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企业标准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应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1. 标准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标准作为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所有环节,是企业技术创新、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保障安全优质高效运行的技术法规和重要文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油田企业标准总数超过15万项,这些标准涉及60多个行业、1200多个专业,而且每年都在快速更新。其中的至少30个行业500个专业2万项标准与油田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关。据调研了解,目前仍有大部分油田企业所需标准都要购买纸质文本。
2.标准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推行标准管理信息化,除了能消除上述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油田企业标准体系化、数字化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应用管理平台,所有数据来源准确、高效,使用过程快捷方便,管理部门可以更精准、便捷的对标准进行各级管理;充分利用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成熟技术,通过建立标准管理查询系统(以下简称标准系统),实现所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文本电子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实现标准的快速、准确查阅和下载使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BS架构,构建web平台,实现标准规范的查询、更新、层级展示及企业标准的自录入,当新版本标准文件更新时,旧版本文件显示已过期标识。层级展示含三大类:国内标准、国际标准、法律法规,各项下又包含若干子项,以期实现标准规范依照类别、专业分别归类,层级检索,且保障使用上的便捷。
3.标准管理信息化的构思
3.1标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标准管理信息化平台或信息系统的设计应体现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易使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原则。
3.1.1先进性:应当采用当代主流技术,既要考虑应用平台和工具的先进,更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应用设计的先进性,以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求。在先进的编码基础上开发,结合高新技术吸取国内外软件的优点,综合单位实际情况专门设计,使系统不仅在当前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1.2可靠性:系统设计应采用成熟、稳定、可靠的软件技术,保证系统在大数据量、高并发的情况下不间断地安全运行。
3.1.3实用性:根据项目需求和工作流程,从方便用户使用的角度进行系统设计、功能和模块划分。工作流程设计要求简捷流畅,适应工作流不稳定和突发事件等各种现实情况。采用面向用户的设计风格,全中文操作环境,全中文的用户界面,设计满足人性化操作方式的管理系统。
3.1.4易使用性:
应用界面简捷、直观,尽量减少菜单的层次和不必要的点击过程,使用户在使用时一目了然,便于快速掌握系统操作方法,特别是要符合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方便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使用;在功能设计、软件操作以及其它方面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以用户为中心,设计以实用性为第一目的的系统。
3.2 标准信息系统功能定位
3.2.1标准电子文本数据库功能
建立标准PDF的电子版数据库;标准种类包括:公司主要业务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并以层级展示;访问快捷,高效;
3.2.2标准查询系统检索功能
建立标准的查询系统;查询系统至少能按下列条件进行高级检索:标准编号、名称、状态、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所属专标委、代替标准、起草单位等信息;
3.2.3标准的管理功能
建立标准查询系统的管理功能;该功能应具有批量导出和文本分类管理、下载使用以及标准状态标识;留有标准信息的分专业和分单位自主管理入口;
3.2.4标准的更新功能
建立标准更新体系:能够实现在线自动和离线手动更新标准数据,并具备新发布标准的订购功能。
3.3 系统架构及运行机制
标准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的web应用,其优势在于它是一个调度任务集中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应用程序平台,它是一个分布式、开放、适用性强、高性能、端到端的平台)在web结构中,事务层和数据逻辑层放在中间组件层,应用由复用组件继承,通过标准语言汇编、跨平台的统一协议发布,用标准用户界面显示,它与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无关。它能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无需客户端;
——事务层可共享;
——不同逻辑组件的分离意味着设计人员可以独立的设计他们的各自部分;
——统一的、抽象的用户界面可使用户更有效的从同一数据源中存取数据;
——这种结构可更有效的在企业内部网、外联网上运行;
在 数据后台这块,建议采用ORACLE数据库作为支撑,其优势在于:
a)支持多用户,大事务量的事务处理
b)在保持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方面性能优越;
c)支持分布式数据处理,将分布在不同物理位置的数据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控制下,组成一个逻辑上统一的数据库,完成数据处理任务
3.4标准信息系统的资源配置要求
3.4.1硬件环境
信息系统运行应选择可靠、高性能的服务器来承担;衡量服务器的可靠性主要依据服务器所采用的技术,并且最关键的要素是此服务器是否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得到过考考验;同时采用冗余技术,目的是消除服务器系统单故障点的重要手段,PC服务器的冗余主要包括以下的部件:电源、硬盘、内存、CPU。企业网络应用中应尽量采用以上部件冗余技术来保障服务器的可靠运行。
3.4.2软件环境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UNIX操作系统,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采用WINDOWS系统。数据库系统建议采用oracle Dtabase 11g以上。
3.4.3 网络环境
网络带宽至少在10M以上速度保证自动更新程序的运行;外网地址配置建议留有进出口。
3.4.4 数据资源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协获取,企业标准内部收集调配。
4.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设计
标准管理信息系统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为专业体系、管理工具和系统工具;
4.1专业体系
4.1.2功能设计
a) 按专业整合所有标准;以层级模式展示不同专业;
b) 所有标准以PDF格式存储,并且支持下载、复制;
c) 支持标准按编号、名称、状态、发布日期等关键字进行高级检索;
d) 实现标准的自动更新;
e) 支持企业标准自定义上传;
f) 支持企业自建目录;
4.2流程设计
a) 标准查询
输入:关键字,输出:标准题录列表,包括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废止日期;
b) 标准信息管理
输入:客户目录节点号,输出:标准题录列表,包括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废止日期;
c) 标准详情
输入:标准id,输出: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废止日期、主编部门、参编部门、起草人、起草单位、替换、被替换、关键字、简介
4.3 自动更新设计
系统的数据更新根据要求从以下两种方式中随时切换:
a) 在线更新:当服务器可以连接internet时,通过互联网与外协单位的更新服务器进行校对;校对后,发送更新请求到更新服务器,更新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开放更新部分文档信息的下载;
b)离线更新:当服务器无法连接internet时,由外协单位按时生成数据包,手动从服务器端由操作员进行更新;离线更新分为两部分:文档部分直接覆盖原服务器的相关文件夹,题录部分用一个文件上传直接实现;
5.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5.1 系统建设工作部署
标准管理信息系统是标准化管理业务与计算机网络业务有机结合体,设计两个不同专业的融合,因此,建议由标准管理使用单位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单位共同开发,并组建工作组指定专人负责,按照需求调研、方案确认、功能实现、项目试运行、培训、反馈及优化等程序开展建设工作。
5.2 系统测试及运行要求
在系统完成后,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试:
5.2.1功能性测试
对项目阐述的系统功能进行测试
5.2.2流程测试
对项目中的典型流程进行测试
5.2.3容错测试
容错测试的检查内容包括:
a)系统对用户常见的误操作是否能进行提示;
b)系统对重要数据的删除是否有警告和确认提示;
5.3 人员培训及运维管理
5.3.1 由系统软件开发单位提供人员的系统维护培训服务及必要的支撑技术培训服务,同时提供软件产品的使用方法及涉及的相关知识培训:并提供系统平台各类用户群体的应用操作培训服务。
5.3.2 由开发单位和建设单位共同维护;开发单位保证7*24小时的在线支持。日常运维内容包括:提供标准规范的自动更新服务、提供标准规范系统的相关软硬件技术支持、提供各种突发故障的上门现场服务。
1. 结论与展望
油田企业的标准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未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标准管理信息化将在更广泛和深入的领域得到应用。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油田企业标准管理信息化体系,以适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麦绿波,标准学——标准化的科学理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标准化工作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2021
3.李春田,标准化概论(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