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绘本在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科普绘本
正文
想要实现“跨学科”教学的全面落实,必须要特定学段中的所有学科教师协同合作,择取适当的教学内容,避免简单叠加的学科知识,而是要良好融合,以某个学科为核心,其他学科围绕探索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利用科普绘本,组织学生参与跨学科教学活动,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一、科普绘本在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科普绘本是以科普知识为主题的绘本,通常将复杂的科学原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配以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使读者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将其应用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跨学科教学活动中,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其一,能够促进学科融合。小学科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科普绘本可以将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跨学科的教学内容。
其二,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科普绘本通常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插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非常适合小学生,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某个科学主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三,能够强化综合能力。通过科普绘本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在跨学科融合中,他们还需要思考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策略分析
为便于阐述,在下文中我们以《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绘本为例,阐述小学科学为主体,语文学科、劳动学科为融合内容的教学策略。
(一)科学学科教师为主体,立足绘本进行科学教学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绘本将传统文化和人文价值观培养融合在了“牙牙”一家人的生活中,包含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过程中涉及到的节气,是具备较强传统文化特色的科普绘本,生动地为学生描述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方式、和气候的关系、对应的习俗等等,引导学生们学会尊重和热爱大自然,促进天人合一。在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引起广泛重视的大环境下,对小学生们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学科教师要作为教学主要引导者,和其他教师相互配合,挖掘绘本中的学习资源。具体来说,《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绘本将复杂的科学现象和原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通过丰富的画面和生动的文字,让原本冰冷的科学知识变得温暖而富有情感。
例如,在学习立春和雨水这两个节气时,教师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绘本,寻找其中描述的自然现象;学生汇报后,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这些现象进行分类,总结出气候、植物、动物等三类物候;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物候出现在不同节气中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变化。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对二十四节气在北方地区(即其发源地)对农事活动的指导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其他学科教师为辅助,围绕绘本展开综合活动
1.劳动学科: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增强情感体验
劳动课上,老师以这本绘本为引子,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了解这些节气是如何在漫长的农耕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价值。同时,老师向学生们介绍南北地域因气候差异而形成的不同习俗,如清明扫墓、冬至吃饺子等,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老师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实践。他们结合理论知识,亲手制作二十四节气大转盘,将节气、季节、月份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了“做中学”与“学中做”的有机结合。
此外,老师还引导学生们运用传统泥工技法,塑造出代表各个节气的美食、植物和动物形象。他们巧妙地将诗词、农谚等元素融入到大转盘的制作中,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这种创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意和想象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们的文化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和价值,还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撑,激励他们继续探索、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语文学科: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发挥想象思维
从语文课程学习的视角出发,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绘本及其拓展资源,进行创意表达训练,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理念,即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绘本中“立春”部分的学习为例,这一章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素材,随着故事主角牙牙的脚步,我们仿佛置身于山东爷爷的乡村里,身临其境地感受着立春时节的浓厚氛围。听,那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起,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看,家家户户都在张贴春联,这些春联不仅寓意着吉祥如意,更是语言艺术的瑰宝。
然而,这些春联并不完整,有的被树枝挡住了一部分,有的隐去了横批,有的因图画空间的局限缺少了下联,还有的被张贴对联的小朋友挡住了个别文字,这样的设计巧妙地留下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借此机会讲解了书写对联的格式和要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补充春联。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补充后的对联充满了创意和韵味。如:
一元复始开新春,万木逢春谱新天
这一对联,既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又寓意着新的开始和美好愿景,不仅符合书写规范,而且充满了诗意和创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除了春联的创作,老师还结合立春三候的知识点,给学生们播放了小乌龟冬眠苏醒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小乌龟从冬眠中苏醒的动态变化,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为创意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结语:
综上,科普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资源,在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比较契合学生的需求,过科普绘本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科学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科普绘本这一教学资源,为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意。
参考文献:
[1]陆健红.立足科学学科 开展跨界整合——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教育,2022(24):82-84.
[2]耿丽霞,张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2):10-12.
[3]史加祥.新课标视野下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理解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2(29):61-65.
[4]周晓静.关于新课标视野下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几点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