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文佳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334000

摘要

高中与其他阶段的教育不同,课程教学难度有所增加。特别是数学学科的知识较为复杂和抽象,课程教学难度比较大,研究如何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基础上融入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相结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


关键词

大单元;高中数学;复习

正文


本文系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大单元教学观下的高中数学复习课研究》(课题编号为:SRSX2023-0855)成果之一。

前言

知识内化于心才能呈现它自身最大的效用,但是,在高中数学的日常学习中,学生排斥对有关定理、公式、概念的记忆,一旦到了运用其解题的时候,便翻阅教材,对照数学基础知识套用解题。而在考试来临,开始“抱佛脚”,但知识太分散,记忆也成了奢望。数学思维能力无法形成,数学成绩无法提高,也是必然的事情。所以,教师要将大单元复习课重视起来,引导学生,学一部分记一部分,避免知识堆积造成的无法消化。而且,学一部分总结归纳一部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记忆负担,使学生可以思路清晰进行大单元知识的联系,并使其构成知识结构网,便于理解记忆。可能有些教师意识到大单元复习的重要性,但是方法的不正确,使大单元知识看起来更烦琐,让学生感觉没有头绪,不知从哪里记忆。因此,将大单元复习课重视起来的同时,仍要注意大单元复习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和必要性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说,大单元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规划,也就是在大任务下整合所学知识,以此形成明确主题、具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大单元教学。立德树人背景下,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其出发点就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由此,也可以说大单元教学就是将核心素养引入数学课堂当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数学教学中,大单元立足学生长远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并将有效的思维方式带入课堂当中,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具完整性,促进学习活动的良好开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大单元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备课模式,其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展开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

在教学当中,很多教师照本宣科,根据题目进行讲解,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无法让学生溯源,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能让学生掌握碎片化的解题能力,一旦题目有了新的变化,就会不知所措。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则一般不依据教材来进行授课,而是有着自己推进教学的逻辑,能够使学生在其中学到很多知识。同时,数学课堂都是从生活中导入,而在课堂结束时,又将数学还原至生活当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解题技巧的讲解,还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成果。新课改要求学生要以数学的视角去看世界,并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而这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做好大单元的备课,从而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落实到课堂当中。

二、提升高中数学复习质量的教学策略

1)划分知识脉络,为学生整合知识点

高中数学复习的根本目标,让学生能通过短时间内的回顾性学习,重新认识并掌握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点。基于这个目标,首先,教师可以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将一个章节的数学知识进行细致的划分。找到这些知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在哪些地方得到应用?然后,鼓励学生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复习。就这些知识点,如何应用于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先去让学生体会知识,再去让学生用实际应用复习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逻辑性的思维。

2)分层开展复习,面向全体学生提升

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和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存在相应的差距。教师应尊重这些差异性,并将其利用起来。在复习的过程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复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复习获取知识,不断进步,最终经过融会贯通获取数学水平的进步。因此,教师有必要重视分层复习模式的展开。

3)咨询复习进度,了解学生复习状况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总复习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引导学生如何复习,并给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真正想要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就需要在课下进行不断努力。为此,教师应在复习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专门开展一节复习课,让学生在复习课中说出自己所存在的疑惑和不足。而教师去给学生开展更加明确的讲解,以这种方式提高复习质量。例如,在进行复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这一章节时,这一章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重视学生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以及理解。在高考的考查中,逻辑语言会穿插在题目里面,让学生进行思维辨析。为了能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教师就应在课堂的开始给学生引出本章节复习的要点。

4)优化复习作业,强化学生知识应用

作业练习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高中总复习的阶段,教师应多去给学生设计一些相对综合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将近一段时间内所复习到的知识掌握的知识应用其中,进行实际解决问题。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的应用情况,观察学生在认知、知识和应用知识时存在哪些问题,并开展更加针对性的复习,以此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抽出一条知识主线,使之贯穿整大单元

知识如同叶脉一样都要有一条主线,这条主线贯穿始终,使具有联系的部分形成一种集中化的结构,不至于使这些部分分散。把握住这条主线,也就统揽了整个结构,使人能够提纲挈领,取一得十。关于高中数学教材所呈现的知识也是如此,以大单元或章为单位,个体的知识分别隶属于这一单位中,这一单位的性质便是主线,它将具有相似职能,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知识贯穿在一起,使之凝聚集中,形成链锁。学生顺藤摸瓜从一个链条上摸索下去就可以获得对整大单元知识的深刻记忆。这较之分散不成系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但是,有些教师习惯将知识看成平行的个体,各自存在于自己的孤岛上,不与其他知识交叉联系,这直接导致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薄弱,无法全面地分析问题,容易马虎,顾此失彼,不能对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题目进行分析求解。也不会互相联系,举一反三,对稍有难度的数学题整体把握。所以,教师要确定一条主线,在大单元复习中,将有联系的知识贯穿在一起,互相牵扯,互相促成,共同解决问题。在这里,教师可将章或大单元的大标题作为主线,然后找出标题下的知识小单位,并确定这些知识小单位间的关系,使之交织成网络,共同解决相对应的问题。

