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孟亮

湖南常德津市市德雅中学

摘要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教育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问题提出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探究性,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问题提出;能力培养;初中数学

正文


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问题提出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基于问题提出的教学模式则打破了这一局限,它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数学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问题提出能力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意味着他们具备了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在数学学习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问题提出能力有助于深化理解。当学生能够针对所学知识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进行自我挑战和知识内化。这种过程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数学概念的本质,从而达到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问题提出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和公式,它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实用性。问题提出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查找资料、分析信息、形成假设和验证结论,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数学思维,还涉及到了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影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习惯、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认知水平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石。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结构决定了他们能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一个知识丰富、认知结构完善的学生更有可能提出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思维习惯对问题提出能力有着直接影响。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学生更倾向于质疑现状、探索未知,从而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相反,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往往缺乏提出问题的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内在动力。内在动机强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他们更愿意主动探索和提问。而外在动机,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可能会限制学生提出问题的意愿和能力。自我效能感也是影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因此他们更敢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提出问题。

(二)外部因素

影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学习环境和评价体系。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提问机会。教师角色在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问,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和平台。教师的积极反馈和支持能够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信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也有重要影响。一个开放、包容、鼓励探索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促使他们更愿意提出问题。相反,一个压抑或竞争激烈的环境可能会抑制学生的提问欲望。评价体系也是影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外部因素之一。评价体系过分强调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提问和探究的过程,那么学生可能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应试上,而不是主动提出问题。

三、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探究式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提倡探究式教学,意味着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自由地提出问题,即使这些问题可能并不完美,也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二)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对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更容易提出与实际相关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则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集体智慧激发更多的问题。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不同的角色,从而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这些丰富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提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提出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连续追问引导

在教育实践中,创设问题情境被证明是提升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需精心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在情境中主动识别并阐述问题。教师应采用连续追问的技巧,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一个基础问题出发,依据学生的反馈,逐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能有效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技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提出的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激发。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深入探究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学术探索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数学教育,应当继续深化这种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于茂林.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18):117-118.

[2]陈炤.培养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11.

[3]赵冬星.初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J].读写算,2020,(31):163-164.

[4]邵彦宁.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59.

[5]张海新.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1):8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