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结构化”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化学;结构化;项目式教学;设计策略
正文
一、高中化学“结构化”项目式教学设计原则
首先,要具有目的性和可行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新教改的教学策略和方针围绕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经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光要想着完成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设置的教学任务是否可行,这就要求教师对项目学习的内容进行取舍,符合高中阶段化学的教学任务,专业性不能跨度过大,难度也要根据高中生的情况进行科学制定,在学生已经掌握核心知识点的同时,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项目",落成"项目"。
其次,要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启发性顾名思义就是要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是需要教师在项目活动中应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实践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项目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发挥教师的指导和监督的作用,进而在项目开展过程汇总开阔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的思维。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教师由简入深合理的安排教学任务,适当分散项目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循序渐进的逐步完成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高中化学“结构化”项目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一)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
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是“结构化”项目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实现项目式教学成功的关键。
以《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单元为例,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运用化学反应和能量概念设计问题。《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在实验室中,进行一系列不同的化学反应,分别记录反应前后的物质组成和反应产生的热量变化,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其与化学反应类型的关系。2.让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化学反应和能量的转化过程涉及数学的计算,教师可以设计带有数学计算的问题:制备氧化铝的过程中,需要燃烧多少克铝片才能够完全把氧化铝的化学计量反应量消耗完?3.设计综合性问题,综合性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将化学反应和能量原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半导体电池中,如何通过化学反应转化和传递能量,达到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在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践能力,不要超过学生的认识和能力水平。让学生接受适当的挑战,并且能够指导其吸收全面和深入的知识。在“结构化”项目式教学中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其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二)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项目教学中还需教师科学对学生展开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师设置化学项目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还要进行合作小组的科学划分,结合学生学习层次及学习水平将其分为不同层次,之后再穿插搭配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使其能相互学习、相互带动。其次,在项目式学习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展开沟通互动,通过沟通互动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存在不足,最后教师再加以引导,使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还有利于其协作能力、探讨能力增强,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品质和态度。
例如,在"如何检验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项目学习中,教师应事先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特点进行异质性分组,如性别、性格、特长、学习习惯等;同时,引导小组内确立相应的职务,如组长、汇报员、调查员、访谈员、记录员等,并将相应的职责分配到小组成员。实施过程中,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相应的职责开展各项活动,如补铁剂的市场调研(价格、种类、主要成分)、相关的专家拜访等。另一方面,项目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增强小组的集体归属感与荣誉感,增加组员之间、各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达成学习目标。
再例如在“原电池工作原理”相关知识学习时,便可在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将生活中不同形状电池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其探索电池的供电原理,在探索过程中应鼓励其自主进行资料的查阅,明确小组中学生的分工,使其在相互协作过程中快速完成教师设置任务,增强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教师还需对教学重难点内容进行把握,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对其自主分析或是划分,使之能成为多个具有联系的小项目。之后学生在积极投入探索和操作中,逐步完成教师所设计的项目任务目标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探索,一旦发现学生遇到问题便要科学给予其指导,使其明确如何应用知识对问题进行处理,提升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以及探究能力。
(三)注重成果的评价
在高中课堂中,“结构化”项目式教学中注重成果的评价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化学教学中,综合性的课题研究和实验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帮助其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和知识,注重成果的评价可以促进其学习动力、自主性和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以《原子结构与性质》这个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项目式教学的任务。学生需要团队合作,进行全面的研究,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本质,并综合分析两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学生还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创造性的实验项目,通过这个任务,学生可以获得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帮助其在学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同时加强了其协作能力和创意性思维。针对这个任务,教师可以采用注重成果的评价策略。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自我评价来管理和监督其工作,并鼓励其根据结果进行修正和改进。在这个“结构化”项目式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自主性和协作能力方面的显著提升。其不仅了解到了化学原理和知识,还能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验项目中去,并且通过这个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了解到自己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的改进可以帮助其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掌握创意思维和加强团队协作。因此,注重成果的评价策略是有效的学习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在多个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三、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结构化”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各方面能力增长,因此化学教师应对这一教学方式应用价值要正确认知,并要明确“结构化”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科学应用项目方式学习知识,探究化学知识的奥秘,体会这一学科学习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许秀霞.高中化学教学中项目式教学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21(S1):152.
[2]林秀清.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1):12.
[3]肖周霞.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2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