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玉君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中心小学 276127

摘要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语文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不仅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对学生对今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开展课堂,注重学生核心思想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基于以上,以新课程标准为背景,探讨了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路径来促进小学语文进行跨学科的教学,促进语文课堂与其他的课程有机结合,在课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跨学科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以语文内容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且这也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在课堂中采用学科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恰当的手段来促进其他学科的内容和知识融入语文课堂中,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比较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融合多个学科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来理解语文知识,改变了传统的以单纯的语文内容讲授为主进行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从而在语文学习上给予学生全新的体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投入到语文课堂中,进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2.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通常教师局限于对语文相关内容的传授,只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相比而言,通过采用跨学科教学从应用不同学科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索,包括画图,实践以及对比等。这样对于相同的语文知识,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和探索,语文知识的含义变得更加丰富。在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再加之多学科的融合,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提高。

3.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师在对课程进行教学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从而进行多种学科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这顺应了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打破语文教学的局限性,带给学生全新的教学体验,从而推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此外,通过学科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顺应了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才的需要。

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强调语文知识讲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语文这一门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忽视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小学语文课堂局限于语文内容的讲解之中,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虽然存在着部分语文教师认识到了跨学科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设计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其他学科的融合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和吸收。

2.忽视对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跨学科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对跨学科内容仅仅停留在表面,忽视了对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开展跨学科教学,打破多门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3.语文教师跨学科能力不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跨学科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实际的情况而言,教师在引入其他学科的过程中,这些学科可能是教师所不熟悉的,因此这就会提升跨学科教学的难度。此外,教师对跨学科教学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他们认为对其他学科内容的讲解可能会干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注意力,增加教学难度。所以这就导致了跨学科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开展中存在着困难。

三、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有效路径

1.与美术、音乐学科,融合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比较重。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以语文知识点讲授为主的课堂来开展教学,学生可能就会产生走神、难以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融入美术,音乐等学科,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减少学生走神的问题,从而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促进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北京的冬天》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北京热热闹闹的春节,并描述了许多传统的习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与音乐进行融合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一首《过年好》,学生从音乐中直观感受到过年的场景,欢快的音乐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投入到课堂之中,从而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展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春夏秋冬》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文字,了解春夏秋冬。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与美术学科进行融合,语文与美术都具有人文性的特点,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教师为学生展示关于春夏秋冬的五颜六色的图画来引起学生对春夏秋冬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沉浸在课堂学习之中。因此,通过以上这种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根据课堂内容有目的引入美术、音乐等学科不仅拓宽了课堂内容,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发挥跨学科教学带来的积极意义。

2.深挖课堂融合元素,有效实现学科教学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学科教学的关键任务是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深挖教材中可以融合的教学元素,并对这些元素进行积极的拓展,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从而达到跨学科教学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认识到深入研究教材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地挖掘可以进行融合的语文要素。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主要叙述的是英雄雨来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智谋斗争,体现了雨来聪明,机智勇敢的特点,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融合时,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对课文开展介绍分析。在课文的讲授中,教师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引导学生要学习雨来身上的优秀品质。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教学中深入研究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融合元素,从而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与其他教学之间的融合。在教学的融合之中,促进学生对多种学科内容的吸收与理解,从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积极开展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学科,语文知识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语文课堂进行教学时,应该抓住语文的这一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并正确地应用于生活之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课文主要是讲授了曹冲凭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用石头替换的方法得出的重量,实际上这是对浮力原理的应用。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述完成以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认为曹冲称象的办法正确吗?称出来的体重和大象的体重一样吗?”教师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下实践,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物体,设计科学的实践步骤,利用曹冲称象的办法进行称重。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不仅对语文内容进行了回顾,而且初步了解了浮力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对语文课文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语文内容转换成具体的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因此,通过以上这种方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从学生的动手实践中,深入理解语文内容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不仅丰富和拓展了课堂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在跨学科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内容知识地吸收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认识到学科教学重要性,并且通过采用恰当的策略,例如,通过融合音乐、美术,提高课堂氛围;深挖教学元素,进行巧妙地融合以及积极开展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以促进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唐雅琴.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3(13):37-39.

[2]徐春燕.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J].读写算,2024(10):29-31.

[3]唐雅琴.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3(13):37-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