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提高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涛

西安市第七十一中学710068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与初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关系,并分析当前初中学生运算能力教学的现状。基于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高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学生运算能力;教学策略;数学教育

正文


引言核心素养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其中数学运算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初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普遍偏低,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较为突出。因此,研究如何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高初中学生运算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一系列基本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数学运算能力则是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核心素养与初中数学运算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依托于数学学科的具体实践,而数学运算正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这些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另外,通过数学运算,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也需要通过发展核心素养来实现。通过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审视问题、分析问题本质,从而培养出辨别信息、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沟通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数学思想,倾听他人的见解,促进数学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从而提高数学运算的有效性和深度。

二、当前初中学生运算能力教学的现状

当前初中学生运算能力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首先,教学方式单一,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也缺乏对学生运算能力的针对性训练。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有效地提高运算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过于注重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许多教师过分强调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难以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此外,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运算训练的机会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运算训练。同时,许多学生也缺乏主动参与运算训练的意识和积极性,导致运算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核心素养下提高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强化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

强化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运算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运算中。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自主探索数学概念和原理。举例来说,当教授代数中的方程时,教师可以提供一道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建立相应的方程,然后让他们通过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方程的实质,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运用公式。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故事来讲解数学概念的背景和原理。例如,在教授几何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时,教师可以介绍欧几里得几何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平行线公设的背景和意义。通过了解数学概念的历史渊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应用场景,从而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来强化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例如,在教授比例与比例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如食谱配料、地图比例尺等,来理解比例的概念和运用。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实际运用和意义。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数学推理时,教师可以提供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并思考各种可能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总之,强化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运算能力的关键。通过探究式学习、历史背景讲解、实际问题应用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运算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运算能力,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授函数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函数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如何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交流和讨论中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授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数据和信息,并利用统计知识来解释这些数据和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和测量来探究几何问题的解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入其他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游戏化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提高运算能力。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通过团队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来提高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运算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运算过程的指导

注重学生运算过程的指导是提高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关键策略之一。通过关注学生的运算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实例来说明如何注重学生运算过程的指导:

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例如,在教授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配方法、公式法等数学方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清晰地演示解题过程,包括如何识别方程的形式、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及按步骤进行运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数学方法的应用逻辑和步骤。

其次,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运算过程,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例如,在教授解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展示他们的思考和步骤。通过要求学生写出解题思路、列出运算步骤等方式,教师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他们在解题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困惑。通过走动课堂、与学生互动等方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或困惑,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纠正。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运算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例如,在教授解几何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发现自己在运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纠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总之,注重学生运算过程的指导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提高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题目。例如,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题目的训练,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这些题目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训练题目,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题目可以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分析针对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训练题目,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题目可以涉及一些拓展性的知识或高阶思维的运用,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应当注重训练题目的质量和多样性。训练题目应当具有代表性,能够覆盖数学知识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要注重题目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这些活动可以以竞赛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胜欲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与同学互动中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数学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解题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进行训练。通过比赛的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题目,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多样性,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和反馈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运算能力。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教育领域,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除了注重结果评价外,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同样至关重要。

结果评价通常是指对学生在考试、作业和项目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估。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然而,仅仅依靠结果评价可能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因此,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过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解题过程等方面来评价学生。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评价学生解题的思考过程、策略选择以及解题方法的合理性,而不仅仅看结果是否正确。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策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自我评价则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可以在完成一项数学作业后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评价,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计划。这种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综合利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三种评价方式,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了解,促进其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评价来丰富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口头表现评价、合作能力评价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

结论

本文通过探讨核心素养与初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初中学生运算能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高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通过注重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运算过程的指导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年.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4,(08):65-67.

[2]江守宁.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4,(06):22-24.

[3]袁熊斌.核心素养下初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

[4]党仁梅.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培养分析[J].新课程,2023,(10):16-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