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君子文化的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兆武

新沂市第二中学 江苏新沂221400

摘要

君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君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君子文化的传承不够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古文知识,没有让学生对古文中的君子内涵深入把握,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不利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对此,本文对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君子文化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开展君子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君子文化;现状;有效措施

正文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它包含了仁爱、正义、礼仪、诚信、宽恕、恭敬、廉耻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是君子形象的塑造基础,也是君子文化的核心。在高中语文古诗文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关于君子形象的描写,这些诗文不仅展现了君子的品质,也传达了君子文化的精神内涵。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虽然包含了一些涉及君子文化的诗文,但往往缺乏对君子文化全面、深入的探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注重诗文的字词解释和翻译,而忽略了对君子文化精神的挖掘和传承。教师应深入挖掘诗文中的君子文化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自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君子文化教育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基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学生在开展古诗文探究活动中,对君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存在诸多问题,给君子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带来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方面,缺乏对君子内涵的探索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一些涉及君子文化的古诗文,这些诗文通过描绘君子的形象、讲述君子的故事等方式,展现了君子的品德和行为准则。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限制和考试压力,教师往往更注重对古诗文字词、句意的解释和翻译,而对其中蕴含的君子文化精神内涵的挖掘和讲解相对较少。

(二)教学方法方面,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君子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入理解和体验。比如,教师为学生讲述的古诗文,不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探究和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古文理解方向、内容单一,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导致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课堂氛围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对君子文化的追求和探究动力较弱。

(三)学生认知方面,缺乏对君子文化的认同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接触到的文化信息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君子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或模糊。他们可能更关注现代科技和文化,对古诗文和君子文化的价值缺乏认同感和兴趣。因此,在君子文化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和君子文化的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教育环境方面,君子文化创设不力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导向过强、功利性过强等。这些问题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君子文化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和学习君子文化。

二、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开展君子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从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入手,挖掘君子文化内涵

君子文化内涵丰富。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逐步掌握君子文化主要内容,需要教师从语文古诗文课程内容入手,为学生讲述古诗文中的君子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对君文化内涵有一个基本的掌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君子文化内涵集中体现的著作或书籍[1]。像《论语》中的相关篇章,虽然《论语》可能并不直接作为高中语文的课文,但其中的许多故事和理念都深刻体现了君子的品质和行为。如,“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就强调了君子仁爱、有礼的品性。先秦时期的《论语》是“君子文化”的源头,学生阅读、学习《论语》能够对君子文化的基本结构框架和基本内容有个整体把握。再如,在《孟子》的某些章节中,也是“君子文化”内涵集中出现的篇章。孟子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其著作的《孟子》包含了大量关于君子的故事和理念。通过阅读学习《孟子》,学生能够认识到:孟子强调君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以及君子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的高尚品质。学生对君子文化内涵框架和内容有一个基本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语文课程教材中的古诗文为学生讲述君子文化,是能够让学生对君子文化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离骚》、《诗经》等,内容中不乏对君子形象的描绘和赞美。像屈原的《离骚》中,他以自己为君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爱,以及他高尚的情操和追求。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篇章或故事,如关于孔子的弟子原宪的故事,他以清静守节、安贫乐道的精神为人所敬重,体现了君子的风范。还有像《鸿门宴》这样的故事,描绘了君子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机智应对、从容不迫,体现了君子的勇敢和智慧。这些经典篇章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君子的形象和行为准则,也让他们理解到君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二)组织学生赏析古诗文,强化学生的君子文化理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他既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础,又能帮助学生领悟文学著作中的文化内涵。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古诗文进行赏析,让学生带着活跃的思维融入自身的生活理解和价值观念,对君子文化进行分析、探究、理解和认同,从而推动君子文化在高中生群体中的传承和发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君子文化,教师可以突破课本教材,为学生精选一些与君子文化相关的古诗文。这些诗文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君子的核心价值和观念。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古诗文[3]。比如,《烛之武退秦师》《君子行》《谏太宗十思疏》《齐桓晋文之事》等,这些古诗文中都能够帮助学生去理解君子文化内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赏析时,要让学生赏析古诗文的语言艺术,让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语言美,学习古人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组织学生探究古诗文的意象与意境,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表达志向;鼓励学生在古诗文中去归纳总结君子文化内涵,着重分析古诗文中所体现的君子文化,让学生理解君子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举止,并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在赏析古诗文的过程中为了激活课堂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文中的君子形象、君子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等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深入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解和感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组织学生赏析古诗文,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君子文化理解,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开展君子文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君子文化认同感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述的君子文化理论内涵较多,但忽视了学生对君子文化内容的实践应用,导致君子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对君子文化的认同感不强。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多形式的君子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君子文化的认同感[4]。比如,在君子文化中,有关礼的内容较多,而我国又是礼仪之邦,需要学生对礼仪有深入的理解和文化认同,从而帮助学生规范行为,提升修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礼仪展示,如古代君子的见面礼、宴会礼等。学生通过学习展示,会让学生切身感受古代君子的风度和修养,并认识到礼仪在社会生活以及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诚信故事会:鼓励学生分享关于诚信的故事或经历,可以是自己或他人的真实故事。通过故事分享,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君子文化中的重要性。此外,学校还应当构建学习君子的良好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君子文化的践行者。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学生讲述诚信典故,让学生从自身和身边朋友入手,分享关于诚信的故事和经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诚信是君子所为,诚信是君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君子主题的话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在相应的社会生活场景中去扮演君子角色,开展君子行为,为自己和他人树立良好的君子典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进社区进行服务劳动,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为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这样通过公益活动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助人为乐的重要意义等等。总之,高中语文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将古诗文中的君子文化内涵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建立紧密联系,为学生创造多形式的君子文化实践,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深入理解和认知君子文化内涵,并号召学生做一个有思想、有文化、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君子,增强学生的君子文化认同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古诗文中的君子文化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能够对君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强烈的认同感,才能保障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拓展和创新,以及为学生提供君子文化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强化理解君子文化内涵,让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种下君子的种子,让每一名学生都朝着君子的方向成长、努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淑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J]. 课外语文(上),2021(10):49-51.

[2] 赵旭冉.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9):19.

[3] 王丽.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20(71):51-52.

[4] 樊亮亮.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探究[J]. 语文世界,2023(25):40-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