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崔宏勇

江西省上犹中学 邮编:3412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课程思政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通过分析现行教学模式下的挑战,提出了三项具体策略,包括深化课程思政内容融合、优化教学资源整合与创新教学方法引导。这些策略旨在促进历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中历史教学、融合、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正文


在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思政作为一项重要举措被提出,旨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高中历史教学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和国家认同感的任务。因此,将课程思政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这一融合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首先,课程思政的内容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不尽相同,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其次,教师在课程思政与历史教学融合方面可能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学生对于课程思政与历史教学融合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对于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思政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需要深入探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涉及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优化,还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思想引导,以确保融合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深化课程思政内容融合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深化课程思政内容融合,是促进学生历史思维与政治观念相统一的关键。

(一)优化课程设计,强化思政教育元素

在历史教学的课程设计中,应当有意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历史知识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联系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例如,在讲解近代史时,可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深入解读鸦片战争的背景与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中国社会的软弱与落后,激发他们对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渴望。

(二)多元教学手段,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讲述历史事件为主,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引导。因此,应该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例如,在教学《中国近现代史》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

(三)建立评价体系,强化思政教育成效

为了确保深化课程思政内容融合的实效性,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全面评估。评价内容既包括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应考察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思想认识、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度等方面。通过定期的测评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偏差和认识误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矫正,以达到思政教育的预期目标。

优化教学资源整合与创新教学方法引导

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除了深化课程内容的融合外,还需要通过优化教学资源整合与创新教学方法引导,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

(一)整合多元教学资源,拓展思政教育渠道

针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资源匮乏和信息不足等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拓展思政教育渠道。例如,结合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历史研究课题或参与社会调查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讲述历史事件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兴趣减退。因此,应该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例如,采用课堂游戏、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历史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意义和政治影响。

(三)建立教学团队,共同探索教学模式

在推进思政与历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教学团队,由历史学科教师、思政教育专家等共同参与,共同探索教学模式,形成合力。通过定期的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活动等形式,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为教师们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水平

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水平,是推进课程思政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薄弱环节,应加强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教育水平。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使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上得到全面提升。例如,举办针对高中历史教师的专题研讨会、研修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理论讲解和教学指导,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课程思政要求,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建立教学团队,推动教师互助成长

在学校内部建立起以高中历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通过合作、交流、互助,推动教师的共同成长。团队成员可以相互观摩课堂、相互评课,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们分享教学设计、教案资料等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

(三)鼓励教师创新实践,培育特色教育品牌

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探索,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和品牌。例如,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参与教育教学比赛等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学校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以激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实践中来。

总结

在推进课程思政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深化了课程内容融合,优化了教学资源整合与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历史思维与政治观念的统一,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不断探索,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思政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学义. 高中历史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4(3):38-43.

[2] 张志安,江舟,孙熠洋.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高中历史课程思政审思[J]. 江苏教育,2023(3):17-20. DOI:10.3969/j.issn.1005-6009.2023.03.007.

[3] 李义初. 高中历史课程思政如何凸显"学科味"[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6):62-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