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说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春晖

萍乡市翠湖小学 邮编:337000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说理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说理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全新的学习体验中积极参与、快乐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说理教学;实践策略

正文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进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数学说理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的价值

1、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说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说理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使他们在知识掌握、思维拓展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新课标对说理课堂的理念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倡导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具互动性的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共同探索,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并表达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说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以及课堂氛围的僵化状态。说理课堂通过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进而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说理课堂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则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索知识应用策略。这种师生角色的转变,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和开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说理课堂强调对知识本质的深入理解。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往往只关注知识的表面形式,而忽略其背后的逻辑和本质。而在说理课堂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逐步深入到知识的内部结构中,探索其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这种深入理解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可以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说理教学的实践策略

1、营造愉悦氛围

在一种轻松而活跃的氛围中,更容易促进学生思考与创造。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支持时,将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积极投身于数学说理的课堂讨论之中。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轻松的氛围,为放松地进行表达和展现思考能力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可以运用小组竞赛、角色扮演以及游戏化学习等多种形式,以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参与数学论证活动。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将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布料、塑料杯、纸盒等,并尝试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品如何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这样的比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引导他们用清晰的语言进行说明和论证,从而潜移默化地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具体形象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巧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深受他们喜爱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说理的热情,调动他们主动表达、积极交流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锻炼思维、提升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自由地选择和排列这些小棒,探索如何可以组合成三角形。这个阶段,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和实验,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在学生掌握初步规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比如:为什么某些特定的组合不能形成真正的三角形,或者哪些特定的组合可以形成三角形。如此,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问,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当两条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另一条小棒的长度时,才有可能形成三角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义,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此,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游戏和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并逐渐强化自身表达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发认知冲突

在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因参与度不高而缺乏积极说理的意愿,这不仅导致他们不敢开口、无法展开讨论,还可能影响他们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鼓励他们主动寻求答案、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点燃他们的说理兴趣,促使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个不规则形状的纸片,并询问学生如何计算这个纸片的周长。由于学生之前接触的都是规则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等,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周长的概念,并解释周长是指物体边界的长度。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测量工具,如细绳、直尺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测量不规则形状周长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如何准确测量曲线的长度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准确地测量周长。如此,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还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说理任务。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计算这些物体的周长,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促进他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说理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说理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多元、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说理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引导下,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进而激发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热爱,并潜移默化地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金凤. 小学数学说理课堂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考试周刊,2020(A4):67-68.

[2] 卓艳慧. 浅谈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教学[J]. 神州,2020(19):74-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