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 提升素养——略论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班活动开展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班活动;教学效率
正文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到体育学科对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调整,还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兴趣班活动当中,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小学体育兴趣班活动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兴趣活动班的开展。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对于课程体系的一种创新,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体育学科学习的发展需求,能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二、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班活动开展策略
(一)加强体育兴趣班活动的宣传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宣传体育兴趣班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积极影响。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广播、黑板报、班会课、运动会、张贴海报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于体育兴趣班活动的认识,还可以通过一些特色体育活动的组织来进行体育兴趣班活动的宣传,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健全小学体育健全班活动的制度与体系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体育兴趣班活动的开展在实践当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科学体育设施和器材不够完善等。因此,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小学体育兴趣班活动的制度和体系来进行完善。首先,学校需要通过专门的部门来监督体育兴趣班活动的开展,确保每一个体育兴趣班都有专业的人士来进行负责。其次,学校的相关管理者需加强对于体育兴趣班活动开展情况的监督,针对于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小学体育教师也需定期根据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交流讨论,确保体育兴趣班活动开展的公开化和合理化。
(三)优化调整课程组织结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兴趣活动。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来调整学校的课程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对于教学资源各部门职能的整合,为体育兴趣班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课程目标体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围绕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的总目标来进行课程的调整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体育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兴趣班的开设相结合,使教学目标具体化,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好的兴趣、习惯、思维、人格,为学生产业发展而助力。
(五)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寓教于乐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认知发展规律的限制。很多学生在此阶段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而这一阶段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因此,在开设体育兴趣班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坚持全面发展的观念,既增加兴趣班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只有把德育教育与体育课程内容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比如:小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晨间训练兴趣班活动的时候,就可以融入德育教育的环节,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还可以通过不同兴趣班的开设来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愿,并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兴趣班活动当中。在每次体育活动结束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成立志愿者团队,对于体育器材进行摆放,回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强化学生服务自我和他人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六)丰富体育兴趣班活动的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转变教学观念,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立足学生的学情来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调整。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真正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需不断地学习,加强教学研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发挥好体育教学兴趣班活动的作用,服务于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设置兴趣班活动的时候,要突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确保各层次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进步。体育兴趣班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丰富多样的体育兴趣班活动项目,包括足球、篮球、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等一些常规的项目。此外,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适合进行某项体育兴趣班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在项目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调整。教师也需要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立足学生的实际来设置适合学生丰富多样的兴趣班活动类型,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特色的兴趣班活动项目,例如:轮滑、跆拳道、冰壶等项目,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竞技技能。
(七)创新体育兴趣班活动开展的形式
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模式依然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参与体育兴趣班活动的主途径是社团和课外活动。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观念,尤其是在设置体育兴趣班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创新活动的形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例如,教师在开设兴趣班活动的时候可以采用俱乐部的形式,还可以设置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使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参与其中。在组织兴趣班体育活动的时候,要解决好场地和资金问题,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还需要磨炼学生的意志,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活动习惯,让学生能够坚持终身锻炼,为国家培养有潜力的运动人才。
结语: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兴趣活动班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设多样化的体育兴趣班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落实好素质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好斌.培养体育兴趣提升学生素养 ——略论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班活动开展策略[J]. 2020.
[2] 赵剑波.小学体育兴趣班活动开展现状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3] 罗鹏.试论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策略[J].新课程研究, 2021(2):64-65.
...