促进幼儿园和家庭在七个方面的共同教育工作,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家园合作在小班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园合作对于小班幼儿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能力、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能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家园合作,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制定适合幼儿的教育策略,确保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环境中获得一致的教育影响,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三培四育”共筑成长之路的实践策略

(一)家园共育的实践策略

通过家长和幼儿园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小班幼儿生活教育中,采用“三培四育”的实践策略,即通过三种培养方式和四种教育内容,来实现家园共育的新模式。

三种培养方式分别为亲子共学、家园互动和社区参与,旨在全方位促进幼儿的成长。亲子共学通过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手工等,既增进亲子关系,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家园互动通过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共同探讨幼儿教育问题。社区参与则通过组织社区实践活动,如社区参观、社区服务等,让幼儿了解社会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例如,幼儿园与当地图书馆合作,定期举办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四种教育内容涵盖了生活自理、情感、社会和认知等方面,旨在全面培养幼儿的素养。生活自理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如穿衣、洗手等;情感教育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如自信、合作等;社会教育培养幼儿的社会素养,如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认知教育则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如语言、数学等。例如,家长在家中鼓励幼儿自己穿衣、整理玩具,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而在幼儿园,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提升社会素养。通过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幼儿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家园互动的实践策略

在小班幼儿的生活教育中,探索出一套“三培四育”的家园合作新模式,即通过培养生活习惯、培养情感态度、培养社交技能,以及实施德育教育、生活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构筑幼儿成长的坚实之路。

生活习惯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通过举办“生活小能手”等活动,教导幼儿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如自我服务和整理物品。家长被鼓励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参与适宜的家务,如叠衣服和整理玩具等。例如,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穿衣服比赛,鼓励他们自己穿衣、整理床铺等。在家里,家长教导幼儿如何叠衣服、整理玩具和书桌,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家园共育的努力,幼儿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情感故事分享”等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共同致力于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教师与家长定期交流幼儿的情感表现,共同探讨适宜的引导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情感故事分享活动,让幼儿通过听故事、分享感受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在家里,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情感故事书籍,引导他们理解和表达故事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善良品质。通过家园共育的努力,幼儿能够逐渐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互动等形式,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社交技能的平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积极创造机会,如家庭聚会、朋友聚会等,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练习礼貌、合作等社交行为。例如,家长组织一些小型的家庭聚会,让幼儿邀请自己的小伙伴来家里玩,通过共同的游戏和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通过这样的实践,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到社交技能,还能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得到锻炼,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德育教育是幼儿品德培养的基础,通过“德育故事汇”等活动,幼儿园向幼儿传授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家长在家中应该通过讲述道德故事、树立良好榜样等方式,强化这些价值观,培养幼儿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例如,家长给幼儿讲述一些关于诚信、友善、勤奋的故事,引导他们理解这些美德的重要性。家长自身也要做好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教育幼儿,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美德的熏陶。通过家园共育的努力,幼儿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幼儿园通过“生活常识课”等形式教育幼儿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日常安全知识。家长则应配合幼儿园教育,在家中加强安全规则的讲解和实践,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跟陌生人走等。例如,家长和幼儿一起模拟过马路的场景,教他们如何看红绿灯、如何安全地过马路。家长通过讲述一些关于不跟陌生人走的故事,让幼儿明白跟陌生人走可能带来的危险,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家园共育的努力,幼儿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意识。

通过“感恩行动周”等活动,幼儿园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和回报。家长在家中开展类似的活动,例如,家长和幼儿一起编写家庭感恩日记,记录下对家人、朋友的感谢之情。比如,家长鼓励幼儿每天写下至少一件他们感激的事情,无论是家人的关爱、朋友的陪伴,还是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通过这样的实践,幼儿能够逐渐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出感恩的心态。

幼儿园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情绪表达工作坊,帮助幼儿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应当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例如,家长定期与幼儿进行心灵沟通,询问他们的感受和困扰,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如果幼儿出现情绪问题或行为异常,家长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支持的家庭环境。通过家园共育的努力,幼儿能够更好地发展心理健康,成为自信、乐观的人。

(三)家园合作的评价与反馈

为了提升家园合作在小班幼儿生活教育中的效果,建立一套评价与反馈机制。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覆盖幼儿的生活自理、社交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确保家长和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幼儿的成长情况。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以获取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建立了定期的反馈机制,通过家园联系簿和定期沟通,让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分享幼儿的进步和问题。根据评价和反馈的结果,家长和教师共同制定改进措施,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案例选取了某城市的一所幼儿园,该园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三培四育”教育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以及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提升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团队协作精神、道德品质、思维创新能力、身体素质和审美情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所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通过实施“三培四育”教育模式,幼儿在生活自理、社交、兴趣爱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家园合作也得到了加强,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种新模式下,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以“三培四育”理念为指导的家园共育活动设计

在小班幼儿的生活教育中,以“三培四育”理念为指导,设计了一系列家园共育活动。所谓的“三培”,即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四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活动中,发现家园合作的效果非常显著。例如,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通过家园共育活动,让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践。在德育方面,通过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孝老爱亲”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尊敬老人,爱护亲人。

案例二:家园共育活动在解决幼儿成长问题中的作用

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发现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有效解决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幼儿在入学后出现了适应困难的问题,通过家园共育活动,帮助幼儿和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幼儿能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发现家长的参与度非常高,家长们都非常愿意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这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教育效果,也使家长们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成长。

案例三:家园共育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发现这种模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种活动,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创造力等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幼儿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案例启示

家园合作在小班幼儿生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定期沟通与交流、共同设计教育活动、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以及建立长效机制,家庭和学校可以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幼儿在生活自理、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方面的进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论

“三培四育”模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培养良好习惯品质方面的有效性。研究也指出了家园合作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有益的参考。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如样本范围有限,其他年龄段和领域的应用价值尚未探讨,操作细节有待改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和完善实施细节。

参考文献:

[1]李倩茹.小班幼儿生活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3.

[2]周嫒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

[3]范琳青.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实施的个案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