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视域下县域高中教学现状及实践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酉世明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 湖南 临澧 415200

摘要

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应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激励能力,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因此,本文以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县域高中教学的现状与实践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对策,旨在为高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关键词

积极心理;县域高中;教学现状

正文


面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县域高中教学现状呈现出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注重个体潜能和幸福感的教育理念,对优化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业和人际关系中的困难,还能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积极心理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

一、积极心理视域下县域高中教学现状

(一)教学缺乏有效情绪管理

在县域高中,学生普遍面临着诸多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如学业压力、家庭压力以及人际关系压力等,这些压力往往导致学生情绪的波动频繁且剧烈。然而,学校在情绪管理方面缺乏系统化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使得学生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和管理技能。由于资源有限,县域高中通常无法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情绪管理培训,导致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往往无法有效地应对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这种缺乏情绪管理指导的环境下,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爆发、焦虑、抑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长期心理健康。特别是在面对重要考试和未来职业选择时,学生因为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技能,可能会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恐慌之中,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1]

(二)师生互动不足

在许多县域高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缺乏真正的沟通和交流。教师通常只在课堂上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而很少有时间或机会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心理状态。学生们可能因为对教师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而不愿与其交流,导致教师难以获取关于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真实反馈。在这种冷漠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可能感到缺乏被理解和关注,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较低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他们可能不愿提出问题或参与班级活动,因为缺乏对自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师生之间的疏远关系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得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发展空间。

(三)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下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信念。在县域高中,学生往往因为缺乏成功的体验和挑战机会而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资源有限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很难通过学习获得积极的反馈和认可,因此很难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同时,由于缺乏挑战性任务和正面反馈的教学环境,学生也很难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成功。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降低,也削弱了他们面对学术和生活挑战的能力。

二、积极心理视域下县域高中教学实践策略

(一)关注情绪管理,培养情绪智力

情绪管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通过教学内容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情绪智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也为他们将来在社会和职业生活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情绪日记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会要求学生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写下他们当天的情绪体验和感受。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下导致情绪波动的具体事件或情境。他们可以描述自己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感受,以及面对情绪波动时的应对方式。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比如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实的情感,鼓励他们分析情绪波动的原因,并思考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收集学生的情绪日记,并在个别辅导或小组讨论中与学生分享,共同探讨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技巧。通过情绪日记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提高情绪认知能力,并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这种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绪智力,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有益的支持和指导。

)优化师生互动,加强情感联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优化师生间的互动模式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常态化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班级凝聚力[2]

例如,教师可以每个月安排一个下午开展情感分享会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将教室布置成温馨舒适的环境,放上柔和的音乐,营造出放松的氛围。然后,教师会邀请学生自愿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长故事。学生可以选择分享自己的喜悦、挑战、悲伤或成长收获等内容。如,一位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面对学业压力时的感受和应对方式。他可以描述自己曾经感到焦虑和沮丧,但通过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以及寻求老师的帮助,逐渐克服了困难,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他还可以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悟和未来的目标,鼓励其他同学勇敢面对挑战。在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成长故事,展示出自己的真诚和理解。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倾听和支持,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得以加强,班级凝聚力也会得到提升。通过情感分享会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任建立,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三)促进自我实现,提高自我效能感

积极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个体达到其潜能的重要性。在县域高中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在克服困难和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感受成就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也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3]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开一个个人主题的写作作业,比如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梦想与目标。学生需要在作文中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目标。他们可以分享自己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收获。在这个写作项目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教师也可以设定一些挑战性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以及展示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完成作文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作文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听取同学们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了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三、结语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县域高中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舞台。教师作为学生心理成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应深刻认识到自身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优化师生互动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能培养他们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公民。同时,县域高中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与修养,把握每一次教学机会,创设条件,努力营造一个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环境,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薛海军.积极心理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9(12):2.

[2]张玲.积极心理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1(18):83-84.

[3]潘国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内蒙古教育, 20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