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思超

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邮编:2251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初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通过分析新课改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新课改视域下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正文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初中物理教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成为了教育界和教师们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并针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一、初中物理课堂改革的要点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明确一个教育理念:高质量的课堂建设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构建的。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无法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很难落实人本理念。在长期教学中教师已经习惯了自己设计全程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因学生而定,而非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共性是喜欢趣味性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增加趣味性案例与实验演示,通过项目合作与小组学习,让学生独立讨论解决问题,与学生交流兴趣爱好,理解学生的感受,针对性设计内容。教师也从带领者改为引导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学。这才是落实人本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物理课堂改革实施的宗旨。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开发更多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物理知识,在不同的学习策略中提升自身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将课堂改革的价值进一步放大。由于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规律未能有充分的认知与了解,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只会机械地背诵。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无法发展学生物理的综合思维以及学科素养。高质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相对减少很多。学生会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活动中调动自己的内在潜力,其学习效率得到显著增强。而且当学生意识到物理的趣味性之后,也会在课下利用不同方式去尝试拓展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模式

任何教学方式的运用,其有效性都是相对的,教育模式的运用要想保持新鲜感,就必须不断进行更新优化。教师需要将不同形式的教学策略混合使用,把学生的思维活力激发出来,并扩展学习的空间。因此多元混合教学成为物理活动创设的重点方向,学生可以将趣味活动当作“跳板”,从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中找寻物理学习规律,并进行拓展延伸,也能够从丰富的学习内容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搭建立体化的学习平台。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教师的每一句讲解,并主动思考,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宜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注意力与专注力,避免渐进式下滑。如果学生不能切身地参与到概念的推理中,那么对于教师所描述的内容就不能真正地体会和感知。

二、初中物理课堂改革的教学策略

(一)构建微课演示实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课堂改革的教学策略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微课演示实验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策略融合了微课、演示和实验等多种元素,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首先,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通过制作精良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微课可以结合动画、实物展示、实验演示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可以利用动画演示引力的作用原理,或者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光的折射规律,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物理知识的奥妙。其次,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直观展示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微课演示实验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视频和实验演示,展示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如牛顿摆的摆动规律、声音的传播特性等。通过实验演示,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到物理现象的发生过程,还可以理解实验原理和探究规律,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构建提问式互动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课堂提问可以将教与学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用问题去驱动学生的思维,以此为突破点创设高效课堂。这样学生将不再是等待教师指导,而是主动去思考、联想。教师通过把一些利于学生思考、理解的生活化问题引入课堂,提供更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和思考,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创新教育,可以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举例来说,在《汽化和液化》中,教师就可以对疫情期间现象进行教学讲解,在当时酒精消毒是必要的安全防控措施。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酒精消毒瓶,然后喷一些酒精到学生手背上,让学生感受酒精“汽化”的过程。酒精的挥发非常快,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手背上的液体酒精很快就“干”了,说明酒精已经完成了“汽化”的过程。不仅如此,这样的趣味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视觉上观察到汽化的过程。同时也能从感官上体验汽化。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同学们,从我喷洒酒精到酒精自然挥发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仔细回想之后,就会回答:“刚开始的时候有一种微凉的感觉,但是等酒精挥发以后就感受不到了。”从而从不同感官感受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思考,比如:“同学们,我们夏天都会吃冰激凌、雪糕等冷饮,在打开冰激凌盖子或者剥开雪糕外包装的时候,会看到什么呢?”学生立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思考,有的学生很快就回答:“刚打开冷饮的时候会有白气出现。”结合不同形式的问题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促进大脑的运转。

 

总之,在推进物理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科综合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委.刍议新课改环境下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4):23-25.

2]张峰.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2):69-71.

3]朱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23,30(22):43-46.

4]陈圣曜.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双新”课堂教学策略新探[J].新课程导学,2022(12):95-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