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阅读;语文;兴趣;方法
正文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重视阅读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课堂活力的增多。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重要教学实践。结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需求,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做好语文教学过程的整体改革,才能让小学生的阅读学习瓶颈得以解决。
一、加强朗读训练,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学
朗读,是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理解程度的重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朗读活动教育意义的总结。在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朗读这一传统的学习行为。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朗读的作用,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反复地朗读。朗读环节的缺失,会影响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对内容的把握。开展有效的朗读活动,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促进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与作者互动,与文字互动,深入理解文字内容,感受作者传递出的真情实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突出朗读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朗读,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和形式,像朗读、默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感受文学作品的韵律美和内容美,深入理解作者传递的情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朗读方式。
像在讲解《咏柳》这首古诗时,为了让小学生的古诗学习过程具有画面感和情境感,教师可以通过齐读的方式,营造真实的氛围,促进学生在齐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一边读,一边想象对应的画面,理解古诗的内容,降低古诗词理解难度。又如在讲解《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深入体会个人所扮演角色的心理状态,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去。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故事的深意,从而完成阅读学习任务。
二、丰富任务形式,构建学习任务群提升阅读质量
在当前教育形式的要求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教学的整体性。采用任务式阅读,能够将单元内不同文章内容相结合,更好地突出教学综合化的特点。任务群阅读打破原有阅读独立的传统情况,将阅读文章整合在一起,从而深入阅读。阅读任务群能够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群阅读使思维得到发展,丰富阅读形式,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且主体地位也得到了重视。通过任务群学习,能够对文章有深层次的解读,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在开展单元任务群阅读的同时,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组织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本单元阅读方向,回顾旧的阅读知识,进行新的阅读知识,总结单元阅读特点,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满足学生的学科学习需求和个人成长需求。
在课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考虑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像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中,小学生对威尼斯这个城市充满好奇。单元内还有《牧场之国》《金字塔》,都描述了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浏览本单元的文章题目,思考口语交际话题:我是小小讲解员,在阅读中带着任务,如果我是讲解员,我该如何介绍此地的情况呢?如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会更高。在课外阅读活动指导过程中,教师也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阅读主题和兴趣选择阅读书籍,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阅读书籍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完成不同类型的阅读学习任务,拓展个人视野,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传授科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个性阅读方法
将正确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小学生,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个人阅读困惑。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之下,教师要改变向学生传输标准答案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才能让阅读成为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更多的动力参与到未来的阅读活动中。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阅读方法,能够降低他们的阅读负担,使其有信心面对未来更长篇幅的阅读任务。
首先,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掌握快速通读全文的阅读技巧。在面对一篇阅读文章时,要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致内容,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其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掌握细读的阅读技巧。在通读全文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看阅读问题,明确问题的主题,通过刚才的快速阅读记忆,大致确定答案的出处。通过细致阅读,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找到问题出处。进行自主思考,总结出正确答案。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检查和梳理的阅读技巧。很多小学生为了完成阅读题目而阅读文章,在答完题目之后,不再关注文章本身。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小学生在答完阅读题目之后对照自己的答案,再从头到尾地将阅读文章梳理一遍,重新核对答案,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这样的阅读技巧,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答题正确率,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发展综合化的阅读能力。
四、展开小组合作,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和主动探究的能力,这些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所提倡的学习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有意义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就阅读内容和难点进行互动,给学生搭建更多元的阅读交流平台,有助于学生更新个人阅读学习理念。教师要学习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方式,结合班级内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按照其具体能力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到各个小组,使穿插而成的小组具有综合能力上的均衡性,并引导能力强和责任心重的学生担当小组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问题的探究,还是作业的校正,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更加熟悉,师生交流也更有依据。
像在引导学生学习“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这一口语交际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开展头脑风暴,说一说各自喜欢的人物形象。小组内通过相互评价的方式,评出讲得最好的小组成员,让他代表小组,向班级讲解其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利用这样的口语交际,促进学生之间分享交际内容,互通交际技巧,共同提高。教师要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巡逻”,提醒态度消极的学生积极参与,帮助个别小组解决瓶颈问题,推进合作继续。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的价值。科学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把控教学节奏,有意识地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让小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深入感知文本内涵,透过阅读习得文化知识,拓展个人视野,从而产生强烈的语文探究兴趣。
参考文献:
[1] 袁幼珍. 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 电脑校园,2020(7):2126-2127.
[2] 高小红. 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文渊(小学版),2020(3):1956-1957.
[3] 陈青.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方法[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3(24):44-46.
[4] 廖宝珍.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2023(14):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