例如,“立体几何初步”这一章,它分为“空间几何体”及“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又分为一些细碎的知识点。如第一部分分为:棱柱、圆锥、圆台、球;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直观图画法;空间图形的展开图;柱、锥、台、球的体积,这些细碎的知识点都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不仅如此,第一部分所囊括的知识点与第二部分“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也相互协调、联系。这些都具有相同点,隶属于“立体几何初步”这一大的知识类别之下,教师要将这种联系利用起来,以“立体几何初步”作为主线,将这些知识点统筹规划,建立彼此之间无法割裂的联系,形成一种知识网结构。在这里,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建立这种知识结构,并画出图表,举出例子,归纳相关的解答题。例如,在介绍棱柱、圆锥、圆台、球的概念之后,学生随后可列出它们的展开图及它们体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说,画知识图表的过程就是整理复习和联系记忆的过程,学生依据这一活动,可对大单元知识形成清晰的记忆。

四、提出一个启发性问题,牵出学生记忆中学过的知识点

遗忘是逐步形成的,在没有全部遗忘之前,学生的大脑中会残留对知识的一个模糊的印象,别人稍稍提醒一下,学生可能就会恍然大悟。但这种记起并不是很轻松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伴随着思考去回忆,在思考的过程中,知识越来越清晰,直到浮出水面,被学生完完全全地捕捉到。当然,知识的联系性还会使学生在回忆及思考这一知识的同时,看到另一知识的模样,这是一种联想的过程,在这一联想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这些知识具有联系性,可能是同一章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被牵出预示学生对该章知识的回忆性学习的生成。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因此,在大单元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牵出学生对所学大单元知识的回忆,让学生从思考和回忆联想中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在这里,教师可层次分明,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中将忘记或没有印象的知识捡起来。

例如,函数这章,知识比较多,全部清楚的记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基本不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在大单元复习课中引导学生再学习。但是这种再学习的方法很重要,为了让学生动脑思考,自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实现永久深刻的记忆,教师可以启发性问答的方式进行。在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是什么?提到函数你想到了几种函数?”当然,教师还要配以与之相关的习题,请学生到讲台前面来做。学生的参与性被激发,共同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再学习。学生通过教师提问,记起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不同种类的函数,包括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二次函数。经过思考、联想和记忆,关于函数的知识都被挖掘出来,这巩固了函数知识在学生记忆中的系统化。

五、以习题训练来凝聚基础知识,建立大单元知识结构网

教师教学所参照的是课本教材,对知识的讲解总是从前到后一步步按照教材顺序进行的,学生对知识也是呈点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所以,知识必然是分散化的存在于学生的记忆中,没有脉络,不成系统。学生也经常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能对知识进行整体全面的记忆。而大单元复习可以解决学生这种分散记忆的形式所导致的弊端,使呈“点”方式排列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状化,让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记忆,在相关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这与前面提到的找主线,整理分散的知识不同,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分散的知识进行习题集中训练。关于习题,教师可自行模拟试卷,测试学生大单元学习情况,并在课上试卷的讲解中巩固分散的知识,让习题将点状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进行网状交缠。当然,教师也可以将全部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大单元试卷编写,前提是要涉及本章所有的知识点,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自然会对大单元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串联,然后,经过习题编写,知识点交接成为知识网,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加强。

例如“集合”这一章,它包括集合的含义、表示方式、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为了让学生在长时间的搁置下仍然不能对这些知识相混淆,教师可利用习题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凝聚在一起,形成深刻的记忆、理解。在习题训练中,学生会分清各个知识点的概念及表达方式、表示符号。在这里,教师可自行编写大单元试卷,一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让学生巩固记忆。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编写试卷,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编写一张,教师再从这些试卷中选出最有代表性,最能概括本章知识点的习题,进行全班考核。

结语

综上而言,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前提下,为学生梳理好数学的知识框架讲解知识点的应用方案。鼓励学生将知识点用于实际问题中,观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以多种方式进行配合,为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高中数学学科难度相对比较大,内容量也较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和记忆,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单元复习课教学,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课题编号:SRSX2023-0855

参考文献

[1]何利军。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实践[J]。新课程,2022(36)。[2]庄后伟。探究如何高效开展高中数学复习的相关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